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商紂王的“酒池肉林”,是否真實存在過?紂王真的有那麼不堪嗎?

根據史料記載,“酒池肉林”是真實存在的,商紂王“以酒做池,懸肉為林,讓男女赤身裸體在酒池肉林中追逐戲鬧、飲酒尋歡”。紂王本人也在酒池肉林中通宵達旦的縱情享受,以至於連日期和時間都已忘記,而紂王也因縱慾無度,奢侈無道,使階級矛盾變得尖銳,激起了平民、奴隸反抗,方國、部落反叛,動搖了統治基礎,最終使商王朝走向滅亡。

雖然商王朝的滅亡,很大原因是歸咎於商紂王本人,但紂王並沒有後世流傳的那麼不堪,相反帝辛還是一位天資聰穎、行動迅速、能力突出,懷揣振興商朝理想的君王。這可能和其流傳的形象不符,但從出土的甲骨文和史料記載來看,這確實是事實,並且甲骨文中所記載的內容,要比史料記載的更多、也更為詳實,後文中詳細解答。

“酒池肉林”是否真實存在?

“帝紂,好酒淫樂,嬖於婦人”——出自《史記·殷本紀》

在史料記載中,酒池肉林是真實存在的。據史料記載,紂王是一位特別喜歡喝酒、寵愛女人,縱情放蕩作樂的君主。在繼位後,紂王出兵鎮壓了有施氏部落的暴亂,有蘇氏部落兵敗後,知曉紂王好色,為了討好紂王,便獻出了美人妲己以和親,而妲己入宮後也深得紂王的寵愛。

紂王為了縱情享樂,便加重了賦稅,將錢糧儲備得滿滿的,開始擴建宮室園林。先是蒐集、捕捉大量的狗馬、野獸、飛鳥,和新奇的玩物,用以填充宮室和園林,之後又召集了大量的藝人聚集到沙丘的離宮別館,並著手建造方便尋歡作樂的“酒池肉林”。

“大聚樂戲於沙丘,以酒為池,懸肉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間,為長夜之飲。”——出自《史記·殷本紀》

紂王先讓人挖了一個大池子,然後用酒當做池水,倒滿池中,並命人宰殺了不少牲畜、飛禽,將這些動物身上最好的肉精心烘烤,然後掛在酒池周圍的樹枝上,紂王還讓男女赤身裸體的在酒池肉林中嬉戲玩鬧,一邊喝酒吃肉,一邊尋歡作樂,這便是“酒池肉林”。

在我們看來,酒池肉林是一種荒淫腐化、極端奢侈的生活,並且也常將“酒池肉林”用來形容生活奢侈,縱慾無度。但在古代,有錢有權者過著奢侈的生活是一種常態,何況是作為最高統治者的君主帝王呢!帝王愛好酒色也正常,也有那個條件更好地滿足自己。

對於紂王“好酒好色”的愛好,縱觀古代君主,帝王,有這些愛好的大有人在。如:晉朝開國皇帝司馬炎,其後宮嬪妃多達萬人,以至於晚上想要臨幸哪個妃子都成了司馬炎十分頭疼的問題,為此有了“羊車望幸”的典故,司馬炎讓養車在宮苑隨意行走,養車停在哪,司馬炎便重新那的嬪妃。

還有北齊後主,高瑋皇后“玉體橫陳”的典故,據傳,高瑋這位皇后長得漂亮至極、身材凹凸有致、肌膚吹彈可破,高瑋有事沒事就會將她放在懷中或者膝上,即便和大臣議事的時候也是如此,而議事的大臣常常是滿臉通紅。並且這還不算什麼,高瑋還覺得一個人獨自享受太過於暴殄天物,便讓大家一起欣賞。

高瑋讓皇后馮小憐躺在朝堂上的案几上,讓大臣排著隊來一覽秀色(正史對此典故沒有記載)。看到這裡,你會怎麼看待紂王的“酒池肉林”?作為普通人,喜歡喝酒,喜歡女性也是正常的,只不過沒有紂王那麼誇張,也不做到紂王那樣肆意縱情,但紂王並不是普通人,而是商王朝的最高統治者。

雖然紂王為了自己的愛好,太過於奢侈浪費,也付出了很多時間和精力,但是在古代社會,紂王作為商朝,過分沉迷酒色的行為,也還算正常,畢竟在古代歷史上,好酒好色的君主帝王也不是隻有紂王一人,而紂王作為王朝的最高統治者,也沒人能夠束縛他,但現今不必古代,在這種行為在現今是不可取。

“桀為酒池,可以運舟,糟丘足以望十里;而牛飲者三千人。”——出自《韓詩外傳》

並且在紂王前面還有更過分的。在商朝之前的夏朝,夏朝末代君主夏桀為了愛妃妺喜得愛好(妺喜三個癖好之一,喜歡看人們在規模很大的酒池中飲酒),便命人建造了一個規模可以大到划船的酒池,然後讓三千名飲酒高手下池暢飲,整整3000餘人,可見酒池規模有多大,即便不是同時下酒池飲酒,但大到可以划船的酒池,難道還能比紂王所建的酒池小嗎?

