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我的僑鄉·我的家(25)】新鄉賢盤活了古村落

在第二屆全祖望文化節期間,孩子們在全祖望紀念堂前的舞臺上表演節目。(洞橋鎮供圖)

沙港村是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洞橋鎮下轄村,是浙江省首批千年古村落地名文化遺產之一。連線唐代水利工程它山堰的南塘河穿村而過,逶迤奔流。在這個面積僅有1。9平方公里、總人口約1700人的浙東古村落,新鄉賢是近年來活躍在鄉村振興第一線的堅實力量。

新鄉賢並非都是“本村人”,但卻都是“熱心腸”。修繕和擴建全祖望故居,連續舉辦全祖望文化節系列活動;為沙港村新村工程建設擔保貸款1億多元,協助化解拆遷矛盾;用鄉音宣講黨的政策、傳遞黨的聲音;大力實施易澇土地改造,發展生態觀光型農業;積極開展扶貧幫困的公益慈善活動……新鄉賢用心用情用智,竭盡所能為沙港村發展建設添磚加瓦。

2019年5月,沙港村鄉賢理事會率先在洞橋鎮成立。在新平臺上,新鄉賢們幹事創業的勁頭更足了!

文脈賡續——

“祖望故里”用心打磨金名片

在暮色四合的傍晚抵達沙港村時,散發著銀輝的白玉盤已高懸在遼遠的天際。

下車後,沿著南塘河至謝山路往南步行數分鐘,一行人便到了一座坐北朝南的清式民居門前。院門面河而開,門匾上書“全祖望故居”5個金色大字。登堂入室,信步而行,從北側的“全祖望紀念堂”到東側的“齒德堂”,再到居西的“謝山書院”,人們便會對故居主人跌宕起伏的一生了然於心。

作為清代著名史學家、文學家、浙東學派集大成者,全祖望享有“布衣太史”“史學大柱”的美譽。這位史冊上赫赫有名的博學大儒,人生座標的起點就是沙港村。

今年是全祖望誕辰316週年。300多年間,全祖望剛正不阿的風骨氣度和融會貫通的治學成就,備受後世敬仰和推崇。對一代又一代的沙港村人而言,他們以生長在“祖望故里”而驕傲,為自己是全氏後人而自豪。這種文化自信一直延續到今天。

早在2013年,沙港村就投入300多萬元,修繕和擴建全祖望故居及紀念堂、村情村史陳列室。遠在異鄉的全氏鄉賢紛紛出資相助。除此之外,他們還積極捐款,重修延續1000多年的《桓溪全氏宗譜》。

2015年,在全祖望誕辰310週年之際,沙港村舉行了首屆全祖望文化節。截至2020年10月,全祖望(史學)文化節已成功舉辦三屆。幾年來,全祖望文化節透過一系列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動,不僅全方位展現了“千年洞橋,祖望故里”的經久不息的文化魅力,也營造了深厚濃郁的先賢文化氛圍。

“每一屆文化節都熱鬧非凡!”沙港村黨總支書記全華鈞操著一口濃郁的鄉音激動地說,“藉助全祖望文化節的東風,‘史學大柱’全祖望的文化影響力更大了,海內外全氏宗親走動更多了,沙港村鄉賢的凝聚力也更強了!”

第三屆全祖望文化節期間,最大的看點莫過於有24道海鮮美食的饕餮盛宴——“全公宴”。這是沙港村鄉賢、羅曼麗舍董事長羅世軍所在團隊以全祖望詩詞中提到的寧波海鮮作為食材,創新推出的江南文人宴。“‘全公宴’將歷史文化名人的生活情趣和歷史文化名城的餐飲美食完美結合起來,一經推出就大受歡迎。”資深“全祖望迷”羅世軍說。

村容整潔——

“擔保貸款”雪中送炭顯擔當

“溪上盛時,碧瓦朱甍,翬聳鱗比,望之如神居。”這是全祖望對那個時代的故鄉——沙港村的動情描述。

如果全祖望穿越時空,回到現在的沙港村,他會看到怎樣的鄉容村貌?

“南塘水悠悠,木船影中游”的古典詩意猶存;寬敞的街道兩側,鱗次櫛比的高檔住宅區整齊排列;數百畝的生態觀光型現代農業園裡,瓜果好吃更好看……置身沙港村,人們常常會覺得這裡不像一個傳統鄉村,更像一個現代化的城市社群。

所有沙港村的村民都知道,村子今日之風貌,與新鄉賢們反哺家鄉的努力密不可分。

“2012年,沙港村在啟動新村建設時,需要大量資金。但因村級經濟困難,又沒有可抵押資產,只能向銀行貸款。全偉民、全佩忠、許建斌等鄉賢知情後,以個人企業作擔保向銀行貸款累計1億多元,解決了資金難題。新村二期建設時,全偉民又用個人企業作擔保,向銀行貸款藉資給村裡使用,使新村建設順利開展。”全華鈞說,新鄉賢們對沙港新村建設功不可沒。

