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劉存銘」|丹青追夢 水墨本色-中國當代書畫名家個人雲展覽

【個人簡介】

劉存銘,號老五、歸一;書齋號:靜心齋、吾娛居、五味書房、百百甕齋、漢風堂、簡齋、漢齋等。1958年生於河北樂亭,1960年隨父母遷居遼寧瀋陽市。1976年上山下鄉,當過工人、宣傳幹事、報社、雜誌社美術編輯等。曾在西北大學文博學院學習。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中國國學研究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鑑定委員會委員(首批21人之一),河南省書法家協會理事,隸書專業委員會委員,河南省中國畫協會理事,河北美術學院劉存銘山水、書法、鑑賞高階研究課程班導師。曾任中央電視臺《藝術品投資》欄目專家鑑定室成員。專業愛好國畫、書法、篆刻、雕塑、收藏鑑賞等。書畫篆刻作品曾多次參加中國美術家協會和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的書畫大展。作品先後在日本、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中國香港等地展出,並偶有獲獎及館藏。中央電視臺、河南衛視、河北衛視、安徽衛視、《榮寶齋》、《東方藝術》、《收藏家》、《中國書畫報》、《美術報》、《書法導報》等電視臺、報刊給以專題報道。2004年12月30日、2005年1月13日、4月12日、8月23日先後四次作客中央電視臺二套《藝術品投資》欄目,談《古陶俑的收藏與鑑賞》和《歷代摩崖拓片的收藏與鑑賞》、《書畫鑑賞與收藏》、及走進《專家鑑定室》為藏家鑑賞書畫。作品被收錄於《中國當代書法家辭典》、《中國當代畫家辭典》等典籍。出版有《劉存銘書畫篆刻》作品集(國畫卷•人物)。2008年被評選為當代30位最具學術價值與市場潛力的(山水)畫家。2011年11月12日,在北京榮寶齋二樓美術館舉辦〈老五父子水墨陶藝作品展〉。

【作品鑑賞】

好玩的老五

文/子達

這世界上有那麼一些人,他們雖然做著很嚴肅的事情,但卻是用一種開心的方式來實現的。正是有了他們,我們才覺得生活是一件這麼好玩的事情。劉存銘先生就是其中一個。

記憶中結識劉存銘之前經常聽到家父談起他,說他每次打電話第一句話就是:“我是老五啊”。還經常聽旁人談起他時說他是“五獨俱全”,並且會接著解釋一句:“是書法、篆刻、繪畫、鑑賞、雕塑‘五獨俱全’”。好一個“五獨俱全”,此五獨能精通其一已是了不得,那“五獨俱全”的人該是何等模樣。那時尚小,只記得他嗜煙,用他話說就是:“一天只點一支菸,然後一支接一支,不帶間斷的。”故而一聽人說起他“五獨俱全”,就以為是“五毒俱全”,眼前浮現一副武俠小說中江湖怪傑的面目來。

我還記得第一次見到他是在濮陽的藝品軒,印象最深的是他拿一塊唐殘碑來擋門,拿漢陶當菸灰缸。畫案上擺放著泥人、布虎、馬勺臉譜等等,還有很多我叫不上來的玩意兒。然後老五先生點著煙走進畫室,髮型飄逸,腳蹬一雙布鞋,特有藝術家的氣質。藝術不是體力活,而是一件腦力活。藝術家在完善基本技法的基礎上,拼打的是思維的高度。這種高度如堆山,又如植樹,根系遍佈而博學多才,方能化廣為精。他喜收藏,擅鑑賞,歷代珍玩,名家墨跡,過眼無數,這是他成就自己的基礎。

在我印象中,他是一個愛玩的人,是一個不務正業的人。他不像旁人一樣可以定位為書法家、畫家、收藏家、經營者。他在各行業之間游回,摸索著它們的趣味和共通之處,繼而滋養著自己的各個愛好。因此他反而將各個愛好都提升了一個高度,並整合出自己的一套特色。我常說,中國學者最大的特點就是“不專一”,中國文化人很大程度上是“雜家”,繪畫、書法、戲劇、建築,武術……精一而通百,這也是中國文化具有很大包容性的原因吧。

我喜繪畫,且談談他的繪畫吧。最早見他的畫是一批豎幅的長條,其中有一張垂釣圖,細長的魚線從紙張的上端垂直拉到四分之三處,末端是一條憨態可掬的小魚。整幅畫作不大,純筆墨,簡潔而有趣味。中國畫一向是簡易而繁難,越是簡潔,越不給畫家藏拙的機會,從而更能彰顯畫家的功力。

一條線,一塊筆墨,實實耗去畫家多年精力。我曾將這幅垂釣圖的印刷品給一國外朋友看,他並不是藝術圈的人,但是驚呼:“這條線好偉大,好像一條鋼絲繩吊起一輛卡車般有力。”他在驚歎之餘,拿起畫筆在宣紙上也要臨摹,畫完後笑著說“看,我畫了一根麵條!”這件趣事正體現了中國畫的魅力。

