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沈從文:死時寂然無人知曉,一生為住房困擾,臨終一句遺言對不起

不折不從亦慈亦讓,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沈從文作為中國當代文學的大家,其作品被翻譯為多國文字,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喜愛。其中我們最熟悉的《邊城》更是寫出了當時那個時代的愛情與人生。但是就是這樣一個曾經兩度提名世界諾貝爾文學獎的大家,他的離開是寂然無人知曉。

沈從文作為一個有爭議的文學作者,他的一生也是有著困頓與苦惱的,不過這些都在他臨終的一句言語中消於煙塵。

“不折不從亦慈亦讓,星斗其文赤子其人”這十六個字,寫盡了沈從文先生的一生、道盡了沈從文先生的為人,他死時寂然無人知曉,一生為住房困擾,臨終一句遺言對不起。

沈從文出生於湖南鳳凰的一個漢族家庭,但是在他剛出生以後家庭便沒落了。因為家道中落為了混口飯吃,他剛上完小學就參軍了,所以這個名聲遠播的文學家卻只有小學文憑。但是這樣並不妨礙他進行文學的創作,要知道沈從文先生的文學作品從來不是以辭藻的華麗為名。

他的祖母是苗族,母親是當地的土家族人,所以從小雖然山水漢族的沈從文卻更熱愛苗族,在他的文學作品裡有著對苗族風情的描述。也是在對文學上有所成就的,沈從文受到了當代胡適的重視。

當時正值新文化運動發展的繁榮時期,胡適提出新文化的教育也應提上日程,而在這一方面,沈從文先生有著很大的話語權,因此雖然他只有小學文憑,但依舊被胡適任命為當年文學系的教授。在文學道路上,沒有經過系統訓練的沈從文,最終卻憑藉自己對於文學的開拓,成為了大學的教授。

但第一堂課也著實令他汗顏。因為沒有任何經驗的沈從文剛剛站上講臺,卻一臉懵圈。原本準備一節課講完的內容,他卻只用了十多分鐘便將其講完、從而讓自己陷入了窘境。知道這一情況的胡適卻非常鼓勵他繼續在講臺上傳授知識;也是經過多番打磨,沈從文這個文壇新星也開始逐漸升起。

要知道,即使終其一生沈從文的學歷也是僅有小學程度。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受教育程度,讓沈從文在之後面臨著非常多的困難,也讓他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的努力對自己進行打磨。

1923年花了19天來到北京城的沈從文過上了北漂的生活,當時的他為了繼續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選擇參加北大的招生考試,但是最後的結果卻是隻得了零分,這讓他感到非常難過。但作為一個山裡走出的孩子,他有著尋常人所不一定擁有的堅韌。

命運的打擊,並沒有讓他屈服。在之後,他便一頭扎進京師文書館。正浩如煙海的圖書裡,他瘋狂汲取知識,不斷地為自己的文學沉澱進行打磨。

並且當時的北京大學,為了鼓勵人們接受教育\\\\允許別人來旁聽,這也成為他能夠進入大學課堂的又一重要途徑。

從課堂上瘋狂汲取知識的沈從文,很快便獲得了自己想要的文學沉澱。就是這樣一邊汲取文學知識,一邊進行文學創作,沈從文的作品獲得了越來越多人的認可。

他本人也從湘西出來的,一個山裡娃變成了一個大學的教授,成為當時文壇上一顆閃耀的星辰。

在之後的十多年裡,沈從文對於文學創作一直保持著非常積極的熱情。因為受家庭的影響,他非常喜歡苗家的文化。因此在他的作品當中,可見的是湖南鳳凰古城的風貌。他先後創作有《石子船》、《虎雛》、《月下小景》、《八駿圖》等。

這時的沈從文開始著手那一件,他認為最完美的作品,便是我們最熟悉的《邊城》。1948年,沈從文成功寫完了這幅作品,達到了他文學創作的最高峰。但是也因為這樣,當時走上高峰的他卻突然被打落懸崖。這一年也成為了沈從文命運和事業的轉折點。

1948年,當時右翼文化界的知識分子對沈從文的作品進行猛烈的批判。甚至郭沫若批判沈從文為桃色作家,讓沈從文遭遇了巨大的政治壓迫。為了能夠從他們手底下獲得生存的機會,這位曾經的北大教授、著名作家也不得不放棄文學創作。

在這之後,沈從文的生活一落千丈。由於工資的急劇下降,導致原本居住的房子難以為繼。當時沈從文微薄的工資甚至無法支付自己租房的費用。生活上的困頓進一步加重了沈從文內心的苦悶,他甚至一度想要自殺。

那個特殊年代裡,沈從文從因為自己的性格讓他難以避免來自外界的猛烈批判,這讓他一直處於巨大的恐懼當中。

在巨大的精神壓力下,1988年沈從文因為心臟病發、搶救無效去世。作為一個文學巨匠,他就在那一個年代裡一點一點地消失。這對於沈從文來說是無可奈何的,在悲哀的時代裡慢慢消失直到死去都寂然無人知曉。

在沈從文臨死之前給自己妻子的遺言中,一句對不起表現了一位自己性格給自己家庭造成的困難和對親人的愧疚。對於沈從文,我們現在之所以能夠更進一步地瞭解他在文化上的迴歸對於他的重新發掘。

他的文學作品中包含了他的思想,是中國文學界不可忽視的一切。沉浸在那個批判年代裡,他的作品被人們忽視與小看。但是現在人們卻能夠以更為科學嚴謹的目光審視他的作品,對沈從文先生有著更高的敬佩。在苦難的一生結束時他也只為自己妻子留下一句對不起,這是他最後的浪漫。

那個年代的悲哀讓我們失去了沈先生在文學上更多的奉獻,但或許也正是這番經歷,成就瞭如今值得被永遠銘記的沈從文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