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快消的古風歌曲距離真正的風口還有多遠?

今日看點

從亞文化土壤中生長出來的古風歌曲,憑藉其獨特的音樂風格和文化屬性,已經在各大音樂榜單佔有一席之地。一批又一批的古風歌曲相繼出圈,其中不乏佳作,但也有不少古風歌曲正在淪為現代快消品。網生亞文化屬性賦予了古風歌曲發展的動力,同時也為其招來了不少的爭議。

本文字數:3734字

閱讀時間:8分鐘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春秋時期民歌《越人歌》

傳統文化的加持已經不再是古風歌曲走紅的唯一原因。《春江花月夜》《西樓別序》《怎嘆》等歌曲的廣泛流行,證明了短影片內容的搭載以及流行音樂元素的融合也成為古風歌曲破圈不可或缺的包裝手段。

隨著音樂傳播運作模式的改變,古風歌曲的創作、傳播和消費模式也產生了微妙的變化。亞文化圈層的擴張和商業模式的改變導致了古風歌曲陷入“走紅”和“被黑”的怪圈之中,古風歌曲仍處在風口浪尖上的審視。

喧譁中生長的古風歌曲

關於“古風歌曲”的爭論從未停止過,但與其他小眾文化相似,古風歌曲也有著自己的生長路徑。

關於古風歌曲起源的準確時間與首發歌曲較難考證。達成共識的是,古風歌曲最早形成的契機在於武俠類網路遊戲配樂的填詞創作,諸如《仙劍奇俠傳》《軒轅劍》等RPG遊戲裡的純音樂成為眾多歌手填詞翻唱的選擇。2005年歌手心然填詞翻唱的《新絕代雙驕3》主題曲《守候》是早期古風歌曲作品之一。

2005—2010年為古風歌曲的初步發展階段。這一階段,古風歌曲的原創能力有限,仍以填詞翻唱為主;編配製作水平較低,缺乏專業的潤色;受眾圈層也相對小眾。但也不乏一些在當時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諸如歌手董貞創作的《情醉》《墨魂》、墨明棋妙音樂團隊製作的《傾盡天下》《京華一夢》《如夢令》等,它們為古風歌曲積累了最初的粉絲群體。其中,河圖演唱的《傾盡天下》被很多粉絲稱為“古風圈的鎮圈之作”,Ediq翻唱的《盛唐夜唱》也奠定了“墨村”在古風音樂圈的地位。

2010—2017為古風歌曲的快速發展階段。

網路小說、遊戲、動漫等文化娛樂內容快速發展,為古風歌曲的創作提供了更多的素材;汐音社、音闕詩聽、古軒音社等音樂團隊和工作室陸續成立,原創作品不斷湧現;5sing、酷狗、網易雲音樂等平臺也開始注重在古風領域的運營,為音樂人提供更多的流量、渠道及變現模式,擴大了古風歌曲的市場。古風歌曲的數量和質量快速增長,但仍表現為小眾音樂的屬性,侷限於圈內流行。

2017年至今可以說是古風歌曲的多元發展階段。

伴隨著音樂行業整體環境的利好,古風歌曲也迎來真正意義上的改變。這一階段,古風歌曲的製作和創作更加專業,受眾圈層不斷擴大,市場化程度繼續提高;同時,古風歌曲開始與其他音樂風格出現交集,在編曲中嘗試融入EDM、說唱、電音等元素;很多作品已經不是純粹意義上的古風歌曲,創作內容上的多元化和流行化,也讓“古風”和“國風”的界限愈加模糊。

古風歌曲的審美特質與風格特徵

古風歌曲的審美特質之一在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運用。

無論是在詞曲的創作、樂器的選擇,還是整體意境的營造上,古風歌曲都致力於透過萃取傳統文化元素,賦予歌曲深遠的韻味和文化內容。歌曲用詞是否考究、韻腳是否整齊,古典意象和詞句的使用是否恰當,對各樂器聲部的編配是否合理,都是影響聽眾是否能產生審美體驗的因素。

古風歌曲的另一個重要的審美特質在於歌曲的故事性。

音樂的創作來源於創作者的感性認知和構思,因而具有一定的虛擬性,這種虛擬性可以將聽者帶領到一個無限的想象空間,並且使其從中獲得美的關照和心靈的滿足。古風歌曲旨在為聽眾提供一個具有古風意味的想象空間,並且透過加入唸白和文案,對歌曲的內容進行闡述和解釋,以幫助聽眾更好的構建故事。

最後,當下很多古風歌曲也帶有濃厚的網路文化風格。

傳統文化逐漸成為網路文化內容創作的資源寶庫,青年對於傳統文化整體接受度變高,也為古風歌曲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不少古風歌曲的素材都來自網路文化內容,比如玄幻題材小說《魔道祖師》衍生了《同道殊途》《忘羨》《何以歌》《東風志》等幾十首歌曲,歷史題材動漫《秦時明月》系列衍生了《拂衣歸》《長空盡》《橫月》《一舞傾城》等歌曲。