我們也知道酒的主要原料是糧食,而夏朝的農業生產只會比商朝更為落後,而夏桀建造規模如此之大的酒池,更是需要海量的糧草來釀酒。這麼一看,紂王所建的酒池彷彿有點不夠看了,而夏桀建造的酒池,所耗費的人力、物力、財力也比紂王所建的酒池肉林浪費更多,以此,也能從側面印證“酒池肉林”是真實存在的。

紂王真的如流傳得那麼不堪嗎?事實上並非如此

對於商王朝的最後一位君主,後世習慣將其稱之為“商紂王”,不過這並不是他的帝號,畢竟誰也不想有這麼一個“批評型”的諡號,原因是紂王在統治時期殘暴不仁,作惡多端,加上週王朝的大肆宣傳和抹黑,後世便給這位商朝末代君主定了這麼一個諡號。

關於紂王之“紂”的稱號是誰給定下的,至今還是未解之謎,但諡號是周人發明的,很大可能就是出自周人。而紂王的形象在周之後也越來越差,“紂”字也成為殘忍、暴虐的代名詞。紂王的本名為“受”,原稱“帝辛”,並且在史記記載和殷墟祭名中也是這麼稱呼的,這才是紂王的正式稱呼。

並且在當時,“紂”只是一箇中性字,沒有不好的含義,在現有的《逸周書·諡法》中,也沒有查到“紂”是一惡諡。但隨著關於帝辛的各種演義、小說的流傳,帝辛的惡行灌輸在人們思想之中,而“紂”字也因帝辛的作為附會字意,變成一個帶有貶義字和諡號。不過真實歷史上的帝辛並沒有流傳的那麼壞。

從出土的甲骨文中記載的史料分析(上世紀末在河南安陽出土了大量殷商時期遺物),帝辛並沒有流傳的那麼壞,相反,帝辛還是一位有著遠大抱負的君王。帝辛繼位後,一直在為振興商朝、開疆拓土的目標努力,但帝辛卻因為一直流傳的演義和小說,成為人們心中只懂得沉迷酒色,昏庸無道的帝王。

“帝辛,長巨姣美,天下之傑也,筋力超勁,百人之敵也。”——出自《荀子·非相篇》

“帝紂資辨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知足以距諫,言足以飾非。”——出自《史記·殷本紀》

據史料《荀子》中記載,帝辛魁梧英俊,長相俊美,有天下出眾的身材,體魄敏捷強壯,足以對抗上百人。而《史記》中的記載也是類似,帝辛天資聰穎,行動迅速,氣力很大,可以徒手與猛獸格鬥,而帝辛的智慧能做到決絕臣子們的諫勸,口才也能掩飾自己的過錯,這麼一看,帝辛簡直就是全能型人才,不能聰明、智商高,口才和適應能力也強,並且身體還倍棒。

要說這麼一個人昏庸無道,只會貪圖享樂,怕是說不過去,畢竟帝辛天資聰穎,智慧很高。不然其父親帝乙不會立帝辛為太子,畢竟帝辛還有兩個哥哥,而在商代時,也沒有硬性實行嫡長子繼承製,在商代中前期還有“兄終弟及”的繼承製,帝辛能被立為太子,想必帝辛定然不會是一個紈絝子弟。

據記載,帝辛繼位後,便開始大舉向東南方發展,在戰爭中也取得了勝利,商朝的勢力範圍延伸到了東海和長江流域,帝辛和商朝的統治階級也將重心放在了東南方。但是帝辛連年的征戰,極大消耗了商朝的國力,並且進一步激化了國內矛盾,而帝辛向東南方的征戰也使國內兵力空虛,給了地處西北的周人部族,有了可趁之機。

加上帝辛即位時,商朝已統治了近600年的時間,雖然商朝的國力依然強盛,但商朝的貴族統治集團已日益腐朽、墮落,帝辛晚年亦是如此,導致與下層平民、奴隸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一些部落、方國也開始反叛,投向了周國,最終周國趁商朝主力滯留東南之際,便以精銳部隊直入商王朝的王畿之地,而帝辛被打了閣措手不及,只能倉促應戰。

最終在牧野之戰中,商朝戰敗後滅亡。商朝戰敗滅亡的原因在於商朝將中心放在了東南方,國內沒有太多的兵力,加上牧野之戰中,商朝這邊大量奴隸組成的兵團陣前倒戈。如果不是趁此時機,周國是很難滅亡商朝的,而且商朝滅亡,殷商勢力並沒有滅亡,還有很多的商人,商朝南征的軍隊也還存在。

並且武王滅亡商朝後,也自知以自己“小邦”之君,是難以統治商王朝原先巨大的區域,周國只是強於一些鬆散的部落聯盟和方國,殷商才是“大邦”,即便商朝被滅亡後,還是稱之為“大邦殷”。而武王滅商猶如蛇吞象,這也是周武王建立周朝後,為何要實行分封制,因為其實力統治不了那麼大的區域。

再者,周人說帝辛殘暴,其實周人更為殘暴,在牧野之戰中,據記載,被殺的商人有十八萬之多,而當時商朝的主力軍隊都在東南方,可見這大多都是平民百姓。而且周人還獵殺了大量的虎、熊、犀牛、鹿等動物,僅周武王名下就有一萬多頭,而帝辛在酒池肉林中也不過才幾百頭,並且還只是牲畜和飛禽,這麼對比,是帝辛殘忍,還是周武王殘忍呢?

最後,在中國歷史上,比帝辛殘暴昏庸的帝王多了去了,為何帝辛的“惡名”卻能穩坐“頭把交椅”?雖然有各種演義、史書對他大書特書的原因,但這其中難道沒有周人的身影嗎?

大家認為“酒池肉林是否存在,對商王帝辛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互動。

文/歷史紫陌閣

回味更多歷史,下期更精彩。

謝謝大家的關注和點贊,謝謝大家的支援。

本文宣告原創,文中配圖來源網路,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