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北宋十二名相,趙普范仲淹司馬光榜上有名,你知道還有誰嗎?

趙普,北宋開國功臣,趙匡胤建立宋朝後,拜趙普為相,協助籌劃削奪藩鎮,罷禁軍宿將兵權,實行更戍法,改革官制,制定守邊防遼等許多重大措施。他三次出任宰相,輔佐了兩位皇帝上位,趙普病逝後追封韓王,配饗太祖廟庭,為昭勳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呂端,儀表俊秀,處事寬厚忠恕,善交朋友,講義氣,輕錢財,好佈施,宋太宗時累拜右諫議大夫、參知政事,官至宰相,辦事持重穩當,公道而廉潔。太宗稱其“小事糊塗,大事不糊塗”,太宗駕崩後,呂端力挫陰謀,扶立太子趙恆即位。

張齊賢,容貌豐碩,議論慷慨,有大略,以忠君為己任,勤於糾正民弊,深得百姓愛戴。他先後擔任樞密副使、兵部尚書等職,還曾率領邊軍與契丹作戰,頗有戰績。為相前後二十一年,對北宋初期政治、軍事、外交各方面都作出了極大貢獻。

呂蒙正,三次登上相位,封許國公,授太子太師。他為人寬厚正直,知人善用,對上遇禮敢言,對下則寬容有雅度,有很高名望,以堅守正道自律。遇事敢出來講話,每次討論時政,有不公允的,一定堅持反對意見,皇帝讚許他能無所隱瞞。

李沆,宋太宗、宋真宗兩朝的名臣,有“聖相”之美譽,史贊其為相“光明正大”。他用人不為私,善於察人,也樂於推薦和提拔人才;為人光明磊落,不喜旁人的阿諛附和,也不喜向皇帝進密奏之言,敢於不避權貴、不徇私情,死後配享真宗廟庭。

王旦,登進士第,累官同知樞密院事、參知政事,澶淵之戰時,王旦權任東京留守事。當上宰相後,他知人善任,經常推薦有真才實學的人才,出任宰相十二年,深得宋真宗的信賴,歸勸真宗行祖宗之法,慎所改變,死後諡號“文正”,配享宋真宗廟庭。

寇凖,天資聰明且勤奮好學,十九歲便考中進士,被授大理評事及知巴東、成安二縣。他為人剛直,因多次直諫,漸被太宗重用,三十二歲時拜樞密副使,不久升任參知政事。寇凖反對南遷,力主真宗親征,從而穩定了軍心,使宋遼雙方訂立“澶淵之盟”。

范仲淹,文武兼備、智謀過人,出任參知政事,發起慶曆新政,因秉公直言而屢遭貶斥。即使如此,他仍心繫國之安危、時之重望於一身,不管到哪裡都殫精竭慮,鞠躬盡瘁。他倡導的“先憂後樂”的思想和仁人志士節操,對後世影響深遠,世稱范文正公。

文彥博,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任將相五十年,聲名遠洋。他雖然官居高位且很富裕,但平常接待人謙遜下士,尊德樂善。文彥博為相期間,平雪冤獄,處處為百姓著想,多所建樹,為精兵簡政,減輕人民負擔,被世人稱為賢相。

王安石,自幼聰穎,酷愛讀書,過目不忘,下筆成文,進士及第任舒州通判,勤政愛民,治績斐然。宋神宗召他回京任參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變法。因守舊派反對,神宗對變法也產生了懷疑,罷免了王安石的宰相職務,王安石鬱然病逝於鐘山。

司馬光,宋仁宗時登進士第,累進龍圖閣直學士。宋神宗時,司馬光因反對王安石變法,離開朝廷十五年,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他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奮。

韓琦,歷任將作監丞、開封府推官、右司諫等職,在軍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之後與范仲淹等主持“慶曆新政”。韓琦為相十載、輔佐三朝,為北宋的繁榮發展做出了貢獻。在朝中,他運籌帷幄;在地方,他忠於職守,勤政愛民,死後配享宋英宗廟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