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嚇人!這「劇本殺」殺瘋了!

你叫老李,是個四十來歲一事無成的男人。

全國有幾十萬個老李,這個名字就說明了你的平庸。

有的老李修水管,有的老李賣早餐。

而你,是個小偷。

還是在別人踩完點之後,抱著僥倖心理去撿漏的那個。

其實以前,你是個維修工,還在街坊鄰居那小有名氣。

有人問,你一四五十歲的人了,怎麼放著正經工作不幹,跑去打“游擊戰”?也不怕閃著腰。

你無奈笑笑,沒辦法啊,兒子生病需要錢。

的確。

年紀大,指不定就會出現什麼意外狀況。

就像這次,誰能想到啥值錢的都沒找著,還碰上有人回來了呢?

“嘭”的一聲,不小心腦袋還撞旁邊櫃子上了。

哪管得了眼前昏花,你儘可能快地躲進了床底。

男人聽到動靜,走到房間看了看,沒發現什麼異常。

你舒了一口氣,腦子一放鬆,終於被遲來的眩暈感支配。

也不知道過了多久,你緩緩睜開了眼。

只見,一個女人正躺在地上看著你。

血痕,爬滿了她的臉。

啊啊啊啊啊!!!!

這是怎麼回事?!

撞上兇殺案了嗎——

《不速來客》

很久沒在影院看到這種“小體量”的片子了。

最近的影片,大多是宏大敘事。

《長津湖》拍戰火紛飛,《沙丘》展現震撼未來,《第一爐香》(失敗地)塑造了一個聲色犬馬的香港。

大場面或是社會橫切面,無疑是很能調動起觀眾情緒的。

但把鏡頭轉向微觀的影片,同樣也可以讓我們擁有兩個小時的沉浸式體驗。

尤其是這部宣傳為“影院劇本殺”的《不速來客》。

用幾個人的第一視角,逐步揭開整個故事。

雖不復雜,卻也因為形式而擁有了燒腦和懸疑感。

而且相信派爺。

這部片子,你必須在影院看,才能擁有最佳體驗效果。

原因也很簡單。

首先,它的場景就被框定在一個單一的封閉空間。

小空間無疑會放大緊張感。

尤其是裡面的人物關係還呈現出一種“貓鼠遊戲”的對立。

而《不速來客》裡的“不速來客”,不止一個。

一棟年久失修的居民樓裡,一個普普通通的破舊房間。

小偷老李(範偉 飾)最先來到這裡。

當他走進房間,一對男女調著情進了門。

老李一著急,撞了腦袋,發出抽氣聲。

男人(張頌文 飾)聽見了房間裡傳來聲音,走到門口。

此時,老李剛剛躲進床底。

第一個小高潮在老李把腳收進床底的那一刻結束。

但緊接著,就出現了女人(朱珠 飾)死不瞑目的臉。

成功在影片開場10分鐘內,達成“讓觀眾一口氣喘不上來”的成就。

隨後,老李一個支稜翻出床底,瞄到男人正在給自己手上的傷口消毒包紮,旁邊的桌子上還放了把槍。

這個男人就是兇手?

老李知道,逃,很難。

只能化被動為主動。

他放輕腳步,走進客廳,試圖出其不意地制服男人。

在扭打間,男人的槍失手被搶,也同時喪失了局勢的把控權。

正當老李把他捆好打算審問的時候,從廚房走出一個鼻青臉腫的……

外賣員?

戲臺陡然傾斜。

三個陌生人,一個是老李懷疑的殺人兇手。

另一個卻是因為老李拿著槍,而懷疑老李的外賣員小馬(竇驍 飾)。

小馬交代,自己剛剛來送外賣,結果被人當頭一棒打暈了。

但打人的是誰,並沒有看清。

老李還想問清楚更多,不料就在他被分散了注意力的時候,沙發上的男人已經割斷了繩子。

三下五除二,完成反殺。

老李又暈了。

他第二次醒來,卻看到小馬癱坐在地上,而那個男人躺在一邊,沒了動靜。

好傢伙,一個屍體沒解決,又來一個?

小馬連忙解釋自己是自衛,老李卻打死不當那個“目擊證人”。

笑話。

這事兒根本解釋不清!

老李把小馬拽到房間門口,指著女人的屍體,問他:

現在好了,殺了這個人的兇手被你殺了,你怎麼證明這個女人的死和你無關?

