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比《清明上河圖》更大,人物更多的這幅長卷,卻是最低調的國寶

中國的十大傳世名畫,件件都是享譽世界的精品,其中的《清明上河圖》更是火得一塌糊塗。它以寫實的手法,記錄了北宋時期汴京以及汴河兩岸的自然風光和繁榮景象。其實,在中國歷史上,還有不少優秀的畫作,只是因為各種原因,並沒有獲得如此之高的知名度,比如遼寧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姑蘇繁華圖》。

其實,這幅畫的原名是叫做《盛世滋生圖》。之所以這麼肯定,是因為它的創作時間很晚,直到清朝乾隆時才由清代宮廷畫家徐揚完成的。它一共花費了24年時間,可謂費盡了畫師的心血,作者在題跋上寫了許多感慨之言,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這句:

欽惟我國家,治化昌明,超軼三代,幅員之廣,生齒之繁,亙古未有。臣幸遭逢之盛,圖寫太平,為盛世滋生圖一卷,臣執藝所有事也。

這幅畫作可不一般,它顯然是受了《清明上河圖》的啟發和影響,並且在畫面的構造上更進一步。《清明上河圖》長528。7釐米,《姑蘇繁華圖》則有12米長,差不多是前者的一倍。《清明上河圖》中到底有多少人,歷來是爭議的焦點,大致為千人左右,《姑蘇繁華圖》則繪製了一萬兩千餘人,是前者的十倍。這還不算近四百隻船,五十多座橋,二百多家店鋪,兩千多棟房屋。

清朝到了乾隆時期,商品經濟極大發展,特別是江南一帶,更是開發為富甲天下之地。乾隆六下江南,除去自己貪圖玩樂的因素以外,也有欣賞繁華盛景之意。當時的蘇州,就是花花世界一般,史載其為“商賈輻輳,百貨駢闐”。

徐揚就曾經多次跟隨乾隆下江南,領略無限風光。他呈現這幅長卷,固然有奉承阿諛之意,但不乏內心的真情實感。蘇州歷來是封建王朝的大都會,但在明清時期,因為貿易的發展,最繁華的商務中心並非蘇州城區,而是閶門城外至楓橋鎮的那一片區域。

《姑蘇繁華圖》正是以此為描繪物件的,它以閶門作為重點,卻並不以為中心,而是放置在畫卷的尾部,以層層推進的方式,作為最高潮。到此以後,卻又戛然而止,給人以充分的想象空間,也讓人回味無窮。圖畫中一片繁茂景象,200多個鋪面招牌,涵蓋了珠寶、鞋帽、涼蓆、樂器、盆景和絲綢等50多個手工行業。不僅有國內的珍奇,還有外國的洋貨,實在是洋洋大觀,令人讚歎。

這幅畫面更是繪製了蘇州作為“東方威尼斯”的盛景,大大小小的船舶400餘條,這些船舶並非一成不變,而是包括了大小官船、貨船、客船、雜貨船、畫舫以及竹筏在內。畫面中的古城蘇州,展現出清朝時期獨特的魅力。

乾隆本來就是好大喜功的皇帝,得到徐揚的畫作之後,也非常高興,他前前後後在這幅畫卷之上加蓋了十二方印璽。其實,乾隆用璽是很有講究的,按照據阮元《石渠隨筆》的說法:“凡列朝臣工書畫皆用此七璽物”。但是,乾隆一口氣給這幅《姑蘇繁華圖》蓋上了12方印,這是極為難得的。因為,這畢竟不是前朝的文物,而是當時的作品。

後來,在這幅作品之上,嘉慶和末代皇帝溥儀又分別留下了自己的印章。清朝滅亡之後,溥儀以賞賜弟弟溥傑的名義,將其偷運出宮。逃到東北時,又將它放入偽皇宮的小白樓。日本投降後,小白樓的文物遭到哄搶,《姑蘇繁華圖》流落民間。所幸沒有多久之後就被找回,被東北博物館收藏,並蓋上了“東北博物館珍藏之印”。

東北博物館後來改名為遼寧博物館,這幅鉅作也就收藏於此。在中國歷史博物館成立之初,它曾被借去長達25年,直到1984年才重新迴歸。能在遼寧領略幾百年前的蘇州風光,也算是遼博的一個特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