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華為:如何從優秀邁向卓越?

1987 年,不惑之年的任正非白手起家,籌集兩萬元在深圳創辦華為,最初發工資靠打借條。華為生不逢時,乾的又是科技行業,在通訊裝置領域,放眼望去家門口被愛立信、諾基亞、朗訊、西門子、北電網路等西方百年巨頭虎踞龍盤,華為只能跑到海外條件惡劣、戰火瀰漫的市場搶訂單。在華為的印象中,這些西方裝置巨頭就像一座座大山一樣,將華為壓得喘不過氣來,無邊地絕望。

即便世紀初,華為無線試圖往歐洲市場突破時,這個 GSM、3G 技術的發源地,也不給華為半點機會,將大門對華為關閉。當時有一篇報道說,華為進軍歐洲,就像山本五十六轟炸珍珠港一樣,必將自取滅亡。

那時的艱辛,只有老一輩華為人知曉——華為市場人員就像孤魂野鬼一般,長期飄蕩在外,幾年才能拿下一筆訂單。據他們回憶,每拿下一個客戶,通常會號啕大哭,因為太不容易了。

華為意識到,唯有在技術和創新上全面超過它們,才能真正贏得尊重、贏得市場。

為了建立技術優勢,在研發投入上華為不惜成本,將每年 10% 以上的營收用於研發,近年增加到 15%。過去 10 年(截至 2015 年),華為研發投入共達 2400 億元。今天,華為已成為通訊裝置領域的領頭羊,而那些它曾經高山仰止的百年巨頭,有些已淹埋於塵埃中,即便活下來的,大部分都在走下坡路,唯有華為一路高歌。2016 年,在全球電信裝置市場頹勢的大環境下,華為逆勢高速增長,預計全年營收突破 5500 億元,增幅 40%以上。

但,華為並沒有因現有成績而放慢腳步,危機感與恐懼感的血液,在華為身體裡汩汩流淌。作為華為的舵手,年逾古稀的任正非認為,如果掉以輕心,華為內省式的憂患意識,難免就會被業績沖淡。日前,任正非在華為內部發表講話,不忘提醒管理層,“金融危機可能即將到來,要繫好安全帶,防止劇烈顛簸。要多穿棉衣,準備過冬。”而在今年早些時候,他親手組建了華為預備隊,著手革除組織中的惰性,邁出“象牙塔”,用新思路去尋找戰略機會。

惶者生存

從最初的價格競爭,到今天的技術競爭,華為贏得了全球市場,不僅是技術領先者,也是各種標準的制定者。2015 年,華為專利申請量位居全球第一,創新能力也躋身全球前列。今天,就連消費電子巨頭蘋果也得給華為交專利費。去年,華為向蘋果許可專利 769 件,而蘋果對華為的專利許可為 98 件。

華為透過“密集炮火,飽和攻擊”,迅速崛起為全球領先的通訊與資訊解決方案供應商,是全球少數幾家在 IT和 CT 領域都具備實力的科技企業。與大部分世界 500 強企業不同,華為的速度並未因為體量的增加而衰減。儘管交出的成績單出色,任正非卻要華為員工不要忘記艱苦奮鬥,搶市場時保持“狼性”。任正非說,華為人除了艱苦奮鬥還是艱苦奮鬥,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如果能堅持“利出一孔”,下一個倒下的就不會是華為。“利出一孔”出自《管子▪國蓄》:“利出一孔者,其國無敵;出二孔者,其兵不詘;出三孔者,不可以舉兵;出四孔者,其國必亡。”

不管華為的筋骨多麼強健,任正非一直在呼喊冬天。安樂者死,唯有惶者生存。“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敗,對成功視而不見,也沒有什麼榮譽感和自豪感,而是危機感。”在他看來,危機和失敗這一天遲早會到來,華為能做的就是延緩這一天的到來。

