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薄伽丘】歷史上最有情懷的兩個人,一個被人遺忘,另一個被遺忘!

大家好,我們的小倉鼠打洞學會另一種情懷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經過費力才得到的東西要比不費力就得到的東西叫能另人喜愛。一目瞭然的真理不費力就可以懂,懂了也感到暫時的愉快,但是很快就被遺忘了。 —— 薄伽丘

01

中國曆來講究“死者為大”和“入土為安”,往往要好好操辦逝者葬禮以示哀榮。舊石器時代時原始人就有了靈魂觀念,認為死者仍能影響活人的禍福,葬禮風俗也是由此而生。葬禮的規制、等級等受到地區、民族、宗教等影響,更受到階級身份影響。帝王將相往往在生前就修建規模極大的陵墓,有些堪稱“地下宮殿”,而平民能有一塊棲身之地就已經很不錯,有些甚至只能草蓆掩埋乃至曝屍荒野。

▲規模宏大的清東陵

在葬禮規制中,君王和宗教領袖的葬禮往往是最隆重的,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中更是有大批金銀珠寶以及活人作為陪葬品,比如我國目前已經發掘的商代墓中有些就有二三百人殉葬。春秋戰國時期《墨子·節葬》篇中曾說:“天子殺殉,多者數百,寡者數十。”唐宋時期將“殉葬”改為“陪葬”,明代又開始流行宮人殉葬,特別是宮妃殉葬,自明英宗時期停止;清初也有過宮妃殉葬制度,不過最晚的記載只到康熙年間。

▲土葬墳墓

我國幅員遼闊,人口民族眾多,各民族、各地區之間的文化也多不相同,傳統中式葬禮就有很多種不同的講究。主要做法包括安葬、殯儀、舉哀幾步,但形式就包括土葬、火葬、水葬、天葬等數種。其中土葬是流傳最廣的埋葬方式之一,僅在漢族中就流傳了數千年;蒙古族等遊牧民族則實行天葬,將死者屍體餵食禿鷲,視為其順利昇天;仰韶文化中還有一種特別的缸葬,是將屍體封入陶甕之中,這與遠古人類生殖崇拜有關,由此衍生出了佛教、道教某些法師去世後的“包骨真身像”等。

▲送葬

我國傳統喪禮主要過程有:小殮,淨身正容並穿上壽衣;隨後家人報喪、親友奔喪;接下來是停靈和守靈,接受奔喪者弔唁;一般停靈三到七天後進行大殮,將死者移入鋪有褥子的棺材中,蓋好被子並封棺,再進行出殯和下葬;下葬之後有燒七、五七、守孝、掃墓等活動祭祀死者。在這一套流程中,可能大家覺得最奇怪的就是為什麼要停靈三到七天呢?為什麼不在人去世之後及時安葬呢?

02

最初的說法是去世後第七天,死者的靈魂會回來看一看人間,因此要停靈七天,後來因為夏季天氣潮熱,停靈七天屍身可能早已腐爛,所以部分地區將停靈時間縮短到了三天。但中國人歷來奉行死者為,為何人死後不立刻安葬,還要在家停屍三天?為此專家表示:不停屍三天,早早安葬的都後悔了。事實上,這三天時間並不僅僅是封建迷信,也是有一定科學依據的,因為在醫學中有一種狀態叫做“假死”。

▲手術室搶救患者場景模擬

早前,人們認為呼吸和心跳停止了就代表一個人死亡了。這種說法通常是沒有問題的,但是隨著醫學發展,醫生們發現了休克現象的存在,人們遭受劇烈致病因素後代謝功能紊亂,血液迴圈大量減少,也有可能出現呼吸和心跳驟停的情況,然而這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死亡,經過有效搶救可以“起死回生”,甚至有時不需要搶救人自身就能恢復過來。英國人布特曾經花30年時間收集過早埋葬的證據,發現有219例過早埋葬,149例活埋,10例活體解剖和2例“屍體”在防腐操作中醒來。

▲扁鵲銅像

事實上,早在春秋時期,我國神醫扁鵲就曾製造過“起死回生”的奇蹟。據說扁鵲曾遊歷至虢國,聽說虢國太子在半天之前突然病亡,於是自請診治太子“遺體”,被守衛宮門的人認為瘋了。然而在按照扁鵲所說方法檢測了一下後,發現太子果然還有救。扁鵲稱這種情況為“屍厥”,用中醫說法解釋是陰陽二氣失調以致面色全無,實際上並沒有去世。

▲葬禮悼念

因此,停靈三天是為了防止出現誤判死亡的悲劇。近代以來“腦死亡”已經成為越來越多國家判定死亡的標準,然而停靈三天的習俗依舊延續了下來,這是為了給親朋好友足夠的時間緬懷逝者,讓他得以風光大葬。現代技術也足夠將屍體儲存三天不腐壞,因此停靈三天的習俗延續了下來,成為我國葬禮儀制中的重要部分。

結語古代葬禮儀制大多為了顯示地位,然而傳承千年後這些流程成為了一種習慣,更成為了維繫血脈親情、寄託哀思的一種方式。在新文化運動大規模反封建,新中國伊始大力“破四舊”,以及文盲率逐漸降低的情況下,大多數人早已不信鬼神之說,然而很多人還是堅持著掃墓等習俗,不是因為忌憚“禍福”,而是真切地寄託對逝者的一份思念。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