不過最後老李還是沒走成。

因為他們在冰櫃裡,發現了滿滿當當的現金。

小馬適時交代,他不是真正的外賣員,而是和那個死掉的女人是一夥的。

女人勾引富豪,他負責用一箱假錢,換掉富豪家裡的現金。

事情發展到這裡,謎團更混沌不清。

誰知道,是不是小馬主動殺死了女人、又靠“自衛”殺死男人,就為了獨吞那筆錢?

而此時。

房間裡的櫃子發出一陣怪聲。

兩人轉頭一看。

一個白髮、戴著眼罩、穿著內褲、手腳被捆的男人從房間挪動出來。

這一刻,相信膽子小的觀眾頭皮都要炸開了。

這人是誰?

一直在這個空間嗎?

他聽到了什麼?又知道了什麼?

這個房間,還藏著其他未知人物嗎?

看到這裡,你知道為什麼派爺建議大家去影院看了吧?

一個封閉影廳,和一個單一空間,給人的感覺相似。

不斷有新人物走進這個房間,內裡的平衡也不斷被打破。

每個人物的身份在“好與壞”“強與弱”中不停交替。

對於觀眾來說,這樣的設計可以更好地體驗人物心理變化。

從而獲得極為沉浸的緊張感。

這是在手機、電腦上難以體會的。

而這部片子的模式又與懸疑小說中的“暴風雪山莊”不大相同。

雖然都是封閉空間殺人案。

但在暴風雪山莊的模式下,偵探會因為被困、聯絡器失靈等外部原因無法尋求援助,突出的是推理能力。

而《不速來客》並不走燒腦風。

它採用多線敘述,每切換一個人物的視角,我們在同一件事上獲得的資訊就多一份,也可能會隨之推翻之前的推論。

就像一幅未上色的線稿,乍一看畫的是一個溫馨的房間。

卻在按指定模組上完色後,才發現當中有張人臉。

這份懸疑感,就是來自資訊差。

當我們透過A角色的視角瞭解到了某件事的發生原因,那麼B角色因為認知錯位而說錯了話,就會讓我們一陣提心吊膽——

完了完了,他說漏嘴了!!!

因而整體更具戲劇張力,也能更加立體地表現出人物關係。

其實這種敘事手法並不罕見。

甯浩的《瘋狂的石頭》就把這種因果雜糅玩得出神入化。

而老片《低俗小說》《兩杆大煙槍》等等更是此類手法的經典之作。

(《不速之客》的這個鏡頭致敬了《低俗小說》)

當然,全靠視角也是不夠的。

《不速來客》另一個優點就是伏筆挖填巧妙。

作家契訶夫曾提出一個戲劇、文學作品需要遵守的原則:

第一幕出現的槍,在第三幕必然要響。

意思是說,前文提到的看似不相干的元素,一定要在後文有體現,並對故事情節有著直接作用。

這也就是伏筆的意義。

而對於擁有立體畫面的電影媒介來說,一個優秀的伏筆,一定不會大喇喇地出現,最後也不會借角色之口點出“恍然大悟”。

而是在你看完之後,覆盤時才會發現。

比如在《不速來客》裡,張頌文飾演的男人,一開始聽到房間裡有聲音,卻只是探頭看了看,甚至沒有進門。

在當下,甚至會有一種bug感。

明明是個看上去精明敏銳的男人,怎麼不懷疑房裡有人呢?

知道結束後我們才反應過來,因為早在老李那條線的行動之前,男人就已經把富豪鎖進了房間的櫃子裡。

他以為聲音是富豪發出來的,第一反應是確認櫃子上的鎖是否完好。

而在老李的視角,他只隨意看了看房間。

嚇人!這「劇本殺」殺瘋了!

這樣“聰明”的伏筆在影片中還有很多。

同時,也有著“虛晃一槍”。

那把代表著“支配權力”的手槍不停地在角色之間傳遞。

我們對它的期待值就不停疊加。

直到最後上膛發射的那一刻,完成了本片最大的荒誕效果。

體驗感不要太絲滑。

嚇人!這「劇本殺」殺瘋了!

總的來說,這是一部非常值得一看的“新人電影”——

導演、編劇、攝影一人承包,但在場面排程、運鏡方式、演員調教上,都看不出什麼青澀感。

只有劇本故事還是稍顯單薄,部分人物扁平,撐不起一部100分鐘的影片。

而這也被全程線上的懸疑感沖淡中和掉了。

至少在派爺看來,這影院座椅一點不趕人。

週末快到了,喜歡劇本殺卻湊不齊伴的。

不如去影院看看這部片子。

相信派爺,不會讓你失望!

嚇人!這「劇本殺」殺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