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此女子拒絕和孔子共乘一車,孔子說了句話:讓她被後人罵2000多年

我國的歷史源遠流長,隨著社會的發展湧現出了許多的文人墨客,他們將自己的理解,一點點的融入到了文化之中。透過對思想的創新,開闢出了一條更加適合人類發展的新捷徑。他們所創立的文化門派,也漸漸的得到了後人的理解與繼承。

在我歷史上對人們影響頗深的一位人物,他便是孔子。他的名字是一個時代的象徵,現在孔子的各種思想一直受到後人的傳揚。他的許多作品也都被編入到了學生的書籍之中,他影響了我國文化的發展。

一、美人如斯令人傾倒

孔子被大家稱之為孔聖人,由此可見大家對他的尊敬。孔子出生在富貴人家,從小就特別的聰慧。他在學習時思想和普通的孩子就有所差別,大家都按部就班的按照夫子的理論去學,可是孔子卻總是能夠提出建設性的意見。

在當時的年代,他的種種做法讓人覺得很另類。成年之後他廣交好友,最喜歡的事就是與大家一起探討學問。漸漸的他的文化精髓,得到了更多人的認可,他也收錄了許多的弟子,更是在各地都設下了書院。

孔子雖然在文化領域的造詣很高,但不得不承認的是,他也只是一個平凡人。每個人對於美的事物都是嚮往的,尤其是對於美人。孔子也同樣喜歡美人,很多人都覺得像孔子這種儒學大家,他平時的一言一行都是特別儒雅規範的。可大家有所不知的是,孔子之前曾大罵過一位美人,這個人就是春秋衛靈公的妻子南子。

我國曆史上有多名美人,他們憑藉著出眾的容貌,比一般的女性擁有了更多的優勢。據石料記載南子也是一個特別漂亮的女人,她出生在宋國,從小就是大家眼中的美人坯子。雖然出身算不上高貴,但聰明伶俐的她卻得到了家人的寵愛。

當時的南子身邊有一個青梅竹馬名叫子朝,他是宋國有名的美男子,不僅長相英俊,而且出身高貴。兩人從小一起長大,可謂是兩小無猜。在情竇初開的年紀,兩人對對方都特別的有好感,小時候的友情慢慢的也就轉化成為了愛情。

美人與帥哥的結合,本來是一段佳話,可是受身份和時局的影響,兩人最終也沒能在一起。南子嫁給了衛靈公,她遠離了家鄉來到了衛國生活。自古女人性就要堅守婦道,在成婚之後就要安分守己,可南子對於子朝的感情卻並沒有放下。

兩人經常會通書信,知道彼此已經沒有相守的可能了,他們成為了藍顏知己。南子的美已經讓衛靈公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了,他發現妻子與初戀情人之間的聯絡之後並沒有發怒,而是下令讓子朝進入到了衛國,讓他與南子有了見面的機會。

在很多人看來,衛靈公的這種做法是男人的恥辱,他這樣做的目的很簡單,那就是哄妻子高興。只要南子能夠展露笑顏,衛靈公做什麼都願意。由此可見南子的美,已經讓衛靈公神魂顛倒了。

這件事看起來特別的荒謬,衛靈公也遭到了眾人的不恥與質疑。他雖然很大度,但是他的兒子卻看不下去了,於是找了一名頂級殺手想要刺殺南子。可是這個殺手在見到南子的美貌之後,根本下不去手,這次的刺殺任務也就此失敗了。

二、為了友情立下重誓

孔子早期一直遊歷各國,這不僅增長了他的見識,而且也將各國的文化精髓融合。他早年間來到衛國講學,南子對孔子的盛譽早有耳聞,她一直很敬仰孔子的為人與學識,於是便約孔子單獨見面。

兩人當時並退了左右的下人,具體也談論了什麼,大家並不知曉。古時候講究的是男女有別,兩個十幾歲的孩子不能單獨共處一室,家教嚴的甚至都不能在同一張桌子上吃飯。作為儒學大家孔子,是最守規矩的。

可他卻私下會見了南子,兩人共處一室,雖然是在講學,但是卻於理不合,孔子也因此遭到了一些人的質疑。很多人都覺得孔子的這一做法欠缺考慮,當時南子的名聲並不好,這主要還是因為喜歡她的男人太多了。

孔子在聽到大家的這些議論之後,內心特別的氣憤,所謂清者自清,他沒有做錯什麼,卻無端遭到了眾人的質疑。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他當時便立下了毒誓。據史料記載,孔子當眾對眾人稱,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

他這句話的意思淺顯易懂,孔子是說自己如果做了什麼錯事的話,會受到上天的懲罰,就算天打雷劈,他也願意接受。他的這一重誓,漸漸的讓那些質疑的聲音消退了,畢竟沒有人會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

三、因一個舉動被罵千年

看到孔子如此的大義凜然,很多人也都消退了自己曾經骯髒的想法。在平息過輿論之後,孔子又開始與南子正常來往了。其實南子是一個很有才的女性,對於孔子的一些思想她一點就通,兩人也因此成為了至交好友。

之後兩人之間卻發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當天衛靈公夫婦約孔子一同出遊。按理說南子肯定是會和衛靈公同坐一輛車架的,可是孔子原本卻以為他能夠與南子同坐一輛車,兩人還能夠在路上討論一些文學話題,可沒想到南子卻拒絕與他同乘一輛車。

這種期待落空的失落感讓孔子特別的生氣,於是便留下了一句名言,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這句話的意思是,我沒見過喜歡美德,如同喜歡美色一樣的人。這句話之後成為了一句經典語錄,南子也因此被世人罵了2000多年。

四 、總結

德是一個人品行的彰顯,一直以來人們都尋求思想上更高的進步,但做人也要懂得去迎合社會。其實當時的南子也許是想要避嫌,畢竟孔子為儒學大家,如果傳出不好的名聲,那將影響他之後的發展。可是在孔子看來,這卻恰恰中了那些造謠者的下懷。

從兩人的這個小故事中,也為我們映射出了當時那個年代的國情與人情。每個人都在尋求自保,而當時的年代對於等級的劃分又那麼的明顯。所謂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悠悠眾口難調,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輿論對一個人的影響都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