憂患意識是華為基業長青的秘訣。大量的事實表明,企業從繁榮走向衰敗,往往是從思想懈怠以及內心傲慢開始的,如諾基亞、摩托羅拉等。蘋果崛起時,諾基亞管理層對這個顛覆者視而不見,認為它不會在智慧手機市場掀起大波瀾,結果諾基亞平臺著火,被迫跳進冰冷的海水裡,幾次掙扎都沒有成功上岸,今天已淡出人們的視線。任正非總結,“歷史上的大企業,一旦過了拐點,進入下滑通道,很少有回頭重整成功的。”因此,在公司業績一路高歌時,他一直提醒華為人,必須奔跑得更快些,多一點狼性。但他又提醒華為員工不能吃得太飽,否則就會對食物失去進攻慾望。

華為的惶惑意識,並不是簡單的喊口號,“危機意識”經由任正非反覆提及,在每個華為員工心目中潛移默化。以華為消費者業務為例,華為生產手機已有十多年曆史,但華為最初只給國外運營商貼牌,連標識都沒有,只有扣開手機的背蓋,電池上面才有華為的 LOGO。因此,華為一度打算出售這項業務。

就在一籌莫展時,2011 年餘承東被推到手機業務掌舵人這個位置上。當時,無論華為內部還是外界,都很不看好,認為餘承東是在往火坑裡跳——華為手機當時在公司內部沒有地位,品牌辨識度低。然而,餘承東接管華為手機業務後,僅用 3 年就做到全球前三,現在又對三星、蘋果發起衝擊。

有所不知的是,2012 年時,餘承東制定的戰略相當冒險,雖然手機業務業績大增,但因為沒有達成自己的目標承諾,結果連同餘承東在內的華為消費者業務高層集體放棄了年終獎。事實上,餘承東大可不必這樣,消費者業務的成績,遠遠超出了公司預期。

2013 年,在遭受小米衝擊時,餘承東旗幟鮮明地砍掉低端定製機,損失了 3000 萬部出貨量,遭致很多人反對,一度讓他面臨強大的阻力,甚至有下課風險——過去,華為手機的銷量,主要靠運營商定製機。但,餘承東頂住了壓力,他認為高階之戰是一場無法迴避的戰爭。餘承東的思路被證明是正確的,華為手機透過定調精品戰略,在中高階市場慢慢打出一片天地,Mate 系列與 P 系列,獲得了全球消費者的認同。

利劍懸頭的危機感,化成了華為團隊強大的執行力,鑄造華為“勝則舉杯相慶,敗則拼死相護”的精神基石。華為消費者業務 CMO 張曉雲,是一位 80 後女性,承受著沉重的工作壓力,與家人團聚時間少。“很多朋友問我同一個問題,作為兩個孩子的母親,在最需要陪伴時不在他們身邊,你不覺得愧疚嗎?”張曉雲說,不愧疚是假的,每次出門孩子抱著自己的大腿說媽媽別走,那一刻如同萬箭穿心。但她告訴孩子,媽媽在為一個遠大的夢想全力以赴。在她看來,華為有太多優秀的員工,自己是被這些優秀員工裹挾著前進。

“無人區”的困惑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2000 年,華為在深圳五洲賓館舉行的出征將士送行大會,頗有些風蕭蕭易水寒之感。用華為輪值 CEO郭平的話說,那時的華為連馬革也沒有,市場人員奔赴的海外,那裡戰火瀰漫,充滿未知。至今回憶起來,那次誓師大會,是生活所迫,走出去是為了活著。“雄赳赳、氣昂昂,跨過太平洋……”老員工依然記得,任正非在大會上鼓動性地喊出,“是英雄兒女,要挺身而出,奔赴市場最需要的地方。”

那次出征,是華為重要的戰略轉折點,華為人用青春、熱血和汗水,打開了視界。16 年過去了,華為已枝繁葉茂,三大業務板塊(運營商 BG、消費者 BG、企業 BG)相互給力。在外界看來,華為無疑是成功了,成了中國企業國際化的標杆,國外企業甚至擔心,華為的崛起是它們的災難。

