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他是立於權力之巔的人,死後卻要臨時打口棺材,還動用數千人抬棺!

古人講究死者為大,大凡人死後都要舉行隆重的喪禮,隨著儒家禮儀的盛行,喪葬禮儀也逐漸普及開來,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平民百姓,無一不重視喪禮制度。更關鍵的是,歷代王朝均提倡孝義,以孝治天下,而父母死後的喪禮就成了評價兒女們是否孝順的重要標準。如果能舉辦一場隆重莊嚴的喪禮,就說明兒女們十分孝順,反之則被人戳脊梁骨說是不孝子。其實這種過度形式化的喪禮壓根表達不出兒女們的孝義。

老百姓家是如此,帝王之家就更加重視了。一國之君駕崩了,發喪、安葬等一些列程式是極為複雜的,而且為了讓皇帝死後睡的舒服些,需要給皇帝修建恢弘的陵寢供帝王長眠。帝王陵寢的規模十分浩大,工期往往都很長,一般新皇登基就開始建造,皇帝不死就不能停工,這陵寢得建一輩子。皇帝的喪禮往往要準備很多東西,而且樣樣都得是最好的,喪葬用具生前就備好了擱在皇城內,死後直接拿出來用。但有一個前提,那就是皇帝你得死在皇宮內,如果你要死在外頭那就麻煩了。

雖然絕大多數皇帝生活在皇宮內院,過著深居簡出的宮廷生活,但還是有不少皇帝喜歡微服私訪,出去了就難免發生意外,有意外就有死亡的可能性。死在外頭的皇帝,喪禮就有點麻煩了。嘉慶皇帝就駕崩在皇宮外,嘉慶皇帝的存在感不強,唯一有點熱度的話題就是那句:和珅跌倒、嘉慶吃飽。一個皇帝還要蹭大臣的熱點,實在有點說不過去。不過嘉慶也有自己的特點,他是少數幾個死在外頭的皇帝。

嘉慶死在承德避暑山莊,至於死因嘛,很多種說法,有說被雷劈死的,有說跌下馬摔死的,也有說被火球炸死的,死法很多,但地點都在承德避暑山莊。死在承德就不好辦了,這地方里紫禁城好幾百裡地。承德這地方本來就是供皇室避暑遊玩的地方,肯定不能在這裡舉辦喪事,必須得運回北京。但是把屍體運回北京得有棺材吧,承德這地方哪裡會有皇帝的棺材。沒轍,只能臨時打一具棺材吧。

大清帝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要打一具皇帝的棺材還是綽綽有餘的,很快材料都備好了,直接運到承德,沒幾天功夫嘉慶的靈柩就做好了。好傢伙,嘉慶皇帝的棺材那叫一個氣派,棺材板上的飛龍栩栩如生,木料也是極為講究,非常符合帝王的身份。不過運輸是個問題,如果是在紫禁城,這不是問題。偏偏承德里北京那麼遠,棺材那麼重,得幾十個人抬,運這麼遠得動用多少民夫。不過這也不是問題,大清最不缺的就是人力了。幾十人抬不了這麼遠,那就輪流抬嘛,於是清政府沿途抓壯丁,動用了近八千名勞力,終於把嘉慶從承德抬到了紫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