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20世紀百歲書法家蕭勞,一生淡泊名利,書法寫得清秀雋永

在二十世紀的北京書壇、文壇上,蕭勞可謂均有鼎鼎大名。蕭勞先生擅長詩詞,意境高渾,放置在宋人集子之中可以亂真;蕭勞先生擅長書法,落筆行雲流水、無拘無束,極具古代遺風。

蕭勞(1896—1996),一生活過一個世紀,被稱為京畿人瑞,在上世紀北京書壇乃至全國書法界都有著極大的影響力。他曾出任過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理事,與張伯駒、鄭誦先等人發起成立背景中國書法研究社等。

蕭勞先生出身於書香世家,祖父和父親都有詩詞專輯出版。所以,蕭勞先生自幼就受過良好的傳統文化教育。

蕭勞先生還是“五四”運動的參與者,當時身為北大學子的他,跟隨同學一起遊行,一起高呼“外爭國權,內懲國賊”的口號,並作出火燒“趙家樓”的壯舉。

蕭勞先生一生經歷十分豐富,這為他的書法增加了人生的閱歷。有關資料顯示:蕭勞先生的書法初學《石鼓文》、顏真卿楷書諸碑,後來又學褚遂良的《雁塔聖教序》以及李邕的《雲麾將軍碑》,並將所學諸碑帖融會貫通,形成自家風貌。

蕭勞先生的書法以行草書為長,既有褚體書法的瘦硬,又有顏體書法的厚重,可謂是骨肉兼備、典雅大方。再加上蕭勞先生在創作的時候,喜歡書寫自己所作的詩詞,所以他的作品以獨特風格備受書法愛好者及詩詞界人士的推崇與喜愛。

從傳統上分析,蕭勞先生的書法根底植被於唐人,面貌上便典雅和規範化了。我們知道,當我們選擇一個碑帖或一個書體以及一家書法風格作為我們的師法楷範時,不管其助緣是自覺抑或是不自覺的,總要有某種精神或氣質、審美上的一致性,否則,習書的進境總難切入所宗法的法帖或書家的內在精神。縱然有相反的例子,也概屬於一種強制性地違拗“本意”,效果多不理想。

蕭勞先生的選擇就是這樣。顏真卿與褚遂良的書法本來就有著密切的聯絡,李北海的“清雄剛勁”似介於顏、褚之間。這些取法,大概正與先生的性情氣質以及審美理想相暗合。

蕭勞先生晚年的書法作品明顯胎息於李邕,只是“線性”的提按變化流露著褚書的意趣。就書法風格而言,蕭勞書法是清秀雋永的正規化,正與同時代以大氣著稱的蕭嫻書作成反照。

蕭勞先生書法的“點畫”當出於短鋒硬穎,所以顯得剛斷斬折,時出纖瘦筆——小範圍的激厲,而不做大章法的開合——平靜中的意緒波動。

這種心理效應的文化學意義應該是一種理性的教養感,人格意志的主體表現籠罩在(某種)道德規範之中。由此可見,“秩序美”是其書審美的主要載體。

蕭勞先生一生無慾無求,追求淡雅的生活境界,所以能夠得享百齡高壽。在先生110週年的時候,有關部門曾以先生之名設立“蕭勞獎”,用以獎掖取得優異成績的書畫家,也是對先生的一種告慰與尊崇。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