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一個曾欺男霸女的紈絝子弟,寫下一首詩傳誦千年,上過學的都會背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大家對這句詩詞肯定相當熟悉,因為《滁州西澗》是上學時期必背的古詩詞,但其作者韋應物可不是什麼善茬,甚至是一個欺男霸女的惡棍。

韋應物出身於京兆韋氏逍遙公房,京兆韋氏是隋唐年間有名的名門望族,是關中群姓的代表,並且在唐朝年間,京兆韋氏先後誕生了17位宰相,《舊唐書·韋述傳》載:“議者雲自唐已來,氏族之盛,無逾於韋氏。”唐中宗李顯的韋皇后就是出自京兆韋氏駙馬房。

不過韋應物並不是生活在唐中宗年間,而是成長於唐玄宗年間,但這絲毫不影響出身於顯貴之家子弟的驕傲,他們自出生就享受榮華富貴,擁有極高的社會地位,除了要在皇帝面前保持恭恭敬敬的態度,在其他地方則是囂張張狂慣了。

韋應物同樣如此,他在天寶十年(751年)以侍衛官為唐玄宗近侍,出入宮闈,扈從遊幸,自然是風光的,但據相關文獻記載,韋應物在這一時期經常橫行霸道,目無尊法,飲酒賭博,欺男霸女,就是一紈絝子弟,但官府對他們這種人,卻是不敢多招惹,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只是韋應物的好日子到756年暫時告了一段落,安史之亂爆發,就連唐玄宗都拉著楊貴妃倉皇逃走,那些顯貴之家自然也是保命要緊,哪還顧及得上平日裡的體面?

流落失職的韋應物飄零在外,沒少過苦日子,生活得很貧困,但經此一遭,韋應物的思想卻昇華了,覺得自己過往的行為舉止多有不可取之處,也明白了普通百姓生活的不易,因而飽讀詩書,修身養性,打算再次出人頭地。

唐代宗李豫被擁立為帝后,763年,韋應物擔任了洛陽丞,同年寫出了《廣德中洛陽作》:生長太平日,不知太平歡。今還洛陽中,感此方苦酸……

自此後,韋應物就走上了寫詩的道路,不過畢竟是顯貴之家出身,韋應物還長安任職過。779年,唐代宗病逝,李適即位,為唐德宗,這一年,韋應物則閒居在長安西郊灃上之善福寺。

《滁州西澗》一詩則是創作於韋應物擔任滁州刺史時,彼時韋應物已經是年近半百,孔子曰:“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韋應物有過囂張的年輕歲月,那時候他不知天高地厚,後來經歷安史之亂,人生髮生巨大改變,更懂得歲月靜好的可貴之處。

韋應物當過大官,後來又出任地方官,也有過享受山水田園的悠閒之感,西澗為“滁州十二景”之一,琅琊山四大景區之一,韋應物獨步郊外,賞此美景,便寫了《滁州西澗》,全詩如下: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因為景色宜人,韋應物寫下此詩,描寫了晚潮帶雨的野渡所見,詩情濃郁;又因韋應物寫有此詩,滁州西澗名聲大噪,到清朝年間,詩詞理論家王士禎還賦詩了一首《西澗》:

“西澗蕭蕭數騎過,韋公詩句奈愁何?

黃鸝喚客且須住,野渡庵前風雨多。”

此外在滁州時,還寫過一首《觀田家》,詩尾寫道:“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意思是說捱餓辛勞的農夫們從不叫苦,一場春雨便能讓他們覺得高興,令韋應物這不耕者深感慚愧,要知道他的俸祿還都是出自這些種田的百姓。

但韋應物晚年時卻過得十分清貧,據史記載,在790年,韋應物被免去了蘇州刺史的職務,但由於家裡面的盤纏不夠,而無法返回到長安,因此只能寄居在蘇州的永定寺。

韋應物後來也是於蘇州離世,但還是被子孫以及族人運回了長安,於796年,與夫人合葬在了一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