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唐朝開國皇帝李淵的悲劇是怎樣造成的?

唐朝開國皇帝李淵的悲劇是怎樣造成的?

首先,李淵缺乏一統開國或亂世奮發皇帝拼搏進取的勇氣。其缺乏勇氣,並不只是說李淵私生活問題,譬如,武德年間,李淵一個人的生孩子基本等於三個成年嫡子的總合,真是高產。嚴格來說,這對李唐王朝影響很小。但要說的第一個表現是,李淵入主關中之後,再無戰功。這點很致命,後來,建立十二衛的時候,雖然選擇的大多都是李淵自己的人,少數是李世民、李建成的,但基本等於無。

看看其他開國皇帝或者英主。劉邦,在成為漢王之後打三秦,入彭城,多次與項羽在滎陽一線死磕。雖然有韓信滅西魏,代趙,收服燕國,發兵滅齊。但劉邦作為漢王,一直與項羽正面對決,雖然屢敗卻屢戰。就算稱帝之後,不論是白登之圍還是收拾黥布,也是自己帶兵。曹操,打徐州,打張繡,官渡之戰,赤壁之戰,打漢中,不論勝敗,一直前線領兵。看看宇文泰和高歡,一對冤家長期死磕。看看宇文邕,兩次出兵打北齊,滅了北齊之後,又打算親自帥兵打突厥和平定陳朝,可惜天不假年。

甚至連楊廣這個被李淵諡號為“煬”的反面典型,不論是年輕的時候掛名的兩平江南,北破突厥,還是成為皇帝之後,打吐谷渾和三徵高句麗,哪次都沒拉下來。

而李淵呢,河東之戰,在裴寂慘敗之後,李淵本人親臨準前線,在河東城附近督戰,又派出宗室李孝基打夏縣,就再沒有然後了。而是用激將法讓李世民出來帶兵。作為軍事素質還算過硬的皇帝,難道連親自收拾入侵自己舊地盤的人的勇氣都沒有?整個武德年間,李淵再也沒打過仗。

其次,李淵性格有時會突然急躁激進。在某種程度上,他的激進急躁,擴大了唐朝統一的複雜程度,客觀上增加了李世民的軍功。

其實,不論是歷史上,還是人們的潛意識裡,李淵都是一個保守謹慎的人,這個謹慎與他的經歷和年齡息息相關。謹慎保守的性格一直貫穿了李淵的一生。但是,這不代表李淵隨時都是小心謹慎的,事實上,李淵順風起來比他的小心謹慎更可怕。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李淵試圖放棄隋代建立的雙中心政治結構,取消了洛陽的東都地位,並焚燬宮殿。而且還殺了竇建德試圖削弱關東地區的力量,讓關隴獨大。這個舉措,引來關東反彈,劉黑闥、徐圓朗趁機而起。劉黑闥大敗李績、羅藝、李神通、秦武通、張士貴等人(這個名單不少人都是當時的名將,甚至頂級名將,此時李淵能打的牌就只剩下李靖和李世民),初步恢復竇夏舊境,又聯合突厥,造成新的危機。又一次提高了李世民的功勞。

更麻煩的是,為了鎮撫關東地區,李淵又將洛陽提升為和官職品級中央尚書省相同的陝東道大行臺,變相地恢復了洛陽的地位,且讓李世民來做這個大行臺的尚書令,使他擁有與李淵和李建成抗衡的最重要的根據地。素有野心的李世民則開文學館延攬士人,關東、江南、關隴名士紛紛加盟(一共十九人的十八學士)。雖然之後李淵把陝東道大行臺限制在河南,但結局是“秦王左右多是東人”。

武德五年(公元622年),中原已基本統一。因此代州總管、定襄郡王李大恩,向李淵上表,言去冬今春突厥境內遭遇惡劣的自然氣候,正在鬧饑荒,建議趁機主動出擊,佔據的馬邑。於是,李淵組織兵力,向突厥發動了反擊戰役。平心而論,反擊突厥,解除外患,都是沒有錯的,但在時間上卻是錯誤的。因為,這個時期江南並沒有平定,輔公祏這種名義上歸順的人,心也不服;山東地區也不穩定;更有後來劉黑闥、徐圓朗的反叛;以至唐軍兩次平叛。因此,李淵在武德五、六年間,等於同時進行三線作戰。

