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天下稱直御史”鄒焌傑,摯友曾國藩曾三次為其母寫壽序

清代瀏陽人鄒焌傑,其母三次大壽,曾國藩均寫了壽序為其母慶賀,由此可見他們交往之深。那麼家人們知道鄒焌傑是誰嗎?又為什麼曾國藩要如此給他“面子”?

天下稱直御史

鄒焌傑(也作鄒正傑),原名見龍,字有耀,生於嘉慶八年,世居瀏陽北鄉託塘裡。道光二十年進士,殿試第二甲第十一名,欽點翰林院庶吉士,次年授翰林院編修。

咸豐元年,太平軍圍攻長沙時,瀏陽徵義堂周國虞圖謀暴動響應。身為翰林編修的鄒焌傑得知後,“患切身家,情殷國計”,立即將此事上奏,請求派兵會剿,徵義堂因此被朝廷鎮壓。鄒焌傑後來調任御史,官至掌京畿道監察御史。

御史是言官,鄒焌傑任御史五年,守正不阿,為民請命,“凡有切於綱常倫紀、國計民生者”,皆“抗言不回”。徐棻在《鄒焌傑墓誌銘》中說:“咸豐中,天下稱直御史者,惟吾同年鄒公雲階前輩。”

古代,父母去世後,官員必須離職,回籍守孝三年。當時,武英殿大學士賈楨的母親去世,咸豐皇帝給他六個月假,讓他假滿再回來做官,而賈楨自己也沒提出要離職守孝。鄒焌傑認為此事不符合孝道禮制,於是站出來彈劾賈楨,他說“忠孝大節,宰相大臣,根本一虧,萬事瓦裂,斷不可以一時私情,廢萬世公義”。最終,咸豐帝手諭讚揚鄒焌傑“持論甚正”,並令賈楨離職守孝。

鄒焌傑畫作

鄒焌傑彈劾賈楨的奏疏在京師傳誦一時。其不畏權貴的勇氣和正直敢言的態度贏得朝野好評,被人稱讚“偘偘持正論,誠不愧古人”。

因為品性正直,鄒焌傑得罪了不少朝中權貴,御史任滿後,就被調為廣西潯州府知府。鄒焌傑乾脆請求退休,回瀏陽侍奉母親,由祖居託塘遷居數里之外的鄧家衝,“葺其房屋,種之樹木”,取名遁嘉山莊,大門掛著這樣一副對聯:“承歡不以三公易,養拙須教萬慮清。”

曾國藩摯友

鮮為人知的是,鄒焌傑與晚清名臣曾國藩是摯友。他們同為道光十四年舉人,是鄉試同年,後又一同赴京趕考,在翰林院共事,“居遊最久,相知最深”。

據《曾國藩日記》,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三月初一日,曾國藩與鄒焌傑“圍棋一局”,他在日記裡懺悔自責,認為下棋是不務正業,“自新之志,日以不振”。可一個月後的四月初一日,曾國藩忍不住又“與鄒雲階對弈兩局”,在日記裡自責:“明知曠工疲神,而屢蹈之,何以為人!”今天讀來,令人莞爾。

鄒焌傑書法

由於性情耿直,不幹進取,鄒焌傑在翰林院一呆就是十多年,得不到好差事,生活清苦。曾國藩在咸豐二年八月寫給兒子曾紀澤的家信中說,在京朋友欠他的錢加起來“將近千金”,其中就有鄒焌傑。雖然自身也很窘迫,但考慮鄒焌傑“甚不寬裕”,曾國藩讓兒子不要索債,兩人交情可見一斑。

故鄒母劉氏六十、七十、八十三次大壽時,曾國藩都曾寫序祝壽。

第一篇寫於道光二十一年,正是鄒焌傑入翰林的次年。因為第二年是母親劉氏的六十大壽,他在北京請曾國藩先寫下這篇壽序。曾國藩在序中說,鄒父早逝,劉氏撫養四子成人,“緝匱拯艱,備嘗辛苦”,“教子有方”!曾國藩在文中祝願“自此以往,雲階之仕日顯,安人之壽日增”。

咸豐二年,鄒焌傑五十歲,其母七十大壽,又請時為吏部右侍郎的曾國藩寫壽序;其好友翰林侍講學士、國子監祭酒潘曾瑩書寫,湖南巡撫張亮基、雲南巡撫黃宗漢、護理貴州巡撫呂佺孫、直隸布政使陳啟邁等數十人同時列名祝壽。

同治元年,鄒焌傑六十歲,時已退隱瀏陽,其母八十大壽。當時曾國藩任兩江總督,正督軍攻打太平天國,又在千里之外寫下壽序。序文稱讚鄒焌傑“引疾歸養,想其萊舞承歡,雖三公不以易,可謂孝思純篤,氣節清高矣”。

時經三十年,三篇壽序,幾乎貫穿了鄒、曾兩人的後半生,由此可見他們交往之深,情誼之篤。也可看出鄒焌傑是一個一身正氣、值得深交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