但華為認為,科技行業瞬息萬變,稍有不慎便會釀成大錯。強烈的危機意識,驅動華為邁入“無人區”。不過,困惑也隨之而來。“我們錯過了語音時代、資料時代,世界的戰略高地我們沒有佔據,我們再不能錯過影象時代。” 在 10 月 28 日的研發將士出征大會上,任正非對成績閉口不談,而是直面公司的軟肋,“雲化是我們不熟悉的領域,影象雖然我們領先,但……還沒有建立一支成熟的隊伍。特別是面對大影片帶來的流量洪水和更低的時延要求,我們還沒能駕馭。”任正非認為,若現在不奮起直追,去卡位未來技術,華為的增長存憂。華為需要新的英雄,攻下新的山頭,而那些不能帶隊打戰的,將會從領導崗位退下來。

在 2016 年的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任正非說,華為正在本業攻入無人區,處於無人領航,無既定規則,無人跟隨的困境。但華為的創新,還停留在工程教學、物理演算法等工程學創新層面,尚未進入基礎理論研究。 “隨著逐步逼近夏農理論、摩爾定律的極限,而對大流量、低延時的理論還未創造出來,華為已經感到前途迷茫、找不到方向。”任正非說,“重大創新是無人區的生存法則,沒有理論突破,沒有技術突破,沒有大量的技術積累,是不有可能產生爆發性創新的。”華為接下來要尋求突破,目前已在全球建立了 26 個能力中心,網羅了全球大量的優秀科學家。

越是前途不確定,越需要創造。華為認為,困難重重,也意味著機會多多,華為只有主動進擊,才能不被淘汰、不被顛覆。任正非告誡華為,在機會時代,一定拋棄機會主義,保持戰略耐性,敢於板凳十年冷。而能成就大事者,成就大功名者,無不是幾十年如一日,生命不止,探索不止。

為了解除困惑,華為以更開放的姿態接納新思想。華為過去是一個封閉的人才金字塔結構,現已炸開金字塔尖,開放地吸收宇宙能量,加強與全世界科學家對話與合作,在思想碰撞中擦出火花。

華為俄羅斯數學研究所招聘了一大批數學專家,其中有一名技術天才,為華為打通了行動網路演算法。這個研究所是在任正非親自支援下建立起來的,主攻數學演算法——俄羅斯是出數學大師的地方。事實證明了任正非的眼光,正是這個研究所,幫華為突破了行動網路的技術瓶頸。

據透露,俄羅斯研究所的這位天才,在數學領域才華突出,但在性格上特立獨行,玩世不恭,如果按正規公司管理流程,可能容不下他。事實上,一段時間裡,華為都不知道他在搗騰什麼。不過,華為認為,但凡天才都有獨特個性,因此,華為對其在管理上給予寬容,允許他一定的自由度。

華為的耐心與寬容管理,終於取得了收穫。突然有一天,這位技術天才豁然開朗,宣佈打通了不同網路制式之間的演算法,這讓華為在這個領域一下子處於絕對領先,成為全球首家實現 GSM 多載波合併的公司。這就是聞名全球的 SingleRAN 技術,被沃達豐技術專家稱為“很性感的技術發明”!

在過去,2G、3G、4G,不同的網路制式,有不同的演算法,這個瓶頸一直困擾著所有電信裝置商。行動網路演算法打通後,華為的 2G、3G、4G 產品可以在同一平臺上執行,不再需要一個波段一根天線,這一革命性技術突破,可給運營商節省 30% 以上的成本,而且更環保。此外,電信運營商還能節省站址空間,使得基站佈局更靈活。憑藉 SingleRAN 技術及分散式基站,華為無線迅速崛起,以風捲殘雲般橫掃全球市場。華為的競爭對手試圖模仿華為,但由於涉及複雜的數學運算,並未取得實際性突破。

然而,打江山難,守江山更難。華為不能吃老本,必須不停創新,才能立於不敗。俄羅斯數學研究院之後,今年 6月,華為又宣佈在法國成立數學研究院,挖掘法國基礎數學資源。法國也是誕生數學家的地方,在歷史長河中,這裡誕生了一大批群星璀璨的數學家,如笛卡爾、馬蘭 ▪ 梅森、波萊爾等。