武德六年(公元623年),李淵面對羅藝、杜伏威入朝,劉黑闥、徐圓朗被殺的局面,又開始急躁起來。這次表現在二月撤消了“關中十二軍”的建制。估計一部分原因是為了壓制李世民,不過,在突厥外患嚴重的時候,這麼做不是很聰明。結果,在武德八年初,又恢復了六年被取消的“關中十二軍”建制。根據《冊府元龜》“以太常卿竇誕為參旗將軍,吏部尚書楊恭仁為鼓旗將軍,淮安王神通為玄戈將軍,右驍衛將軍劉弘基為井鉞將軍,右衛大將軍張瑾為羽林將軍,左驍衛大將軍長孫順德為騎官將軍,右監門將軍樊世興為天節將軍、右武候將軍安修仁為招搖將軍,右監門衛大將軍楊毛為折威將軍,左武候將軍王長諧為天紀將軍,岐州刺史柴紹為平道將軍,錢九隴為苑遊將軍。”此後張瑾武德九年改任天紀將軍,天節將軍改由羅藝充任。這些人大多數都是老李的人,少數如羅藝和竇誕等是李建成的人,比較肯定的秦王黨就李神通。可以說,李世民在新建的十二衛中,被進一步架空。可惜,大部分的人都有跟隨李世民出征的經歷,對李世民的牽制實在有限。果不其然,在玄武門之變前後也什麼用沒有。參考一下楊廣的江都宮變,李淵的軍隊對李淵的忠誠度甚至不如帶領帝國毀滅的楊廣。

第三,李淵的性格護短,有時甚至缺乏大局觀。比如,李世民的河東之戰,背景就是李唐內部鬥爭武德二年,李淵遲遲未派善戰的李世民出征,並且殺了李世民心腹之一劉文靜,試圖殺雞儆猴。可他偏偏又沒有其他合適的且相信的人選可用。於是,派了自己的鐵哥們裴寂,致使突厥支援的劉武周,在武德二年年中,佔領了山西中部的太原。隨後,在大將宋金剛的率領下,突破雀鼠谷,兵鋒直逼河東地區甚至關中。活生生的把癬疥之疾變成膏肓重病。於是,李世民的軍功中有了著名的河東之役。但是,對於李淵來說,這場戰爭僅僅是重新穩固了關中的東門。一進一退,誰吃虧一目瞭然。

第四,對大臣的信任不足,比如,武德年間,不少人都有“被謀反”的記錄,如李孝恭,劉文靜,李靖,段倫,杜伏威(甚至包括李建成這個太子,在楊文幹事件被李世民借力打力,差點也被謀反。這些人中不少經過調查查無實據沒有處罰)。上面這些人,有的是親戚女婿,有的是王佐之才,連這種人都不寬容。甚至作為太子的李建成都可以懷疑,造成自己把李世民變成他能使用的最後一張牌,結果就是玄武門。

第五,李淵的封賞並不合理。武德年間,很多沒有立下什麼功勞的,封賞都很高,有些甚至被賜姓李,被封為郡王。對比一下李績,自己是名將,也是拿著要地和李密一部分實力投誠,但是,待遇還不如有些封王的胡人。作為“東人”的李績沒意見才是怪事。就能理解為什麼舊唐書寫他們積極參加李世民的謀劃(就算是資治通鑑等也是不肯把李世民的計劃透露給李淵,採取看似中立,實際偏向李世民的態度)。

第六,李淵在應對李世民上進退失據。從人性和父親的角度,體現出李淵也仍然是一個父親,而不是百分之百冷血的皇帝。站在歷史的立場上,李世民上位或許是唐朝乃至中國歷史最幸運的事情之一。但是,站在統治者李淵的立場上,李世民絕對需要被終結。因為,李世民的勢力在當時形成政治上的超級怪獸。

李淵一面念及愛子(李世民確實是李淵最喜歡的兒子之一,史料和碑文證據很多),一面當成政敵。一面想打擊,一面想依靠。不但造成李世民的勢力空前膨脹,成為陝東道大行臺尚書令,益州道行臺尚書令,涼州總管和雍州牧。甚至還包括李世民逐步建立的在突厥內部中的強大關係網。對於這樣的政治勢力,不能迅速終結,而進退失據,站在李淵的角度則是大錯特錯。

這些缺點,造成了李淵的悲劇。他雖然是明君,但他實在也是最憋屈的開國的太上皇。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