而後和劉存銘交往過程中,逐漸接觸到他的山水、人物,對他的認識則更深一步。他是一個來自傳統的人,但又是一個質疑傳統的人。他的畫豪爽奔放,但又不乏細膩和嚴謹。很多人看他高原犛牛系列的畫作,都驚歎他的狂放和不羈,驚歎“他怎麼敢這樣畫”。可同時,那一片“黑乎乎”的高原中,蘊藏著中國畫最基本的筆墨精神。黑厚重裡有著透亮、有著水墨韻味,並非死墨一團。犛牛角上的掛紅,則形成對比,吸引著人們的眼球。不懂對比的畫家不是好畫家,疏密、濃淡、乾溼……中國畫家可以在宣紙上盡情地佈置各種對比。

我常想:中國畫和中國人一樣,以“藏”為主,鋒芒內斂。在中國畫中吸引人眼球的地方,往往並不是畫家真正功力的著墨點,而使人忽視的配景,卻往往耗去畫家的大部分功力。所以西方人看中國畫時常覺得“不過如此”,但是看起來就是很舒服。這真是中國畫的小詭計!它令人摸不著經脈、探不清玄妙。

劉存銘人物畫走的是趣怪一脈,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好玩”。藝術本來就是要帶給人們愉悅,同樣的“怪畫”,有的看起來就是令人壓抑難受,有的看起來則妙趣橫生。“怪”不為過,無“趣”則死。當下求“怪”之人,很多是筆意功力不夠,不能得“畫意”而以怪掩蓋之,這實在是很可笑的。真正的“怪”與“不似”,其目的是為了尋得畫意,尋得精神,故而淡漠了物象的形態與技法。蘇東坡抬高文人畫,主張意境美,強調抒情娛樂而忽視形似,他一句“論畫與形似,見於兒童鄰”點醒了眾多工於嚴謹的院體畫畫家,但同時也帶壞了當代很多不能正確解讀“見於兒童鄰”的畫家。“鄰”的是什麼?是孩童般觀察世界的方式,而並非孩童般的無知。“不求形似”所追求的是更高一層的“神似”,倘若不能捕捉到神似,又摒棄了形似,那沒有絲毫意義。

劉存銘筆下的人物,具有物件自己的特色,更難能可貴的是他並沒有將自我過多地代入到物件中,而是原汁原味地呈現繪畫物件不同於他人的氣質。他將自己藏在物件之後,沒有落入“千人一面”的窘境,但是又靠著自己的筆墨將各個物件統一整合成自己的風格。這讓我不由想到臺灣學者蔣勳講《紅樓夢》時的一個觀點,他認為曹雪芹的偉大之處在於可以將大觀園的各個人物描繪出各自的特色。賈寶玉一開口就是他的味道,不同於林黛玉;劉姥姥一舉一動就是莊稼人的形象,不同於薛寶釵。而在這個基礎上,讀者又可以感覺到諸多不同的人物形象在一起並不突兀,他們都源自“曹雪芹”。這樣的區別和整合,才是最大的驚歎!

尤記得上次見到劉存銘是在榮寶齋,那是他們父子二人的合展。其子劉東坡原是我西安美術學院的校友,後畢業於中央美院雕塑系研究生,他的作品大氣渾然又不乏細膩,多有佳作。最早見到他是在央美研究生院,感覺其性格靦腆內向。然而當他一進工作室,拿起泥塑刀,兩眼就迸發出奇異的光彩。文末,就且祝福他們父子二人在藝術的道路上各有所得吧。

「劉存銘」|丹青追夢 水墨本色-中國當代書畫名家個人雲展覽

「劉存銘」|丹青追夢 水墨本色-中國當代書畫名家個人雲展覽

「劉存銘」|丹青追夢 水墨本色-中國當代書畫名家個人雲展覽

「劉存銘」|丹青追夢 水墨本色-中國當代書畫名家個人雲展覽

「劉存銘」|丹青追夢 水墨本色-中國當代書畫名家個人雲展覽

「劉存銘」|丹青追夢 水墨本色-中國當代書畫名家個人雲展覽

「劉存銘」|丹青追夢 水墨本色-中國當代書畫名家個人雲展覽

「劉存銘」|丹青追夢 水墨本色-中國當代書畫名家個人雲展覽

「劉存銘」|丹青追夢 水墨本色-中國當代書畫名家個人雲展覽

「劉存銘」|丹青追夢 水墨本色-中國當代書畫名家個人雲展覽

「劉存銘」|丹青追夢 水墨本色-中國當代書畫名家個人雲展覽

「劉存銘」|丹青追夢 水墨本色-中國當代書畫名家個人雲展覽

「劉存銘」|丹青追夢 水墨本色-中國當代書畫名家個人雲展覽

磚印25x25cm

「劉存銘」|丹青追夢 水墨本色-中國當代書畫名家個人雲展覽

磚印25x2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