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馬嵬坡之變唐玄宗聲威掃地,楊貴妃香消玉殞,幕後主謀到底是誰

公元755年,是唐朝歷史上非常

詭異

的一年。

這一年,發生了

三件大事

第一件,是製造了安史之亂的安祿山叛軍一路攻城略地,先下洛陽,又佔潼關,直逼唐都長安,唐玄宗無險可守,又接連失了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等名將,只得攜少數人倉皇出逃。

第二件,是唐玄宗率領王公大臣途徑

馬嵬驛

時,禁軍將士突然譁變,龍武大將軍

陳玄禮

先殺楊國忠,再要求唐玄宗處死了楊貴妃,一代女神香消玉殞。唐玄宗徹底聲威掃地。

第三件,是“馬嵬驛之變”後,唐玄宗的逃難隊伍繼續西行至扶風,可路上一幫“吃瓜群眾”突然圍了上來,哭著喊著留下

太子李亨

,說什麼也不讓他走了。

於是,逃難隊伍一分為二,唐玄宗率眾逃入四川,而太子李亨則北上至朔方靈武,並在唐玄宗不知情的情況下

突然稱帝

尊唐玄宗為太上皇

這三起事件,以安祿山的叛軍直搗京師肇始,以太子李亨自立結束,有著非常強的因果關係。其中,後兩起事件尤為詭異:

唐玄宗本人靠著兵變起家,他一次兵變殺掉韋后、安樂公主,二次兵變逼死姑姑太平公主,老爸唐睿宗也在之後不得不禪位。

而且,“馬嵬坡之變”時,他已經當了40多年皇帝,執政經驗非常豐富,為什麼對近在咫尺的兵變毫無知覺呢?

在刑偵劇中,我們常常可以聽到這樣的理論:

誰是這場陰謀的最大受益人,誰就是最大的嫌疑人。

後兩起事件,

最大的受益者,不是陳玄禮,而是太子李亨。

下面,我們從歷史事件的經過出發,分析太子李亨身上的嫌疑。

一、“馬嵬驛之變”的主謀是陳玄禮?

很多人認為,“馬嵬驛之變”的主謀,應該就是唐玄宗身邊的禁軍頭領——龍武大將軍陳玄禮。

在離開長安時,由於唐玄宗一行出逃前根本沒有系統準備,整支逃難隊伍就連保障生活最基本的糧草都沒有備好。

大部隊逃到咸陽望賢宮時,就已經人困馬乏、飢餓交加,就連唐玄宗本人也沒有混上一口吃的。

這時候,宰相楊國忠從市場上買來些胡餅給皇帝充飢。周圍的百姓得知皇帝來了,也紛紛獻上食物,那些皇子皇孫顧得不體面,紛紛搶食,但還是沒能填飽肚子。

皇親貴胄都吃不飽,更何談那些底層士兵了。

到了馬嵬驛,憤怒的情緒在軍中蔓延。整支隊伍瀰漫著消極抱怨甚至是殺氣。

禁軍統領陳玄禮看到這種情況,決定把怒火引向奸相楊國忠。

於是,他在飢餓的禁軍面前慷慨陳詞一番,以楊國忠企圖與番人勾結謀反為藉口,將其斬殺。

餓紅了眼計程車兵們隨後將楊國忠分食,可見他們的心中對朝廷的怨恨之深。

可這還沒完,楊國忠死了,他的從妹楊玉環還在。禁軍將士擔心她活著遲早會算後賬,

於是陳玄禮覲見唐玄宗,要求皇帝處死楊玉環。因此才有了貴妃的殞命。

那麼,陳玄禮是否為“馬嵬驛之變”的總導演呢?從陳玄禮後期的表現來看,並不像。

首先,唐玄宗命人殺死楊貴妃後,陳玄禮的反應是解開甲冑、放下武器,頓首謝罪。其次唐玄宗與太子李亨分道揚鑣後,

陳玄禮並沒有選擇追隨李亨,而是繼續跟唐玄宗入蜀。收復長安後,他又跟玄宗返回長安。

而不久,他又被唐肅宗李亨勒令交出兵權被迫退休。

如果陳玄禮頓首謝罪的行為是在故意表演的話,那麼他為何敢於追隨唐玄宗入蜀呢,他不怕報復嗎?他同李亨一起北上,並且擁立其為皇帝、作一個元從功臣不更好嗎?

而反觀太子李亨,他發動“馬嵬驛之變”的動機卻是十分充分的。

二、“馬嵬驛之變”的幕後指揮是李亨

開元十五年,29歲的李亨開始做太子,一直到開寶十四年,他已經45歲了,頭髮都已花白,真可謂是老太子了。

這如此漫長的歲月裡,李亨的太子地位並不穩固,個人勢力也沒有得到較大發展。這是因為,唐玄宗慣於使用平衡手段,借宰相的相權去打壓太子的權力。

唐玄宗先後任用過兩個奸相,即李林甫和楊國忠,他們曾多次製造事端、羅織冤案,打擊李亨一黨。

可以說,在“馬嵬驛之變”前,李亨已經忍唐玄宗、楊國忠很久了,就差一個反擊的機會。

而唐玄宗的西逃,給了李亨反戈一擊的天賜良機。

禁軍將士們一路勞頓且食不果腹,怨聲載道,這個很好理解。

但因為一兩天餓肚子而鬧到即將譁變、造反的地步,則很顯然有失皇家禁軍的風範,這背後肯定少不了別有用心者的故意煽動。

而煽動者也很快將矛頭瞄準了奸相楊國忠。安祿山反唐,打的旗號也正是誅殺楊國忠。陳玄禮本人似乎也並不反對藉機收拾了這個奸相。

於是,在這種內外力的作用下,陳玄禮率兵手刃罪魁禍首楊國忠。這個推論,在《舊唐書·楊貴妃傳》中有所影射:

“(楊貴妃)從幸至馬嵬,禁軍大將陳玄禮密啟太子,誅(楊)國忠父子。”

這段史料證明,

在殺楊國忠以前,陳玄禮與太子李亨是有過溝通的。

而且,我們還不能排除另外一種可能,那就是

陳玄禮主觀上並沒有殺死楊國忠的意圖,而是被李亨所迫。

這是因為,禁軍大將雖然地位顯赫,但還是無法與當朝宰相相提並論。禁軍大將不經請示皇帝,就擅自殺掉宰相,無異於造反。

所以,如果沒有堅硬的後臺,比如太子李亨,或者是被人逼迫,陳玄禮絕沒有勇氣這麼做。

那麼,以上兩種可能,哪一種最靠譜呢?

很顯然是後者,因為陳玄禮最後並沒有倒向太子李亨,所以,陳玄禮的後臺就必然不是李亨了,他很可能受到了李亨的逼迫。

另外,對於陳玄禮個人而言,殺死楊國忠,可以平息禁軍的憤怒,從而保障唐玄宗的人身安全,這也是其禁軍大將的職責所在。

因此,在太子李亨的暗中主使下,由陳玄禮在前臺操刀,完成了轟動歷史的“馬嵬驛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