這類衍生創作的古風同人歌曲,以故事中的情節或人物為核心,更多的引用原作內容進行創作,藉助原作的熱度,往往能實現較大範圍的傳播,帶動古風歌曲的迅速出圈。

古風歌曲呈現的

網路亞文化特徵解讀

01。

自我認同與主體構建

古風歌曲的受眾主要是以“90後”“00後”等為代表的年輕人。這類群體從各類古風遊戲、網路文學等領域出發並聚集起來,共同建立起了一套身份認同和行為活動的機制,並且以獨特的話語體系使其自身區別於主流文化,旨在藉由古風歌曲進一步滿足自身幻想中的古風意境以及傳統文化帶來的審美情趣。

正如黑格爾在《美學》所說:“分配給音樂的艱鉅任務就是要使這些隱藏起來的生命和活動單在聲樂裡獲得反響,或是配合到樂詞及其所表達的觀念,使這些觀念沉浸到上述感情因素裡,以便重新引起情感和同情共鳴。”

一方面,

古風歌曲講究意境,歌曲蘊含的傳統文化內涵構成了古風歌曲亞文化群體在價值訴求和審美訴求上的優越感,以凸顯其與普通大眾和其他圈層的不同之處。

另一方面,

古風歌曲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亞文化群體熱愛幻想和逃避現實的心理,古風歌曲能夠滿足他們關於家國天下、江湖俠義、兒女情長等的諸多虛幻想象,帶他們穿越到歌曲所構建的虛幻世界之中,獲得一種在現實世界中難以輕易得到的精神慰藉。

02。

跨圈層的交流與融合

當下,青年亞文化的型別從單一走向多元,青年群體正在透過網際網路平臺形成一個又一個的“圈子”。由二次元、遊戲、音樂等領域衍生出了各種各樣、各具特色的圈層,並且每一個圈層都可以引申出與其他圈層截然不同的標籤。

隨著網際網路對文化娛樂內容產生巨大的影響,“泛娛樂”生態逐漸成型,不同小眾圈層之間也逐漸出現了融合的趨勢,不同領域的受眾在圈層的融合中找到共同的文化認同點和相似的審美趣味,形成互通的話語體系。

處於古風歌曲亞文化圈層中的個體,在具備“古風歌曲”標籤的同時,也會擁有其他的亞文化屬性。比如二次元愛好者、遊戲愛好者,以及“漢服圈”等,這些圈層原本的文化背景具有一定關聯,而古風歌曲串聯起了這些圈層或多或少的共同點,成為各路粉絲聯結的紐帶,加速了古風歌曲圈層與其他圈層的融合。

03。

新媒體語境下的狂歡

作為連線生產者與接受者的重要傳播渠道,各類新媒體平臺不僅給予了古風歌曲更廣闊的展示空間,有更多的機會被越來越多的人認知和接受;同時,古風歌曲圈層的亞文化群體獲得更便捷的對話和展示平臺,在獨特的文化審美空間內實現一場精神上的狂歡。

一方面,以古裝、武俠、玄幻等為題材的影視劇和動漫,催生了更多優質古風歌曲的產生,例如電視劇《東宮》主題曲《初見》、《傳聞中的陳芊芊》主題曲《月夜》、動漫《天官賜福》主題曲《無別》等,實現了劇集和歌曲的同時走紅。

[圖片7]

另一方面,各類短影片平臺的興起更是帶火了一批古風歌曲。很多古風歌曲作為短影片的“BGM”被頻繁使用,例如抖音廣泛流傳的《牽絲戲》《芒種》《踏山河》等歌曲都藉此實現了快速破圈。

但是古風歌曲在短影片平臺的傳播完全是依靠短時間內的影片內容支撐,作為內容的附屬而非內容本身,這種傳播形式其實很難引領受眾去體會詞曲是否具有更深刻的含義,也造成了很多古風歌曲陷入迅速走紅而又銷聲匿跡的境況。

04。

消費盛宴下的雙重困境

消費文化背景下,古風歌曲背後所擁有的具有高消費能力的亞文化群體成為資本追捧的重要原因。資本過熱、商業變現加速,古風歌曲的生產和傳播摻雜了更多的商業元素,部分創作者迷失在消費文化的盛宴中,將作品作為賺取注意力和利益的工具,創作浮躁、抄襲、低俗現象頻頻出現,使得部分所謂的“古風歌曲”完全淪為現代快消品。

同時,隨著古風歌曲亞文化圈層向外滲透,以及大眾傳媒下無差別、易複製的傳播方式加速,部分受眾群體用功利化的思維去消費古風歌曲,將古風歌曲的娛樂性置於首位,對其審美意蘊和內容不求甚解,只注重歌曲所帶來的快感刺激;也有一些群體只是試圖透過消費這種文化符號來標榜自己“古風音樂愛好者”或“亞文化群體”的身份,使得古風歌曲亞文化獨具風格的表達淪為了一場凸顯個性認同的消費盛宴。

結語

“若批評不自由,則讚美無意義。”大眾對於古風歌曲是有期待的,畸形消費模式帶來的審美泛化正是古風歌曲實現跨越的枷鎖,只有正確地傳達和理解古風歌曲的文化價值,才能將古風歌曲的“風口浪尖”變為真正的“風口”。

圖片|來源於網路

美編|李思雨

宣告|文中圖片和文字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版權方持權屬證明與我方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言之有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