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古風“破圈”,千萬別隻追求表面光鮮

文周洲

2020年9月9日,遊客在橫店。(圖/阿燦)

曾任知名媒體新聞總監的夏茉清是資深古粉,她“粉”與古風有關的音樂、小說和服化道,已經整整16年。這16年間發生的嬗變,恰恰是古風從小眾變為大眾的變遷史。

古風成為一個圈子,是近年來形成的,“尤其是95後、00後成長起來之後”。夏茉清認為,在Z世代成為主要消費群體之前,古風只是小眾文化,並沒有形成圈子。

這波古風熱源起於網路小說,最初只是小眾喜好。十年後,網路小說被網際網路巨頭買下IP翻拍成劇集,古風走入大眾,帶動服裝、音樂、美妝等周邊產業。

然而,此刻的古風是表淺的,由資本力量左右。年輕人的審美是被投餵的,對古風的理解仍存在斷層。

不過,總有一批古粉是清醒的。他們成為古風圈良性發展的重要助推力量。

網文和配樂成為古風愛好者追逐的標配。(圖/《琅琊榜》官博)

源起網路小說

夏茉清從小就喜歡看武俠劇,熟讀金庸、古龍的小說。2005年,上初三的夏茉清沉浸在晉江文學、起點中文網以及“榕樹下”這類中國原創文學網站中——那是“榕樹下”的鼎盛時代。

夏茉清注意到,一些作家開始在這些原創文學網站上寫古風小說。這種古風是年輕人的古風,與以金庸、古龍作品為代表的傳統武俠小說有本質的區別。“它們的核心不一樣。”夏茉清說。這類偏年輕的古風網文有幾個元素:休閒、玄幻,還有一些傳統武俠的影子。

最初的古風,只是寄居於網文的一方天地,會聚了小眾同好。與網文一同萌生的,還有古風音樂。

彼時流行翻唱,一些網友喜歡在翻唱網上釋出作品。夏茉清注意到,只有“古風派”的人會重新作詞。

一些網友基於滄月《七夜雪》的內容,重新創作歌詞,配上從日本扒過來的純音樂,在翻唱網站釋出。它本質上不算完全的中國風原創,而是東亞文化的融合體,但這是最初的古風原創音樂,也是中國原創音樂的一個萌芽。

“大家都非常熱烈地去寫詞,鶯鶯燕燕的詞,看起來很高深、很有韻味,細究起來沒什麼邏輯、狗屁不通。”夏茉清笑道,“就是追求一種表面的美。”

網文和配樂成為古風愛好者追逐的標配。網路小說釋出後,古粉們就會去找匹配的音樂。在B站還沒誕生的年代,古粉們還會根據網路小說的內容,上傳已有電視劇的影片混剪;沒有合適的電視劇素材,就畫原創漫畫,傳到百度貼吧裡。

夏茉清在百度貼吧看到很多小說IP之外的視覺創作。“那時候沒拍成電視劇,大家靠這些東西來支撐對古風小說的熱愛。”

2010年,夏茉清上大學時,網路文學衍生的古風文化,還屬於小眾喜好,無法構成產業。她以古風圈裡非常有代表性的原創歌手董貞為例,來說明古風創作在當時有多冷門。

董貞是圈裡最早做古風音樂的歌手之一,早年間在翻唱網上特別火。2012年,董貞穿著漢服,戴著斗笠和麵紗,以一曲《刀劍如夢》參加第一季《中國好聲音》。結果,四位導師沒有一個轉身,他們要的是高音型別選手,古風選手董貞被拒絕了。

“當時古風小眾歌手還走不進公眾視野。”夏茉清說,“如果董貞晚三年參賽,整個導向就都變了,她可能會獲得完全不一樣的結果。”

網文和配樂成為古風愛好者追逐的標配。(圖/《琅琊榜》官博)

這種顯而易見的變化出現在2015年左右,以2015年3月閱文集團的成立為標誌——騰訊文學與盛大文學整合成以培育與開發IP為核心業務的閱文集團,旗下有起點中文網、QQ閱讀、新麗傳媒等品牌。

閱文集團陸續推出由網文IP改編的《琅琊榜》《扶搖》《慶餘年》《贅婿》等古代題材的網劇。

隨著大量網路小說被翻改成電視劇,與古風有關的文娛走入大眾視野,完成了從小眾圈層到大眾的滲透與改變。

現在,這個市場成熟了。古風網路小說版權被“愛優騰”購買之後,拍成劇集,這些劇整合為文化和財富流量,迭代出一系列周邊。

被投餵的年輕人

最早寫網路小說、做古風音樂的那批人,基本都火了。夏茉清作為一個旁觀的粉絲,看著曾經名不見經傳的網友變成大IP製作人,有種奇幻的感覺。

毋庸置疑,古風文化逐漸被大眾接受,為與審美有關的行業帶來了大禮包。“一個就是服裝——漢服的崛起,還有古風音樂的蓬勃、美妝國貨的興起。它們擊中了當下年輕人對於中國風的文化自信。”夏茉清說。

