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為什麼年輕人不喜歡京劇?可以看看當初的票友都是哪些人?

一直髮現有一個問題,京劇的受眾越來越小了。說京劇的受眾越來越小,可以從一部分網友的焦躁中看出來。

比如前些年有一個代表提案,在全國中小學教育之中加入京劇教育;比如一些網友爭議京劇到底是不是中國最大的劇種;比如現在又有網友開始反思一些人為什麼不喜歡京劇了?

從這些資訊之中可以看出網友們對京劇生存狀況的焦躁不安。建議全中中小學加入京劇教育,這說明代表們已經發現京劇的生存狀況堪憂;爭議哪個劇種是最大的劇種,這就有點阿Q精神了,說自己的祖上也曾闊過一樣;而開始討論為什麼不喜歡京劇的時候,也說明這些京劇愛好者已經學會反思了,而不是單純的站在“自己的祖上也曾闊過”的角度來考慮問題。

不可否認京劇的藝術成就,京劇是各地方戲劇的精華。但是,並不精華的東西才是最好的,這就跟吃飯一樣,過於精細的糧食並不利於身體健康,反而是原生態的營養成分更養人。

所以也可以看出,出了京城之後,京劇幾乎沒有市場。不論到哪一個地方,幾乎都是以地方戲為主。

這其中影響最大的是豫劇,其次是黃梅戲。從事實的角度來說,京劇的影響力可能還不如黃梅戲,更別說豫劇。

之所以這麼說,還是要看受眾,也就是到底是什麼人接受戲曲。京劇是多地地方戲的集大成者,可以說是精華中的精華,這樣的戲曲,只有錦衣玉食的王孫貴族才有機會有時間去欣賞。

所以也可以看到,京劇是在給後宮演過之後才真正名揚天下的,是靠了皇家的招牌,而不是細膩的歷史沉澱。而地方戲,往往在當地流傳上百年,甚至幾百年。

所以京劇的票友也多是有錢人,而不是普通百姓。當然這不是說普遍百姓沒有京劇的欣賞水平,而是說沒有那個錦衣玉食的條件去欣賞。

所以京劇也只流行於大城市,而不是鄉村、碼頭之類的普通人之中。普通人所欣賞到的多是地方戲,而不是京劇。就連京劇的第二個大本營的上海,也有滬劇存在,而不是以京劇為主。

京劇的受眾決定了京劇當前的命運!京劇當初的票友在新中國時期往往是被打倒的一類人物,哪裡還有機會欣賞京劇?

京劇最後的輝煌是八個樣板戲,這種新風格新主題的新戲目,可以說是對傳統的極大的突破。雖然當初的目的可能不是為了發展京劇,但在事實的角度推出京劇最的輝煌。

可笑的是,在當初那個社會條件下,還有八個樣板戲,而現在的京劇竟然連別人模仿一下就要受到討伐。更甚的是又囿於門戶之見,往往處處標榜自己是某派的京劇傳人,說別人不正宗、沒師承……

現在的京劇,全部的精力用在打內戰上了,哪有時間去唱戲?有本事下基層,到農村去,到生產一線去,讓普遍民眾有機會接觸京劇,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把自己站成了花瓶。

所以說,在反思為什麼喜歡京劇的人越來越少的時候,先看看自己站在什麼地方,出發點是什麼!特別要推薦的是,一定要好好學習一下《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吃透這篇文章了,自然知道京劇的道路在哪裡,而不是站在那裡自怨自艾的說群眾不懂藝術。

其實方法也很簡單,站穩立場,到群眾中去。就是這麼簡單,可笑的是一部分人往往自信地自認為高人一等。

這也就沒有辦法了,他堅信自己就是高雅的藝術,不屑與凡夫為伍,那也只有讓他高雅著,我們直接到博物館裡欣賞他的高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