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好書·書摘|當溫婉的"最美哲學史"遇見冷峻的黑格爾

哲學史是一部漫長而波瀾壯闊的史詩,始於古典時代,延續至今,猶如一條奔放的大河,千折百回,氣象萬千。在《最美的哲學史》作者呂克·費希眼中,哲學的歷史就像是一場探險,在一批探索者的帶領下,已經綿延數個世紀,最後找到的寶藏可能足以顛覆人們習以為常的思考模式,讓人類知道生存的終極意義。下文選自《最美哲學史》論黑格爾的段落。

《最美的哲學史》

呂克·費希,克勞德·卡佩裡耶著胡揚譯

上海書店出版社

在黑格爾那裡,歷史好像是一本哲學書:書裡的理論概念隨著時間順序依次展開。黑格爾寫出了第一部偉大的歷史哲學,而這部歷史哲學本身卻並不是歷史,而是哲學。然而,黑格爾在自己的歷史哲學中遇到了與拉馬克同樣型別的問題。拉馬克提出了第一個偉大的物種進化理論:之前持物種不變論立場的自然主義者建立起了物種圖譜,而拉馬克把這一圖譜放在了歷史演化背景下加以解釋。在這一基礎上,拉馬克認為,生物進化是一個持續的、理性的進步,其中的動力就在於“獲得性遺傳”,而任何偶然性和突發性在這一進化過程中都不起作用。我們知道,達爾文也把時間維度加入了自然選擇當中,然而達爾文進一步強調自然選擇的隨機性因素(某些突變有利於物種適應環境以及物種繁衍)。拉馬克處於物種不變論立場與達爾文立場之間,與此類似,黑格爾在我看來處於新世界和舊世界之間,他來自以基督教獨斷論和新笛卡爾主義為標誌的思想傳統,而當他推動著哲學向前邁出一大步的時候,他其實仍然深受這個思想傳統的影響。

我可能會用另一個比喻,即音列比喻:為了達到音色上的和諧,黑格爾要處理所有不和諧的樂音,也就是要處理所有歷史上那些互不相容、互相沖突的哲學理論。在經驗科學以及康德哲學的“有限的人類優先於上帝”已經問世之後,黑格爾想重新再把萊布尼茨和斯賓諾莎的古典理性主義形而上學拉回來。

在康德哲學中,人類存在優先於全知全能的上帝,上帝已經變成了一個觀念,一個“調節器式的觀念”(換句話說,藉助這一“調節器式的觀念”,人類能夠校準反思的方向,同時我們也明白了上帝不再是真理,也不再是現實):上帝只是人類理性的一個觀念,並且,人類關於上帝的觀念要比上帝關於人類的觀念更加真實。

與康德相對立,黑格爾真正想重新加以說明的是,從上帝的視角出發,真理實際上在於對歷史的消除,或者像萊布尼茨那樣,將歷史當作“理智的混亂”,也就是說,歷史只是想象出來的而已。因為若是沒有絕對性(上帝代表的絕對性)和相對性、客體和主體的和解,那麼人不僅僅是有限的,也是徹底“未完成”的,這樣的人是悲劇性的,是註定令人沮喪的。

資料:上海書店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