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賞讀納蘭性德《浣溪沙》:黃花時節碧雲天

明明是去梭龍立戰功,為什麼納蘭性德感嘆,不知征戰幾人還?

“欲寄愁心朔雁邊,西風濁酒慘離顏。黃花時節碧雲天。

古戍烽煙迷斥堠,夕陽村落解鞍韉。不知征戰幾人還。”清朝?納蘭性德《浣溪沙》

康熙21年的8月15,就是全國過中秋的好日子,天上一輪明月。28歲的納蘭性德接到了康熙皇帝的口諭,從即日起,他跟隨副都統郎坦公彭春,去往梭龍。此前康熙接到了,黑龍江邊境不安寧的訊息,北方的羅剎國就是歷史上的沙俄,在邊境上生事,強佔土地已經達30年之久,而這片土地正是清朝的發祥地附近,康熙皇帝決定派副都統前去摸清邊境的地理地貌,敵人所在的據點,以便獲得第一手翔實的偵察資料。

而納蘭性德,作為乾清門的侍衛,此時負有重要的任務,就是作為皇帝的親信,陪同郎坦,考察沙俄侵擾東北的狀態,並觀察將軍行事,最後對康熙做彙報。

這個軍事任務,長達4個月。

有人以為納蘭性德是康熙皇帝的近臣,雖為近臣不假,但絕對不是登堂入幕那種,他只是特殊的群體,皇帝身邊的侍衛之一,且在乾清門侍衛之上,還有御前侍衛若干人。這些都是八旗子弟的精英,以護衛皇帝和宮廷的安全為首要任務。納蘭性德是其中幾十名中的一員。

他們擁有特殊的身份和榮譽,可以穿黃馬褂戴花翎,英姿颯爽,如果皇帝是太陽,他們就是圍繞太陽的黃色光芒。從侍衛走出的朝廷武將,重臣不在少數,但考察期是相當漫長的,而工作十分枯燥而嚴謹。

納蘭性德已經在這個崗位上工作五年,實際他和皇帝正面的交集並不多,除了皇帝高興的時候,讓他這個文進士出身的帥哥陪做幾次應制詩,他其實就是長期跑龍套的,軍國大事沒有他的份。在乾清門這個角度,他看到的更多的是官員的升遷或者惶恐吧。他無數次看見父親進入朝堂,也無數次聽聞了許多內幕。

康熙選中納蘭出使梭龍,因為他相信納蘭明珠家族的忠誠。納蘭在侍衛這個崗位上也有五年,是時候,讓他有更多的歷練。這對於納蘭家族是一個利好的訊息,獲得皇帝的信任,為將來外放做官,是打下基礎的。

但納蘭性德卻有另外的想法。

納蘭性德一直迴避官場,從他的志願來看,他一直喜歡讀書,最希望進入翰林院,和大儒研究文化知識。或者這是從小看到父親做官的戰戰兢兢,得出的不詳。又或者是家族的血淚歷史,他們家族曾經是明朝關外的藩王,但因為皇太極的鐵血征服,險些滅族,雖然祖父以降獲得了後人生存的機會,並納入貴族體系,但家族失去了大片土地,且嚴密受控於清朝皇帝,這種高處不勝寒,沒有未來和安全感的感覺,是這個家族所特有的。

所以當翰林院落選,反而被康熙選作侍衛,納蘭性德並不算太開心。如果是為家族的榮譽,或者納蘭會有豪情和激動,但顯然整個家族都被劫持到以武功論賞的尚武體系,納蘭性德覺得這是一件比較沒有人生價值和意義的事情。

雖然他人前是那樣的風光和給人前途無量的感覺。

納蘭性德自然是完美主義者。自妻子離世之後,侍衛的工作可以扈駕康熙到全國各地遊歷,多少緩解了那種親密愛人離世的悲傷。納蘭性德雖然不情願從武,但是他貴族的身份和嚴謹的工作,也得到工作中的讚賞,比如他曾經做過弼馬溫,就是宮廷的馬政,短暫的牧馬生涯,讓他成為辨別培養馬匹的行家。康熙看重他的,自然是工作的縝密和忠心。

納蘭性德因為妻子早逝,比別人更多一份愛惜家人的情感。無論他心中有怎樣的男兒情懷,但總有揮之不去的憂傷底色。

此行不是遊山玩水,而是透過官方的軍事驛站,一路加鞭往北,朝行暮宿,日行百里,到重陽節前後,已經北行千里外,塞外的秋天比皇城高曠寒冷,納蘭性德經過的是各種古戰場,看到了歷歷秋墳。他充分領會了前人征戰的那種鐵血與蒼茫。而行軍途中,總會有各種危險和意外,讓他再次感到了生命的脆弱和渺小。

他分外思念親人。

”欲寄愁心朔雁邊,西風濁酒慘離顏。黃花時節碧雲天。”

我想將我的心情,由天上高飛的大雁帶回去,可是在這個地方只有西風吹面,濁酒溫腸,我的面容不但為風沙所侵蝕,也為別離的情緒所左右而顯得分外黯淡吧。

只是這塞外,如此美麗寂寞的古原,一天如碧,滿地菊花。這正是家園好酒團聚的日子呀。

“古戍烽煙迷斥堠,夕陽村落解鞍韉,不知徵人幾時還。“

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納蘭性德行的軍事驛站,那些古代的軍事建築仍舊在使用,烽煙是用來傳遞軍事訊息的。有可能是納蘭性德一行,透過烽煙來傳遞到下一站,也有可能還有零星的邊境衝突和戰爭,但顯然,這裡不是指的沙俄。是未臣服的部落間的?

在夕陽裡有村落可以留宿,但這應該還是算驛站之類。

”不知徵人幾人還。“這個就頗有意味了。

第一可以說是他自己,因為按照行程來算,他還沒有到達要去的地方,起碼還有2/3的路程。連目的地都沒有到,何談歸期?這裡也可以看到納蘭性德在軍旅途中的辛苦。連他自己都不清楚,什麼時候才能夠回家?

第二,此次要深入戰爭衝突之地,而且也是做好了思想準備的,可能這一去會發生戰爭和衝突,他們是做了死的打算的。幾人可以回家?

第三,這個徵,很有意思,有徵服,遠征的主動,也有被徵的含義。他納蘭性德也很搖擺,這次是他主動請纓還是康熙拿來就用呢?

第四,放在寥廓的邊境背景上,放在大歷史中,凡是戰爭就意味著犧牲,意味著有些人永遠埋骨邊境。這裡有強烈的反戰情緒,甚至早已經洞徹戰爭會帶來創傷和悲哀。

第五,他或者因此有對家人的愧疚吧。畢竟他死過妻子,那種親密之人的離開帶給他無盡的痛苦,那麼他這一去不還,他知道總會傷到愛他人的心。

這首詩其實有濃濃的歷史感和反戰情緒。但與此情緒相反的是,納蘭性德經過艱苦的跋涉,以及縝密的偵查,獲得了第1手翔實資料,供康熙皇帝決策。

兩年之後,梭龍戰報傳來,前線大捷。一場勝利平息了多年邊境的衝突,人們獲得了安寧的家園環境。康熙帝認為納蘭性德偵查提供的資料,是這次勝利的基礎,有功社稷。但是此時納蘭性德剛剛以31歲的華年因病謝世。

納蘭性德身上,同時有忠誠和厭戰兩種思想,構建起他短暫生涯的多面人生。關於納蘭性德身上還有很多謎團,比如他對滿清王朝的真實看法,他的思想,他的憂鬱氣質的真實來源,包括他的死亡,都是巨大的謎題。我寫下的僅僅只是一種可能。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