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連環畫大王賀友直:創作60年,我不敢稱大師,是憑手藝吃飯的匠人

賀友直是我國著名的連環畫創作大師,從1949年創作第一套連環畫《福貴》開始,在他六十餘年的藝術生涯中創作了一大批膾炙人口的藝術精品,影響了好幾代的國人讀者。他經常自稱為匠人,不是大師,將自己的藝術創作稱作是“憑手藝功夫吃飯”,但正是憑藉這種匠人精神,賀友直的連環畫藝術達到了令人景仰的高度。對生活細緻入微的洞察,從傳統中汲取藝術的養分,跟隨時代不斷追求手法的創新,以及始終懷有對連環畫藝術的熱愛與初心成就了賀友直的藝術人生。

縱觀賀友直的藝術生涯,他經歷了新中國連環畫創作從起步—發展—繁榮—轉型—衰落的全部過程,可以說,對賀友直藝術創作的研究便是對新中國連環畫歷史的整體把握。正是在這種歷史的沉浮之中,賀友直在創作後期經歷了一次重要的轉型,即從貫穿其大半個藝術生涯的文學改編向原創風俗畫創作的轉變。

連環畫之所以不同於其他畫種,最重要的藝術特徵便在於它是文學和繪畫相結合的產物。尤其是新中國之後的連環畫創作,作品中的文學性不斷被加強,創作者將神話傳說、歷史故事、文學名著用連環畫的藝術形式介紹給廣大群眾,推動了傳統文化和意識形態的傳播。因此,改編文學作品成為那個時代連環畫創作的主要題材。賀友直早期的連環畫作品同樣是對文學作品的改編,並且這類作品佔據了他藝術作品的大半,其中如《山鄉鉅變》《白光》《朝陽溝》《小二黑結婚》等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贏得了當時社會的高度認可和廣泛讚譽,也奠定了畫家本人在我國美術界的重要地位。尤其是《山鄉鉅變》“獲得了美術界的最高評價,被認為是那個時代中國連環畫創作的最高代表,被文藝評論家們稱為中國連環畫史上里程碑式的傑作”。

在對文學作品的改編中,賀友直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和繪畫語言,他能根據原著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構思出與原著契合的情景和人物形象,再透過適度的誇張,強化故事的情節,增強趣味性,將抽象思維轉化為形象思維,使文學與繪畫達到了完美的有機融合。

中國繪畫最主要的表現形式就是線條。從大汶口黑陶文化發現的最簡單的刻畫符號,到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再到篆隸正草各種書體和傳統中國畫,雖然使用了不同的材質,加工的方法也有明顯的差別,但是,線條卻是貫穿始終的基本載體。宗白華在談到中國繪畫的形式特徵時曾經這樣說過:“中國的畫風與畫法的特點當在此種種鐘鼎彝器盤鑑花紋圖案及漢代壁畫中求之。在這些花紋中人物、禽獸、蟲魚龍鳳等飛動的形象,跳躍婉轉,活潑異常。但它們完全溶化渾合於全幅圖案的流動花紋線條裡面。物象融於花紋,花紋亦即原本於物象形線的蛻化、僵化。每一個動物形象是一組飛動線紋之節奏的交織,而融合在全幅花紋的交響曲中。它們個個生動,而個個抽象化,不雕鑿凹凸立體的形似,而注重飛動姿態之節奏和韻律的表現。”

正是由於線條在中國書畫創作中的基因作用,連環畫的創作繼承中國畫的“白描”手法,用更為儉省的“線描”表現形式,去表現人物在社會生活中勞動、戰鬥、學習,去刻畫各種各樣的人面對友誼、愛戀、仇恨、誤解等各種人際關係和心理狀態。

賀老畫連環畫的創作態度。在今天,已不僅僅是創作“連環畫”的態度,而是對事業的“堅守”。賀老所以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連環畫家,在於他從不屑於圖解文字,在《小二黑結婚》這部連環畫裡,他甚至主張不要文字說明,只在畫面上“借用中國畫提句的手法,來說畫中發生的事,說人物講的話。”賀老將原著的思想內容、故事情節、藝術特色全部吃透,細細琢磨後,跳脫出來重新構故事,設計畫面,而不為原著所束縛。這一點或許是他連環畫帶給我們藝術創作最大的啟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