不過,雖然古風從小眾走向大眾,當代年輕人對中國風的理解,仍是斷層式的。

熟悉《山河令》的年輕人很少知道,這部劇的風格其實“很古龍”。看過古龍小說的老粉們一對比就能發現,作者多少受到了古龍影響,《山河令》雙男主的人設與古龍小說極為相像,一出場就是身懷絕技的富家子,還有勢均力敵的好兄弟同行。

Z世代或許感受不到這種對比和相似。他們心目中的武俠劇就是《山河令》。“它的核心與上一代武俠劇的核心是完全不一樣的。”夏茉清說,金庸、古龍的武俠小說有英雄俠義、江湖兒女,有價值判斷和朝代更迭,核心支撐是比較道地的中國傳統文化。

網劇《贅婿》劇照。(圖/《贅婿》官博)

現在的古風劇核心顯然不是上述這些東西,深層次的傳統文化是稀缺和稀薄的。夏茉清認為,這與創作環境有很大關係。“它更多地在江湖義氣間夾雜談情說愛,玄幻元素更多。”

玄幻元素讓古風劇不再和任何現實場景聯絡在一起。這是一種有意無意的逃避。

“現在走入大眾圈層的這種古風是很表淺的。它有點像日本文化,是透過服裝、美妝等一種美學上的東西去施加影響,不是早年金庸、古龍小說那樣靠精神核心來吸引人去向往。現在的年輕人處在一種被投餵的狀態。”夏茉清說,“這是資本力量使然。”

2019年3月16日,武漢,園博園花朝節開幕,民眾穿傳統服裝參加活動。(圖/視覺中國)

從原創歌曲到漢服,古風審美大多停留在表面的光鮮和熱鬧上。

掀起漢服風潮的年輕人,很少會去想每個形制背後代表什麼,又反映了什麼樣的社會文化變遷。或許只有原創店主會對此上心。粉絲們甚至不知道湘西作家沈從文是服裝歷史研究大家,他梳理了中國幾千年的服飾,寫過《中國古代服飾研究》。他們只是覺得劇裡的idol們穿著好看就去買了。

年輕人只需要氛圍感。一部分漢服粉從日本的cosplay文化轉型到漢服圈,只是換身衣服,並不是基於心理和身份認同。

夏茉清有一次穿了唐制漢服去書店,旁邊的一個小女孩對她媽媽說,“很好看,想買一套”。

“這跟我小時候覺得公主裙好看是一回事。”夏茉清說,這是因為孩子們周遭的大眾傳播環境變了,她小的時候,電視上播放很多外國影視劇,現在則播放很多古風電視劇。影視傳播直接影響人們的審美,粉絲們對古風的愛其實是被資本選擇,而不是被文化選擇。

傳統文化在當代年輕人中逐漸找到了比較清晰的定位。(圖/國家博物館官博)

逐漸理性

在夏茉清看來,作為固定文化圈層的古風圈已經形成,雖然它處在比較粗放的初始階段。

一個好的苗頭是,傳統文化在當代年輕人中逐漸找到了比較清晰的定位。“總有一群人是比較清醒的。”夏茉清說,隨著年齡增長,粉絲們也會逐漸變得理性。

她認為《山河令》的火爆正是古粉們的理性選擇,“除了‘耽改劇’這個比較吸睛的原因,劇本本身很坦誠”。雖然是小成本製作,劇方並沒有在人設和劇情上偷懶,最終呈現了一個好故事。

“小IP翻紅證明,觀眾還是願意為好故事買單的,因為有一部分觀眾是理性的。反觀大IP翻車、糊掉的也不少。”夏茉清說。

夏茉清始終覺得,最初那批網路小說的古風作者是一筆財富。在水平參差不齊的古風圈,劇集原創性水準在下降,但古風元老們的原創水準是高的,那批人為古風IP劇集做了業務鋪墊。

漢服也一樣,原創力是小眾文化的基石。夏茉清認為,一家漢服店能否立足,以及能否發展出足夠牢固的粉絲基礎,要靠原創。“如果只是抄襲,只能賺短平快的錢。”

古風是小眾文化圈,跟rap圈殊途同歸。在《中國有嘻哈》這類原創選秀類節目中,原創能力和原創變現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對古風圈來說,最好是大家逐漸有IP意識,學會穿正版設計的漢服,對現在的青少年形成正面影響。”夏茉清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