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名家】筆頭知冷暖的趙崇正:折中中西,融匯古今的畫家!

趙崇正1910年出生於廣州,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始隨司徒奇學習西畫,後隨高劍父習國畫,深得高劍父欣賞,在學習費用上獲減半優惠。1929年,趙崇正以油畫參加“西湖博覽會”;以國畫參加全國美展,初露頭角。在藝術創作上,趙崇正踐行著嶺南畫派“折中中西,融匯古今”的藝術主張。其一生表現題材廣泛,人物、山水、花鳥無不涉獵,在走獸翎毛的表現上尤為突出。同時,他擅長表現花鳥與人之間的關係。有專家認為,他的人物畫於50年代已有較高造詣,其畫意境優美而不蒼涼。

最是筆頭知冷暖

趙崇正先生一九一零年出生於廣州,二三十年代始隨司徒奇學習西畫,後進入春睡畫院隨高劍父先生學習中國畫。趙崇正先生聰穎好學,尊師唯謹,授業唯勤,刻苦地學習與不斷地追求,使他打下了紮實的基本功。他又很好的理解並一直踐行著嶺南畫派“折衷中西,融匯古今”的藝術主張,致力“現實關懷”的藝術道路,是新中國成立後較早深入礦場、田疇寫生的畫家之一,積極用畫筆反映現實生活。

他詳盡瞭解物體的形象結構,並在此基礎上努力嘗試中西方繪畫語言的融合,進而尋求自我的筆墨表達方式。其一生都在孜孜不怠地努力,表現題材廣泛,人物、山水、花鳥無不涉獵,在走獸翎毛的表現上尤為突出,常常能把毛茸茸的質感及暖烘烘的人與物相和諧之氛圍描繪得淋漓盡致,藉以傳達自己豐富的思想感情,正如黎雄才先生在《趙崇正畫存》中所言:最是筆頭知冷暖,馨香堪為嶺南豪。

五十年代,趙崇正先生還進行了大量連環畫的創作,其所繪畫的《搜書院》《紅船英烈傳》《三家巷》在當時廣受人民大眾的喜愛和好評,對繪畫的透視、人物動態把握均有心得。部分畫作在《羊城晚報》發表。六十年代初,趙崇正先生調至廣州美術學院任教,這時,正值其創作的高峰時期,但文革的到來,使其生命戛然而止,作品並不豐餘;其家眷苦於生活,子女均移居海外;其作品捐贈於各地場館,海內外畫商亦紛紛求購,以至於作品散失於各地,更增加了我們對其藝術的認識和研究所帶來的難度。在廣東美術發展史上留下了永遠的遺憾。

總的來說,趙崇正先生聰穎好學,致力“現實關懷”的藝術道路,積極用畫筆反映現實生活。他一生都在孜孜不怠地努力,表現題材廣泛,人物、山水、花鳥無不涉獵,在走獸翎毛的表現上尤為突出。他的《白梅青鳥圖》滿樹繁花,生機盎然,毫無蕭條寞落之感,可見他的趣味遠不同於舊式文人。他筆下的翎毛生動細膩,給人自然親切之美。六十年代初,趙崇正先生調至廣州美術學院任教,這時正值其創作的高峰時期,但文革的到來使其生命戛然而止,廣東美術界失去一位才華橫溢的藝術家。正如黎雄才先生在《趙崇正畫存》中惋惜:最是筆頭知冷暖,馨香堪為嶺南豪。

白梅青鳥圖 20世紀40年代 117。5cm×39。5cm

梅雀圖 20世紀50年代 67。5cm×47cm

紅梅麻雀 20世紀60年代後期 136cm×59。5cm

紅棉 20世紀40年代 130cm×64。5cm

茂名油城工地之二 年代不詳 66cm×88cm

蒙古包外 年代不詳 27。5cm×45cm

呼倫貝爾草原 1957年 32cm×44cm

花卉(鵪鶉) 年代不詳 34。5cm×43。5cm

速寫本一《山水》20世紀60年代

速寫本二《新羅山人詩》 20世紀60年代

趙崇正常用印

趙崇正 (1910—1968)廣東廣州人。擅長中國畫。1931年畢 業 於廣州春睡畫院。曾任廣州華英中學、知用中學圖畫教員、廣州南方通俗出版社美術編輯 、廣州工藝美術研究室副主任、廣州美術學院教師。作品有《雞群》、《水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