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中國最珍貴的石碑,歷經2000多年只剩10個字,依然舉世矚目

大家好,我們的搞笑雨欣聊白領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中國是世界上最重視文化記錄的國家,沒有哪個民族像中華民族一樣,留下了浩如煙海的史籍資料。除了記錄在木冊、紙張之上,歷代先民對於石刻也非常重視。這是因為紙張和木冊容易毀壞、篡改,刻在石頭、青銅器上,意味著不朽。因此,很多古都都有各自的碑林,其中佔據重要地位的,當屬李斯泰山石刻。

秦始皇滅六國,一統華夏,立下了不世之功。為了彰顯自己,他到泰山舉行了封禪儀式。據說當時也沒有什麼前例可以參考,只是按照三皇五帝的傳說來完成的。不過,秦始皇很明確地讓李斯在一塊石碑上刻下了144字銘文,目的也很簡單:

頌秦始皇帝德,明其得封也。

公元前209年,秦始皇駕崩,秦二世胡亥登基。後人對胡亥繼位的合法性提出了諸多猜測,其實在當時也是議論紛紛的。胡亥身為秦始皇的第十八子,無論如何也輪不到他來繼承帝位。為此,他不僅除掉了公子扶蘇,而且還殺死兄弟姐妹二十餘人。

皇位來由如此不正,如何堵住悠悠之口?秦二世想到了一個具有象徵意義的辦法,那就是仿效父親封禪泰山,並且在原來石碑的背面,又加刻了自己的詔書。上面的文字,仍然讓李斯執筆:

皇帝曰:“金石刻盡始皇帝所為也。今襲號而金石刻辭不稱始皇帝,其於久遠也,如後嗣為之者不稱成功盛德。”丞相臣斯、臣去疾、御史大夫臣德昧死言:“臣請具刻詔書金石刻,因明白矣。臣昧死請。”制曰:“可”。

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李斯碑,正反兩面同時擁有了父子兩位皇帝的刻辭。然而,時間過去兩千多年,它已經失去了原來的模樣,變得似方非方,四面不等。更為遺憾的是,正面秦始皇的刻辭,已經因為時光的流逝,一字不剩;背面秦二世的刻辭,也只剩下十個殘字。其中,“臣去疾臣請矣臣”七個字尚且完整,而“斯昧死”三個字已經不太清晰。

可能很多讀者會有疑惑,既然這石碑只有十個字了,小珏你是怎麼知道原文的。其實,這塊石碑的字並非一下子磨掉的,更不是在當時就磨損了,司馬遷的《史記》中,不僅記錄了秦二世的刻辭,就連秦始皇的刻辭也寫得清清楚楚,大家有興趣的可以閱讀。

別小看這塊殘碑,更別小看這十個殘字。李斯碑是秦始皇封禪的唯一實物,也是泰山最早的刻石,被譽為“天下名碑之最”。它開啟了泰山碑刻的先河,從此泰山擁有了漢代石表、唐代摩崖、清代乾隆萬丈碑等等石刻作品,帝王將相、名家手跡,洋洋灑灑,蔚為大觀,形成了獨特的石刻文化。

同時,作為大書法李斯的小篆,同樣彌足珍貴。歷代以來,它就被視為文化之瑰寶。就連魯迅先生也讚歎過:漢晉碑銘所從出。

然而,這座石碑卻歷經磨難。它本來是立於岱頂玉女池上的。經過多年的風吹雨打,在宋朝時,北宋著名文學家歐陽修就在《集古錄》中說,石碑上的字數與《史記》中裡的記載已經不相符了。這說明,至少在北宋時,這塊石碑已經遭到了損壞。

到了明朝,石碑的磨損更為嚴重。嘉靖年間,當地官府決定,將它移到泰山頂部的碧霞祠內。這個做法,原意是為了避免風雨的侵蝕。沒想到,在清乾隆五年,碧霞祠的一場火災過後,這塊石碑居然下落不明瞭。

直到嘉慶年間,一位90多歲的瓦匠向知縣汪汝弼報告,這塊石碑奇蹟般地在泰山頂的玉女池中,這也是它原來佇立的地方。只可惜,此時的石碑,就只剩下我們現今能看到的十個字了。除了獎勵了這位瓦匠之外,知縣還決定將李斯碑放入岱廟中儲存。

這期間,它還經歷過兵荒馬亂的年代,還曾被盜賊說偷走。但是,它還是被找回,依然放置在泰安岱廟東御座內。它是歷史的見證者,是我們文化流傳的信物。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