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善者不辯,辯者不善(深度好文)

#FormatImgID_1#

道家

道法自然。。。

《道德經》中講:“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善良的人忠厚而不巧辯,巧辯的人往往不善良。

時代越喧囂,越會把善辯當本事,殊不知,剛毅木訥是君子,巧言令色是小人。

一個人的修養,從談吐開始,巧舌如簧,必非善類。

#FormatImgID_2#

善辯者,不善

古人說:“三寸不爛之舌,強於百萬之師。”

一張利口,可以活死人,肉白骨,顛倒黑白,粉飾是非。

三人成虎,眾口鑠金,言語不可不慎,口舌不可不防。

春秋時期,孔子執政魯國,只嚴判過一人,名叫少正卯。

少正卯能言善辯,甚至連孔子都自愧不如。

他用一套歪理邪說,廣收門徒,蠱惑天下,魯國一時間分崩離析。

為避免流毒於世,孔子下令處決了他。

而少正卯的罪名,只有四個字——“巧言亂德”。

《西遊記》裡講:“口開神氣散,舌動是非生。”

天花亂墜的言辭,未必有真知灼見的智慧;唇槍舌劍的雄辯,只會挑撥蠢蠢欲動的人心。

能說服別人的不一定是真理,舌燦蓮花的也不一定是善人。

寡言有益,善辯無功,真正的善意,是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口若懸河就會信口雌黃,心如止水才能言必有中。

#FormatImgID_3#

#FormatImgID_4#

不辯者,上善

《道德經》中講:“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最正直的事物看似彎曲,最巧妙的東西看似笨拙,最善辯的君子看似木訥。

人生在世,其實不必多說,清白不需自證,善良自有天知。

西漢時,有個人叫直不疑,官拜御史,為人低調。

有一次,張官回家探親,誤拿了李官一袋黃金。

李官發現後,懷疑黃金被直不疑偷去,不僅訓斥了他一番,還叫他歸還黃金。

直不疑絲毫不為自己辯解,爽快地墊付了一袋黃金。

不久,張官回來,還回了金子,李官才知道冤枉了好人。

李官向直不疑道歉,直不疑根本沒有怪他,說:“我們還是朋友。”

《道德經》中說:“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真正的高人,一舉一動就足以移風易俗,根本無需多說。

身正影直,就不怕人說三道四,白玉無瑕,出於汙泥也不染纖塵。

做人,最大的胸懷,莫過於受委屈時不辯解;最深的厚道,莫過於得饒人處肯饒人。

陶淵明詩:“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無言不辯,是超然物外的瀟灑,也是世間至善的修行。

口業易造,口德難修,高談闊論不如踏實行事,品頭論足不如修養身心。

善者不辯,辯者不善,在人生的這場修行裡,但行好事,莫言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