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平凡的世界》實在是讀不下去,所以我退了路遙的稿

雖然《平凡的世界》在其發表之初因其小說的著力點是描述底層人民的生活,並不符合當時的小說主流。但現在《平凡的世界》受到廣大讀者的廣泛認可,在全世界範圍內均有追隨者。

現在的讀者肯定很難想象《平凡的世界》這樣一本優秀的小說,在發表之初也經歷過被退稿的尷尬。甚至在路遙病逝的時候,他也一直帶著這一份無奈和委屈。

路遙的文學作品多為農村題材,描寫農村和城市之間發生的人和事,這跟路遙本身的成長經歷分不開。

在路遙筆下,生存環境的悲苦不僅僅是生計問題,更有在悲苦生存條件下毫無發展機會的困境。但是路遙作品中的主人公,總是在不斷追求發展的奮鬥過程中練就了堅毅的品格。

也就是這樣的路遙,耗時近十六年,嘔心瀝血的完成了這部他珍之重之的作品《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世界》最令人感動的地方就是真實,太深刻的反應了當時各個階層的人的生活狀態,同時,那些人物的品格在我們現實的生活中也得以折射。

就像書中描寫的一樣,許多人,做出了許多貢獻,可他們都在平凡的世界裡平凡的活著。書中的孫少平也是如此,他覺得只有經歷的痛苦的幸福才更值得珍惜,他不害怕自己活在苦難之中,反而是苦難讓他的心更堅定。

讀過這本小說的人,很多都忘不了小說中,孫少平白天在工地幹完重體力活,晚上就窩在沒有門窗的廢棄樓房裡,伴著微弱的燭光,過著破舊的鋪蓋,在深夜的寒冷中讀著小說的場景。

這樣的故事,是大多數平凡的人,又不似大多數平凡的人,因為更多的平凡人,需要透過這樣的故事獲得精神的力量。

毫無疑問《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偉大的鉅著,讀過這本書的人都會被書中飽含的深情打動。雖然它的故事紮根於黃土高原,講述的是黃土高原裡農民的故事。

但讀者卻可以從書中感受到無限的精神力量,書本中的人物總是懷揣著對生活的希望,總是保持著永不服輸的拼搏向上的精神。

1986年《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完稿後,路遙選擇了將珍貴的手稿給到了一位年輕的編輯。這位年輕的編輯便是剛調入《當代》一年的周昌義當代》雜誌創建於1979年,是當時最為主流的文學期刊雜誌。

對於現在的很多著名作家來說,寫完一本小說一般就是直接聯絡出版社出版了。但是在那個年代,廣大人民群眾更多的是透過文學期刊來接觸到各種文學作品。

然而,路遙選擇周昌義,僅僅是因為《當代》雜誌嗎?並不是的。當時的周昌義還不是《當代》雜誌的主編,而只是一個剛進雜誌社不到一年的名不見經傳的小編輯。

80年代《平凡的世界》這種著力於描寫底層人民生活的小說並不是主流市場優勢。但路遙選擇了相信周昌義,他認為這個年輕的編輯一定可以理解《平凡的世界》。

但路遙沒有想到的是他的這個選擇,卻差點導致了《平凡的世界》明珠蒙塵。路遙透過朋友的引薦將《平凡的世界》第一部手稿給到了周昌義,回到旅社興致勃勃的開啟手稿閱讀的周昌義卻並沒能如路遙所願。

隨後,路遙被《當代》退稿的事情被業內知曉,導致《平凡的世界》三部的發表均路途不順。這對於一個知名作者來說,不得不說是一個不小的打擊。幸而路遙在遭受打擊後,依然堅持不懈的創作,完成了沒有雜誌願意刊載的第二部和在邊緣雜誌刊載的第三部。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平凡的世界》和路遙都經受住了時代和時間的考驗,也驗證了那樣一句老話“是金子在哪裡都會發光”。

不僅,在1991年獲得茅盾獎,更在後來的時間裡,有越來越多的專業人士開始發現路遙和《平凡的世界》的優秀。而當初翻了幾頁就退稿 《平凡的世界》的周昌義,更在路遙逝世十五週年時親自承認了當時所做出的決定是不明智的。

當時的他覺得故事過於“平凡”,時隔多年以後,他終於明白了《平凡的世界》的故事中那種現實的平凡,那種平凡的描述底層人民生活的背後所蘊藏的力量,也正是讀者在閱讀中所能真正感受到的精神的力量。

雖然說,周昌平的悔悟有點晚,英年早逝的路遙終歸是無法看到了。但《平凡的世界》這本曾被退稿的文學鉅著,終究是受到了後世人們的認可、稱讚和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