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西遊記》與史實的出入:法師玄奘,結局見證何為“一代高僧”

所謂“唐僧”一詞,嚴格來說,可以指代所有生活在唐代的高僧,屬於一種泛稱,但就通俗意義上說,就是指代我們熟悉的大唐法師玄奘。

他本姓陳,河南洛陽人,因為是大唐早期的佛教得道高僧,因此被後世敬仰,其相關的遺址包括墓地,都位於現在的偃師市境內。

受到《西遊記》等古典小說的影響,大家一提到唐僧,自然而然會想到和西天取經相關的橋段,

但是唐僧取經之後的故事就鮮為人知了,比如唐僧最後究竟如何死的呢?他的結局如何?

一、歷史上的“唐僧取經”

1、少年成名

《西遊記》原著裡給唐僧寫了一個結局,就是被如來封為了旃檀功德佛,這是佛教三十五佛之一,能力是能夠阻止其他僧人的罪業,他的徒弟孫悟空、豬八戒等人也都得道了。

值得一提的是,一旦修成正果,就不存在死這個問題,陰間的閻王爺也管不著了,說白了,《西遊記》裡的唐僧取完經後就已經是不死不滅的狀態了。當然了,我們要了解唐僧的真實結局,肯定不能以小說為參照,還得從歷史的角度去著手。

根據相關史料的記載,唐僧本人作為老陳家的小兒子,是在10歲的時候於洛陽淨土寺出家為僧,這一年是公元612年,即隋朝大業八年,當時李世民剛滿14歲,當時淨土寺內著名僧人“長捷法師”俗名陳素,就是他的親哥哥。

兩個人在一起共同研習佛法,有哥哥的刻意培養,加上唐僧本身的超高天賦,沒多久就成為名噪一時的僧人,不斷有人邀請他到各地講道布法。

這一練就是四五年的時間,他對大小乘佛教的經論、南北地學論、攝論學說等等無一不通。

2、西去求取真經

一轉眼又十年過去了,他在求學講經的過程中,發現西方的佛學與中土的佛學之間有明顯衝突的地方,理論上混雜不堪,完全找不到最終的解釋,

於是他萌生了取經的念頭,這一年是公元627年,也就是大唐貞觀元年。

要去西方取經,就必須獲得通關文牒,於是請求李世民,但是和《西遊記》裡的恭恭敬敬,全力支援不同,李世民竟然拒絕了。皇帝不允許,我也非得去,於是唐僧就在第二年執著的偷渡了,這是公元628年的事,唐僧當時27歲。

經過4年的長途跋涉,領略了各種艱難困苦,同時也欣賞了大量異域風光的唐僧,終於在31歲,即公元633年進入到了中印度境內。

當時的印度,可不是我們現在世界地圖上的印度,他們屬於古印度時期,面積相當的大,由很多自由分散的小國聯合組成,唐僧之後遊歷了十幾個小國家,每到一個地方就整理當地的佛經。

在印度待了足足有11年之後,他帶著整理、學習、考察的所有收穫,在公元643年開始返回故土,這一年他42歲。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正月,唐僧終於回到了長安。

也就是說,唐僧本人是在27歲的時候開始取經的,

經過長達16年的長途跋涉和學習後,帶著大量佛經和佛教文物回到了祖國。

根據史料記載,他當時帶回了526箱合計657部佛經,還有很多舍利子以及佛教高僧的遺骨。

二、唐僧最後的結局

1、與太宗皇帝的“愛恨情仇”

唐僧的所作所為,無疑極大程度上助力了唐朝佛教的發展,之後他本人也把餘生的精力放在了佛經的翻譯和推廣事業上,他確實希望能夠得到皇室的支援,然而李世民對這東西壓根沒啥興趣。

比如在唐僧回國第二年,太宗想讓他還俗做官,結果被唐僧婉言拒絕了。

其實結合李世民的一生來看,他非但對佛法沒什麼興趣,甚至對和尚這一群體還異常反感。

因為南北朝時期,梁武帝從一個偉大的皇帝墮落到被餓死的境地,就是因為崇信佛教導致的。李世民是個聰明人,他必須以史為鑑,避免自己重蹈覆轍。

那麼你可能會問,既然唐太宗厭惡和尚,為啥又勸唐僧還俗做官呢?大慧認為,李世民必定是聽聞了唐僧這十幾年的經歷後頗為震撼,加之他當時正在努力經營西域番邦,這就必須要有對應的人才,而精通西域文化和中亞各國國情風貌的唐僧,恰恰就是最佳人選。

李世民絕不相信仁慈可以坐穩龍椅,而他也絕不是個仁慈的皇帝,否則“玄武門之變”又怎麼會上演呢?其實唐僧對這位皇帝的性格心知肚明,於是為了避險,就跑到了嵩山少林閉門講經。

可即便如此,李世民不可一世的武略還是和唐僧宣講的“立地成佛”有著種種矛盾,

可以說,唐僧是在飽受強大政治壓力的情況下翻譯和宣講佛法的,他也害怕有一天李世民拿他開刀。

2、前所未有的事業

李世民對唐僧也很惱火,但礙於對方的強大影響力,也就沒有發作,這個時候發生了一件大事——高陽公主與辯機和尚通姦案,前者是李世民的女兒,後者是唐僧的徒弟,你說這巧不巧!

其實唐朝風情開放,公主們沒啥婦道也是人盡皆知,但李世民卻不這樣想,他必須借題發揮,明眼人都看得清楚,也許是天佑唐僧,他徒弟在被殺半年後,李世民竟然病逝了。這一下所有的壓力都沒了,唐僧也可以安安心心專注自己的事業了。

春去寒來就是十五年的時間,62歲的唐僧終於把所有的印度佛經都翻譯完成了,

事業的成功也燃燒掉了他最後的生命,看著自己畢生的心血,他笑著坐化了。

聽聞一代高僧圓寂,當時的唐高宗李治下旨輟朝三日紀念,而朝廷內外自發為唐僧送行者高達百萬之眾,後期遺骨被安葬在西安東郊的白鹿原上。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圖文由大咖說史工作室團隊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