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此人制造兩起冤案,禍國殃民,後被吳三桂所殺,清廷卻下旨褒獎

眾所周知,客觀歷史在被改編為文學作品時,往往都會存在文學渲染和藝術加工的部分,除了對部分情節進行合理的改編外,有時候甚至需要對人物形象進行反轉式塑造,從而達到編劇和導演想要的一種理想效果。而在諸多改編自歷史的大型正劇中,自然繞不過《康熙王朝》這部口碑之作。

不過,拋卻劇中一些歷史常識性的硬傷不談,或許大部分觀眾都沒有發現,劇中有一個人物形象被編劇嚴重美化,但在真實的歷史文獻記載中,他卻是個飽受天下百姓及文人學子輕視,甚至是仇視的一個人,就連大才子金聖嘆,最終都是因他而死。

這個被嚴重美化的人物,就是劇中平定吳三桂一系列故事中的雲南巡撫——朱國治。劇中的朱國治作為朝廷欽定的巡撫,可謂是清廷的一大忠臣,哪怕是在被吳三桂活捉之後,也始終保持一股孤傲的姿態,從未言降,以至於最終被吳三桂斬殺,就連身體都被其手下分而食之。不過,在真實的歷史中,朱國治這個人的結局也的確和影視作品中的結局相差無幾。

那麼問題就來了,如果按照朱國治的結局,他本該是個赤膽忠心的臣子,理應被萬世所敬仰才對,為何卻要說百姓對他恨之入骨呢?

其實,從文獻記載上來看,朱國治此人在順治年間,曾經幹過兩件很不人道的事情,一是“奏銷案”,即當時身為江寧巡撫的朱國治,偽造欠糧案冊上報朝廷,以至於引得順治帝龍顏大怒,遷怒於天下文人士子,被罷黜、斬殺之人多達一萬有餘。並且,自此案後,朝廷加重了對江南地區的賦稅,導致江南百姓在之後長達十餘年的時間裡,始終處於被官府層層剝削的處境之中。第二件事,則是他藉助“哭廟”一案,大肆扭曲事實,將以金聖嘆為首的一眾才子入獄,並最終下令處死包括金聖嘆在內的十八人,震驚一時。

除此之外,朱國治為人陰險,為官貪腐,其到任之處,每次都能夠將當地百姓的財貨剝削一空,因此他也被世人稱之為“朱白地”,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已然差到了極點。

但不得不說,儘管朱國治坑害百姓,殘害文人的手段慘無人道,但卻的確對朝廷馬首是瞻,而康熙帝正是看中這一點,才派他去吳三桂駐兵的雲南擔任巡撫,目的就是為了能夠讓他牽制吳三桂,同時也可以“禍害”一下雲南,令吳三桂分心。因此,在朱國治為國“殉職”後,朝廷甚至將其歸列忠義譜,實在令人感到唏噓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