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司馬昭滅蜀後,劉禪投降放棄抵抗,為何唯獨太子劉璿卻要被殺掉?

司馬昭掌握曹魏大權後,為轉移國內的矛盾,樹立自己的權威,發動了對蜀漢的大戰,派遣鍾會、鄧艾、諸葛緒三路攻蜀。

鍾會和諸葛緒被蜀漢名將姜維阻擋,拖在了劍閣關一帶難以進軍,反倒是鄧艾趁他們拖住姜維主力,採用以迂為直的謀略,率領精銳部隊繞道陰平,越過700餘里荒無人煙的地區,鑿山開路奇襲江油,又在蜀漢腹地綿竹大破諸葛瞻,攻佔涪城,進逼成都。

後主劉禪驚慌不已,大臣們提出各種建議,有人說逃向南中地區,有人說投奔東吳,光祿大夫譙周則主張投降曹魏,同意這個意見的人還挺多。就連劉禪也認為可行,於是帶著棺材親自出城投降,歷二帝,存在43年的蜀漢宣告滅亡。

劉禪此後的命運,大家都知道,在曹魏過得舒舒服服,貢獻了“樂不思蜀”這個成語,最後壽終正寢,是滅國君主中活得比較好的。但他的太子劉璿卻被魏軍殺了。

為什麼呢?原因有點複雜,得從姜維假降說起。

姜維和鍾會在劍閣對恃,仗著天險未露敗象,鍾會幾次勸他投降,他都置之不理。鍾會沒辦法,眼見久攻不下,除了僵持之外也沒有其它辦法。這時候,忽然傳來了劉禪已向鄧艾投降的訊息。

鄧艾控制下的劉禪,還向前線下達了停止抵抗的詔書,命令姜維及其他鎮守劍閣的蜀漢將領就近向鍾會投降。

蜀軍上下痛心疾首,氣得拔刀砍石頭洩憤,他們還沒敗呢,手下還有這麼多兵,怎麼君主就降了?但沒辦法,劉禪一降,他們連老窩都讓魏軍端了,只能聽令。

他們不知道的是,鍾會也極為氣憤。為啥?鍾會此人,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心胸狹窄、睚眥必報。他很崇拜名士嵇康,但他去拜見嵇康時,人家忙著打鐵,沒怎麼搭理他,他就能懷恨在心,後來找到機會將嵇康陷害致死。

此番出征蜀漢,鍾會為的是什麼?當然是軍功。但現在最大的功勞被鄧艾搶了,他怎麼高興得起來?一恨劉禪懦弱,投降得快;二恨鄧艾狡詐,竟能一舉滅蜀。

可事已至此,只能壓著火氣接受蜀軍的投降。鍾會知道以姜維的才能,以後必會受到司馬昭的重用,且姜維原是魏人,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才投了蜀漢。便不將他當成囚犯,頗為禮遇。

相處沒多久,姜維就看出了鍾會不甘心居於人下,靈機一動,假意臣服他,攛掇他背叛曹魏,學劉備以蜀中為基地自立一方。當然姜維的目的,是攪亂這灘渾水,讓魏軍自相殘殺,好找到復國的機會。

鍾會本就有野心,認為劉備能據蜀為帝,他也能。就被姜維給說動了,一方面陷害鄧艾,另一方面準備殺害軍中不服自己的將領,起兵造反。

陷害這事兒,鍾會是老手,很熟練,沒費什麼力氣就讓鄧艾成了階下囚,押送回洛陽,自己在成都主理事務。

但是,殺害魏將這事上他沒成功。將領們也不是吃素的,不會引頸就戮。當時有謠言說鍾會已經挖好了大坑,打算坑殺不跟著他造反的將領。大家一想,不行,沒活路了,必須先弄死鍾會。

景元五年(264年)正月十八日,鍾會和姜維密謀,給了姜維一批鎧甲兵器,想讓他率蜀兵出斜谷,佔領長安。說得正開心呢,眾將提著兵器殺到了,鍾會和姜維不敵,雙雙身亡。

之後一段時間,魏軍失控了,對蜀漢人士展開報復性屠殺。姜維的妻子兒女、左車騎將軍張翼、漢城護軍蔣斌、太子僕蔣顯、大尚書衛繼等皆死於亂軍之手。最慘的是關羽的後代,被翻歷史舊賬,遭到龐德之子龐會的滅門之災。

這場屠殺中,遇難者身份最高的是太子劉璿。據《三國志》記載,這彷彿是個意外,亂軍殺紅眼,順手把劉璿給殺了。但研究歷史有時候需要透過現象看本質,劉璿之死,看似意外,實則必然。

二來,太子代表著傳承有序。劉璿若活著,就有可能被心懷蜀漢的舊臣擁立為主,不利於司馬昭的統治。

並且,劉禪雖然投降得容易,但他的兒子還是有血性的,第五個兒子劉諶,被封為北地王,蜀漢亡國當日帶著妻兒自殺了。劉璿現在是隨著父親降魏了,可誰知道他心裡是怎麼想的呢?殺了才是最好的辦法,永除後患。

有朋友可能想問,當時魏軍不是失控了嗎,怎麼還能這麼有目的性?那是因為,當時監軍衛瓘也在成都,最後約束魏軍、收拾局勢的就是他,他若想讓劉璿死,再容易不過。

因此,劉璿的被殺,其實是因為他太子的身份實在太過顯眼,如果他只是普通皇子,說不定就能保住一條性命,在曹魏安安穩穩地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