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考古專家發現一古墓,挖了一半,專家:住手這是我先人的墓

遵彼汝墳,伐其條枚。未見君子,惄如調饑。遵彼汝墳,伐其條肄。既見君子,不我遐棄。——《汝墳》

《汝墳》

2016年湖南長沙發現了一處墓葬群,在專家帶人發掘搶救的時候,進行一半的工程卻突然被專家叫停。這類文物搶救類的活動可以說是爭分奪秒,可專家為什麼突然叫停,原來這其中另有隱情。長沙的某一地段在施工的時候,一位工人在使用挖掘機進行工作時,意外的發現了一處厚厚的石板,開啟石板後,下面的是一處幽秘深邃的洞穴,極力望去,似乎還能看到棺墩的一角。工人覺得這很有可能是一座古墓,便立馬就把情況彙報給了上級。在文物部門相關領導的批示下,以考古專家王文元為首的專業考古小隊來到了這裡,對文物進行搶救性發掘。

考古不同於盜墓,盜墓者完全是為了自身的利益,他們根本不在乎自己的行為會對古墓造成多大的傷害。他們進墓的方式一般都是暴力的,哪怕一座古墓他們只能拿出兩三件古董,他們也會滿足,至於其他的物件是否損壞,也只是獲得的金錢多或者少的區別。而考古是對文物進行最大限度的保護,出土的文物越多,就會對文物所處的朝代瞭解越多,何況文物本身就極具收藏價值,對國家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在考古的過程中,王文元發現此處的墓穴已經有過了盜墓者光臨過的痕跡,說不定裡面的東西已經所剩無幾了,這讓他很是痛心疾首。不過雖然如此,還是要盡力的去發掘搶救,能保護一件是一件,哪怕最後只有一件也是好的。從一處被髮掘出來的碑文上,證明了墓主人的身份。根據文獻顯示,這一座墓穴是清朝的墳墓,墓主人名叫王世明。當時王教授並沒有想太多,作為歷史領域的專家,他接觸過太多古人的名字了,哪怕這個名字讓他覺得很是眼熟,他也沒有多想,只當是在何處書籍上看到過。可過後的王教授卻也一直覺得有什麼地方不對勁,因為這個名字他實在是覺得太熟悉了,就是一時想不起來到底在什麼地方看到過。一直到王教授拿出族譜來驗證,才發現這居然是自己的老祖宗,他在發掘自己老祖宗的墳墓。他急忙制止發掘行為,大喊“先住手,這好像是我先人的墓。”

工作人員都覺得因為這是王教授自家先人的墓,才停止了發掘,不過王教授給出了進一步的解釋。據記載,王世明是王教授的十世祖,曾在康熙年間任職松江知府,官至四品。而他的哥哥更是一品大員,獲得過文淵閣學士的頭銜,還兼任著軍機大臣和禮部尚書的職務,可謂是位高權重,在死後安葬的禮節非常之高。

而那時的王氏家族可以說的上是一個聲名顯赫的大家族了,所以此處應該就是整個王氏家族的墓群。由於這個墓葬群的規模很大,再加上官員的品階也不低,那麼這的研究價值就更大了,完全符合建立省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的標準,遠比直接發掘來的價值大的多,所以這才要求停工。為的是可以更好的保護這些文物,而不是因為自己的私心。

盜墓和考古並不能混為一談,可兩者的性質卻是截然不同的。且不說盜墓會損壞多少的有價值的文物,哪怕盜墓者把全部的文物都完好無損的拿了出來,可結果也無非就是倒賣給商人,不知多少文物就是這樣流落國外,現在國家也沒有辦法收回。而考古不僅可以讓我們瞭解的更多,還可以將文物保護起來,給後世子孫一個可以看得到的機會。只有合理的考古,才可能做到“文物登前古,簫韶下太清。未央新柳色,長樂舊鐘聲。”這需要我們每一個人努力。

《至德三年春正月時謬蒙差攝海鹽令聞王師收二京…五十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