如今的沙港村,除了高檔住宅區,全祖望故居、甬上名人陳列館沙港分館、謝山書院、雙韭山房等一個個地標性建築成為鄉賢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沙港村之美還在田野裡。春天裡,除了河渠邊落英繽紛的各種花朵,綠油油的秧苗插滿了稻田,黃燦燦的油菜花開遍了田埂。鳥語花香中,人們開始了新的耕耘。

但鮮為人知的是,一直以來,地勢低窪、洪澇災害頻發嚴重製約沙港村農業發展。為補齊農業發展短板,沙港村鄉賢理事會積極出謀劃策。近年來,以實施農村土地集中委託流轉為契機,沙港村重點對該村500畝土地實施改造。鄉賢理事羅聖軍投資300萬元在沙港村建造現代農業園,發展生態觀光型農業。

鄉風文明——

“草根講師”春風化雨潤人心

“這次召開的五中全會,提出了一個規劃和一個目標。規劃是指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目標是2035年遠景目標。”去年10月,在沙港村文化大禮堂裡,鄉賢夏永元用地道的寧波話,向臺下的黨員授課。授課的內容是他在浙江省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培訓班中學到的“滿滿乾貨”,接地氣的宣講方式不時贏得學員們的陣陣掌聲。

“草根講師”夏永元是洞橋鎮“金牌名嘴”。今年71歲的他曾是一名企業家,退休返鄉後,他自願義務當起了糾紛調解員和政策宣講員。近些年,他自己也記不清調解了多少鄰里和家庭矛盾,在基層義務上了多少堂政策宣講課。

為滿足筆者的好奇心,夏永元打開了隨身攜帶的手提包。一張入黨宣誓詞、一冊“黨員黨性體驗手冊”、一沓寫在各種紙張上的手寫講義、一本記錄得滿滿當當的學習筆記本……這些紮實的“備課”是夏永元站在簡樸的農村宣講臺上的自信和底氣。寒來暑往,在夏永元潤物無聲的講解中,更多洞橋鎮的村民心中有了光、腳下有了路。

夏永元還發揮自己愛好文藝和創作的特長,創作主題情景表演、小品、快板等,宣傳“五水共治”、展現鄉風文明。夏永元曾榮獲“寧波市十大宣講員”稱號,他的黨課教案還入選全省優秀基層黨課教案集。2020年,他被評為浙江省“最美文化禮堂人”。

“新鄉賢有社會聲望,又有地熟、人熟、事熟的特點。他們還能協助鎮村調解民事糾紛、促進矛盾解決,在維護社會穩定中起潤滑劑的作用。”洞橋鎮相關負責人表示。

如今,鄉賢文化在洞橋鎮深入人心。在沙港村鄉賢理事會的引領示範下,洞橋鎮及下轄各村鎮紛紛成立鄉賢理事會。各路鄉賢在家鄉集結,吹響了鄉村振興的衝鋒號。

“盡退休殘陽之力,樂在其中!”洞橋鎮鄉賢崔建設在鄉賢理事會微信群裡的感嘆,在鄉賢中引發廣泛共鳴。(賈平凡 李翌誠 孫 勇)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1年05月28日 第06 版)

我的僑鄉·我的家系列報道

【我的僑鄉·我的家(24)】海南萬寧:興隆小鎮僑味濃

【我的僑鄉·我的家(23)】東蓮花村又“綻放”嘍!

【我的僑鄉·我的家(22)】到梅洋村,看“梅洋”去!

【我的僑鄉·我的家(21)】一路走來,有僑相伴

【我的僑鄉·我的家(20)】雷州半島話桑麻

【我的僑鄉·我的家(19)】臺灣“葡萄大王”做起福清新農民

【我的僑鄉·我的家(18)】一杯酸茶讓德昂文化飛出大山

【我的僑鄉·我的家(17)】水鄉烏鎮的“科技奇遇”

【我的僑鄉·我的家(16)】“光伏小鎮”光明路

【我的僑鄉·我的家(15)】澳頭:從古渡頭到創意僑村

【我的僑鄉·我的家(14)】“無論走多遠,故鄉永遠在身後”

【我的僑鄉·我的家(13)】"碉樓旅遊,不只是賣門票"

【我的僑鄉·我的家⑫】廣州花都華僑農場:流溪河畔僑心暖

【我的僑鄉·我的家⑪】文昌龍樓:航天帶出小康村

【我的僑鄉·我的家⑩】青田,跟歐洲越來越近

【我的僑鄉·我的家⑨】南洋風情惹人醉

【我的僑鄉·我的家⑧】客家古村唱起新山歌

【我的僑鄉·我的家⑦】荒海灘變身幸福灣

【我的僑鄉·我的家⑥】在餘杭做電商吃到“糖”了

【我的僑鄉·我的家⑤】千年古港正青春

【我的僑鄉·我的家④】夜訪“滇西小哥”

【我的僑鄉·我的家③】百年碉樓復活記

【我的僑鄉·我的家②】走出去的“山邊人”回來了!

【我的僑鄉·我的家①】保山“小記者”爭著曬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