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追風箏的人》:即使曾經犯下錯,也願不忘心底的善

你可曾在從前犯過錯?

此後你內心不安、惶恐、愧疚、煎熬……

為了將自己從這種折磨中拯救出來,於是你踏上了自我救贖之路。

救贖

時間:20世紀70年代至21世紀初

地點:阿富汗喀布林

2。兩個少年

阿米爾是普什圖人,支援遜尼派。

哈桑是哈扎拉人,支援什葉派。

阿米爾和哈桑雖是一對主僕,但從小一起長大,沒有歧視排斥,他們可以像朋友兄弟一樣和諧相處。

阿米爾覺得自己沒有長成如他父親期待的樣子,因而十分自卑,渴望得到父親的關注。而哈桑是他唯一朋友,他們常在一起玩耍,度過了很多美好時光。

每年阿米爾和哈桑都會在一起參加鬥風箏。鬥風箏是阿富汗獨特的傳統風俗,他們認為這是勇敢者的遊戲。而這時候阿米爾也可以感受到父親對他的關注。

“放起你的風箏,割斷對手的線,祝你好運。”

“如果追風箏的人手裡拿著風箏,沒有人能將它拿走。這不是規則,而是風俗。”

他們一個鬥,一個追,配合默契,是鬥風箏的好手。

在他們最後一次鬥風箏時,阿米爾成功的割斷了所有對手的風箏線,也從父親讚賞的眼神裡得到了滿足。

哈桑要為阿米爾去追回那隻贏得勝利的風箏,這時哈桑對阿米爾喊出了全書最著名的那句話:

“為你,千千萬萬遍。”

轉折就發生在這裡。

哈桑追到風箏時出現了意外,在一條小巷,他被之前欺負過他和阿米爾少爺的以阿塞夫為首的三個男孩圍困,最後不幸被強暴。

這一幕被前來尋找哈桑的阿米爾看到了,可是阿米爾的膽小懦弱讓他旁觀了一切,並沒有勇敢的站出來去阻止。

事後,哈桑雖然很受傷但卻並未責怪過阿米爾,仍然期待著阿米爾和他能和從前一樣相處。

可阿米爾此後總被那一幕深深刺痛著,良心難安,備受煎熬。他不敢再面對對他毫無怨言的善良的哈桑。

於是阿米爾故意誣陷哈桑偷竊了手表和財物。而哈桑明知阿米爾是故意的,卻沒有戳破一切,默默接受了自己被趕走。

這無疑更讓阿米爾陷入了良心的譴責之中。

3。戰亂逃離

4。得知真相

拉辛汗告訴了阿米爾有關哈桑的一切事情。

哈桑成家了,他的第一個孩子是沒有存活的女嬰。

哈桑素未謀面的母親也回到了他身邊。

哈桑的母親在索拉博兩歲時去世。

哈桑的兒子索拉博被送到了喀布林恤孤院。

最為重要的是,他震驚得知哈桑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兄弟。他知道了他父親也一直揹負著謊言在負疚中活著。

5。抉擇

這一刻他意識到他更需要去為自己贖罪,

他要去帶走他的侄兒索拉博。

他在前往恤孤院路過曾經的家時重溫了和哈桑的美好回憶,

取走了他和哈桑共同刻字的樹皮。

在到達喀布林恤孤院後,他發現索拉博被塔利班的人花錢帶走了。

於是他又冒險前往塔利班領地救出索拉博。

當見到索拉博時,他正在曾經傷害哈桑的阿塞夫身邊供他取樂。

悲劇再一次重演,這一次,阿米爾選擇了勇敢。

他在和阿塞夫決鬥中被打的遍體鱗傷,但他在那一刻徹底解除了他的心魔,他得到了救贖。

此時,索拉博又像曾經少年時哈桑保護阿米爾那樣舉起彈弓射傷了阿塞夫再一次救了成年後的阿米爾。

6。結局

因為阿富汗的戰亂,有很多像索拉博一樣遭遇的兒童,他們流離失所,身心都遭受重創。

幸運的是,因為阿米爾的自我救贖,索拉博在此後的人生中會被愛去治癒他內心的創傷。

最後一幕,阿米爾帶著索拉博再次追風箏,融化了索拉博受傷冰封的心。

在阿米爾為索拉博追風箏時,阿米爾說出了那句哈桑曾對他說的那句話:

“為你,千千萬萬遍。”

阿米爾徹底完成了自我救贖。

劇照

總結:

“當罪行導致善行,那就是真正的獲救。”

我們犯了錯會覺得痛苦難安,於是在此後人生裡去刻意迴避那段錯誤,將自己不堪的一面深埋心中某處,但只要仍心存善良,稍微一點命運的指引,我們還是會願意選擇去彌補自己曾經犯下的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