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張幼儀懷孕卻被徐志摩拋棄,幸好哥哥霸氣:不要打胎,孩子我收養

當時,著名詩人徐志摩不顧家族壓力,堅決與包辦婚姻結婚的妻子張幼儀離婚,可謂是一片叫好聲,人人都稱讚這是近代中國第一樁離婚案件,說徐志摩有勇氣,有決心反抗封建的包辦婚姻,乃是新式中國第一人。而作為這樁婚姻的另一個主角張幼儀,在當時卻是一直保持沉默,任由世人評論,即便當時有很多不好的流言傳出:這到底是怎樣封建糟糕的一個女子啊,才會讓徐志摩不惜一切要和她離婚。面對這一切的困擾,張幼儀也一直都是風輕雲淡的避而不談。

直到很多年以後,張幼儀在和侄女談論自己過去的往事,和侄女揭開這一段過去的時候,重新面對當初的這個問題,她才終於說出了她內心的想法:她從來不認為徐志摩和她離婚,是真的為了什麼反封建反包辦,究其原因,徐志摩當時心心念唸的,不過是為了恢復自由之身,好去追求別人罷了。

確實,徐志摩有理由不滿意這樁婚事,在當時,他是才華橫溢的才子,頗負盛名,也接受了新式教育,在他理想的規劃裡,未來應該是有一個和他在文學上思想上都有共鳴的新式女子做他的妻子,孰料,家裡人擅自給他安排了一樁婚事,這就是張幼儀。張幼儀雖然出身於官宦世家,也接受過幾年的教育,但思想相對傳統;在長相上,也相對普通,對於才華橫溢,追求浪漫的徐志摩來說,她實在不是一個理想的妻子。

可是,當時的徐志摩,縱然萬般不滿,也不敢違抗父母之命。心不甘情不願的娶了張幼儀,夫妻之間卻幾乎算是零交流,在張幼儀的回憶裡,徐志摩從來不願意和她交流。直到張幼儀生下徐家長子,自認為完成了任務的徐志摩,才鬆了一口氣,出國留學。他想要擺脫家裡的封建老朽,想去自由的國度裡追尋他的人生。

而在那裡,徐志摩結識了林徽因,這個充滿才氣和靈氣的才女,他為她傾心,卻礙於已婚的身份,林徽因並不肯接受他。直到後來,張幼儀遠渡重洋來陪讀,眼看著女神林徽因距離自己越來越遠,徐志摩終於選擇了離婚。

其實,當時張幼儀已經懷了第二胎了,但是徐志摩顧不了這許多了,這樁婚姻束縛了他追求真愛的腳步,他堅決的想要離婚。懷著孕的張幼儀不肯同意,她天真的以為,徐志摩不會那麼狠心,拋棄懷孕的自己。誰知道,眼看著張幼儀不願意離婚,也不願意打胎,徐志摩就消失了,徒留下張幼儀一個人,懷著孩子,在異國他鄉。

當時的張幼儀,可以說是跌到了人生谷底,一度絕望的她,只得給自己在德國的哥哥張君勱寫信求助。幸好張君勱很疼妹妹,他說:“不要打胎,孩子我收養”。有了哥哥這句話,張幼儀惶惑不安的心,才終於定了下來,至少,她不是孤單一人。

在哥哥的幫助下,1922年,張幼儀在醫院生下了二兒子彼得。直到張幼儀生下兒子彼得以後,消失了很久的徐志摩才終於出現了,他來,並不是為彼得而來,他帶著那份離婚協議,希望張幼儀能簽下。此時的張幼儀,終於明白不管自己怎麼做,徐志摩也不會為她留下,這次,她簽下了離婚協議。

在我們常規的認知裡,張幼儀是受了天大委屈的。她為張家生下兩個孩子,任勞任怨,什麼也沒做錯,卻被徐志摩這樣無情的拋棄,作為疼愛妹妹的哥哥,應該是要狠狠教訓徐志摩一頓的。但是,張幼儀的哥哥得知此事後,卻是非常悲痛的說:”張家失徐志摩之痛,如喪考妣。”(如喪考妣:如同失去了父母一樣悲痛。)短短的12個字,卻重的讓張幼儀懷疑人生。

張家是世代書香望族,哥哥弟弟們也是人中龍鳳。張幼儀二哥張君勱,四哥張公權,在中國近代史上都是響噹噹的人物。他們都對有學之士很是尊崇,就連張幼儀和徐志摩的這樁婚事,也是哥哥張公權一手促成。因為他在在報紙上看到徐志摩的文章,驚為天人,便迫不及待的替妹妹說下了這門親事。

所以,徐志摩拋棄張幼儀,張家兄弟不但不生氣,反而覺得如喪考妣,正是由於徐志摩的這層才華濾鏡。不要說和張幼儀離婚了,後來張家父母過世,徐志摩沒有參加葬禮,張家兄弟也絲毫不覺得受辱,反倒是徐志摩母親的葬禮,倒是張幼儀一手操辦,對比來說,徐志摩對張家可以說是非常的不上心了。然而,就是因為那層才華濾鏡,他的種種失禮之處,張家兄弟都可以自動忽略,並且依然對徐志摩十分欣賞。

特別是張幼儀的八弟張禹九,簡直可以算是徐志摩的腦殘粉了,徐志摩與張幼儀離婚後,他不僅支援徐志摩與陸小曼談戀愛,還把出席徐志摩與陸小曼的婚禮,看作人生大事一般,“姐姐,原諒捧花的我盛裝出席,只為參加你前夫的婚禮”,徐志摩空難離世,他放下手中事專赴空難現場,為徐志摩處理喪事。他孫女張邦梅為張幼儀寫回憶錄《小腳與西服》時,他一再叮囑孫女,寫徐志摩時,對他“要忠厚些”。晚年他還在遺囑中說,他死後,家人不要放哀樂,只要朗誦幾首徐志摩的詩即可。

張家兄弟對徐志摩的欣賞,是基於對徐志摩才華的尊重,而這對於張幼儀來說,卻是比較難堪的一件事情。誠然,張家兄弟都很疼張幼儀,張幼儀被離婚以後,也是他們一直在照顧她,只是,張家兄弟對這場婚姻的看法,對徐志摩的惋惜,卻都深深刺激著張幼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