華為此舉是要往任正非說的“基礎理論”突破,重大創新才是無人區的生存法則。

衝擊舊秩序

今天,華為進入全球百強企業陣列,未來幾年有望突破萬億元營收。但大兵團作戰要求華為的戰略戰術也得跟著變。華為認為,曾指引公司前進和打勝仗的傳統武器和戰術,以及現有的組織結構,已不適合大平臺精兵作戰。

中國企業有一個通病,伴隨著企業成長,大企業病在內部隨之蔓延,慢慢腐蝕肌體,失去前進動力,這是一道難以邁過的坎。老員工在一個部門、一個位置沉澱太久,遠離市場的硝煙,就很難理解客戶需求。對華為而言,如果內部不夠警醒,不亮出手術刀,親自割去裂變的細胞,肌體也會病變。

華為要完成作戰方式的跨越,首先要消除員工的舒適感,注入新鮮血液。“未來二三十年,世界會爆發一場巨大的技術革命,這是人類社會五千年不曾有過的,其深度、廣度我們還想象不到。” 任正非說,華為將向全世界最智慧的大腦開放,接納一切新生,加強血液流動。

“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東”,華為明年就成立 30 了,如何打破這個魔咒?華為已有“大限將至”之感,擺在華為面前的,只有兩條路,要麼衰亡,要麼新生。任正非開出的藥方是,從調整華為的組織、結構入手,讓人才流動起來,去啟用華為。

東風吹,戰鼓擂。10 月 28 日,華為舉行主題為“春江水暖鴨先知,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出征將士歡送會,公司重要高層均出席了這次大會,三位輪值 CEO 及任正非釋出了**的演說,場面催人奮進,慷慨激揚,讓未能到現場只能守在網路上觀看歡送會直播的華為人,聽得熱血沸騰。

華為希望預備隊員衝刺在全球一線市場,透過對市場的感知,更好地服務客戶。另一方面,預備隊也可起到一箭雙鵰的作用,既讓前方幹部產生危機感,防止被身邊的人替代,同時又給噴湧的新鮮血液晉升機會,促進血液迴圈。

這是華為對熱力學第二定律“熵死現象”的活學活用,避免華為過早地沉澱和死亡。

華為並未叫將士們倉促上陣,而是採取“先學會打槍,再上戰場作戰”的方法,先讓研發人員去一線適應,透過參加訓練和專案作戰,在戰火中淬鍊,確保培養出一批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則勝的“將軍”。

對出征的研發將士,華為在政策上體現了寬容和人性化的一面,給他們一定適應期,同時升職、漲工資。華為“心聲社群”刊登了一篇任正非的內部講話稿,他說,“什麼是人才,我看最典型的華為人都不是人才,錢給多了,不是人才也變成了人才。”人才是激發和激勵出來的,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據披露,華為開出的條件相當具有吸引力,有些出征人員連升三職。

華為預備隊員是過五關斬六將挑選出來的。首先是研發將士主動跟報名,然後層層篩選,經過評測和考試,最後確定出征的將士,都是 17 級以上的核心研發人員。在華為心聲社群,很多人遺憾自己資歷不夠,沒能搭上班車,只能等來年,去海外,上戰場,打得更多糧食。

春江水暖鴨先知。華為認為,只有經過戰火洗禮,才能更好響應客戶需求。這些輸出的人才,經過一線磨礪之後,回來做領導才能壓得住檯面。更為重要的是,此舉將會增強華為一線的科技能力和科技反應度,增強捕捉商機的能力。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只有不斷更換血液,才能啟用組織。“在當前行業數字化及網路轉型的時機,我們從研發集結了 2000 名高階專家及幹部,奔赴戰場,與幾萬名熟悉場景的前線將士,結合在一起,形成一股鐵流,”任正非激勵出征將士,“在機會窗開啟的時間,撲上去,**它。”

16 年前那次出征,開啟了華為的繁榮期。從“青山處處埋忠魂,何須馬革裹屍還”,到“春江水暖鴨先知,不破樓蘭終不還”,這次研發隊伍出征,事關華為的涅盤與新生,意義重大。華為要從一個優秀的公司,蛻變成一個偉大的公司,需要用衝擊舊秩序,建立新秩序。

文/徐上峰,刊發於《品牌觀察》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