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古代王朝興衰,大多隻有300年左右壽命,這其中有什麼規律嗎!

《三國演義》開篇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句名言中的“久”,就是封建王朝的週期。至於有多久呢,我們來看一下中國歷史上個王朝的國祚有多長。

封建王朝的國祚

漢朝(前202年—220年):西漢210年、東漢195年;

晉朝(266年-420年):兩晉共計享國155年,東晉憑一己之力開啟了亂世,這是後話;

唐朝(618年—907年):享國289年;

宋朝(960年—1279年):兩宋共享國319年;

元朝(1271年—1368年):共98年;

明朝(1368年―1644年):共276年;

清朝(1636年—1912年):共276年。

可以看出,自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後,中國所有的大統一王朝,基本上國運都在300年左右,像秦朝、隋朝這種較為短命的王朝,實際上是繼任王朝的奠基者,漢承秦制、唐承隋制,兩晉和元朝是特殊情況,暫且不提。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奇妙的規律呢?這就是封建王朝的弊端所致。

1、人口增長

我們縱觀所有封建王朝,除了幾個特殊的朝代以外,都會發現一個規律,剛剛建國的時候,往往是一段亂世的結束,剛剛經歷了戰火,國家和百姓都窮,百廢待興,皇帝施行輕徭薄賦、休養生息的國策,只要不亂搞,就能博得個“XX之治”的美名,像漢朝文景之治、唐朝貞觀之治,都是這樣來的。

經過修養的國家,百姓生活好了,就會進入鼎盛,還是以漢唐距離,漢武帝是漢朝國力最為鼎盛的時期、唐朝則是經歷了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以及武則天的通知後,在玄宗朝進入盛唐。

盛極必衰,為什麼呢?

中國古代是農耕社會,土地和糧食產量是一定的,但人口是猛增的,這裡我也懶得去查資料了,反正大致上是亂世死掉一大部分人,然後亂世結束,進入新王朝,經過休養,人口開始猛增,糧食不夠人吃了,老百姓吃不飽飯,國家經過興盛之後,各種么蛾子就顯現出來,然後農民起義,亡國了,所以中國古代歷史基本上是這樣迴圈的:

亂世→統一→興盛→滅亡→亂世→統一……

那麼,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嗎?現在社會是解決了,但是封建時代是沒辦法解決的,你說人口多,糧食跟不上,老百姓吃不上飯,歸根結底,其實都是階級矛盾。

2、階級矛盾

道理還是一樣,亂世之後,國家重歸統一,百廢待興,人民開始休養生息。經過一段時間休養之後,市場運作起來經濟就復甦了,日子就好過了。

但是,范仲淹說得好:“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因為古代社會講背景、講門閥,特別是東晉士族興起之後,階級就固化了,唐朝李世民作人口普查的時候,李姓都排不到第一,可見當時社會的階級固化有多嚴重,要不是有科舉制度,普通老百姓永遠沒有出頭之日,而科舉制度真正意義上被完善,還要等到宋朝。

階級固化的社會是怎樣的呢?兼併土地是必然要走的路,本來老百姓還有一畝三分地,但是隨著土地兼併越來越嚴重,老百姓最後的土地都守不住了,辛苦種了一年的糧還養不起家,於是產生了大量流民,同時市場經濟也開始凋敝,社會就開始動盪了。

當一個王朝走到這一步,基本上就該壽終正寢了,但往往會站出來一個厲害的皇帝,強制干預市場經濟,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調控,在一定程度上減緩土地兼併,老百姓也不是閒著沒事愛造反的,能過下去就過下去,於是國家有了復甦的氣象,這一般被稱為中興。

但是改革歷來是一個難題,因為必然會動既得利益者的蛋糕,豪門貴族都是國家上級階層,這一階層的矛盾一旦發生,就不可控了,改革失敗,土地兼併沒有改善,反而變本加厲,市場崩潰,流民四起,餓殍遍地,戰亂就開始了,政權也就滅亡了。

小結

封建王朝的命運就是一種迴圈,不可能有永久的王朝,戰亂是對社會格局的一次重新洗牌,土地和財富隨著戰亂的結束、國家的統一被重新分配,最後土地兼併的過程中,上層越來越富、下層越來越窮,社會矛盾加劇到不可挽回的局面,戰亂就會重新開啟。

晉朝、元朝為什麼特殊呢?因為他們沒有經歷前期準備,直接進入了社會矛盾所以短命,而隋朝,是步子邁得太大,扯著了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