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一千年後,諸葛亮的一條毒計被吳三桂再次啟用,差點滅了清朝

明朝末年,吳山桂開門放滿清入關,大明朝也就在李自成和清朝的裡外夾攻下,不久後就消亡在了歷史的潮流中。

滿清剛入關的那段時間,八旗兵,連漢八旗、蒙八旗加起來也就十幾萬人。而中原、西北、江南,到處都盤踞著實力強大的反清復明勢力。還有李自成他們這些反王。零零散散加起來不下百萬人。滿清面對如此眾多的對手,實在心有餘而力不足。再說關內地域遼闊,也不是幾十萬的清兵就能把持的過來的。

在這個時候,許多前明降將就發揮了他們的巨大作用。這些降將為了自己的功名富貴,盡心盡力地為清朝開路先鋒,為清朝統一大業立下大功。事後吳三桂、耿精忠、尚可喜等人均被封爵。

清朝一統以後,這些降將依舊手握重兵、稱霸一方,清朝的皇帝怎麼會答應?畢竟降將嘛,昨天你可以背棄前主,說不定哪天就會反咬新主子一口。所以清朝的統治者一心想剝奪他們的兵權。但是吳三桂等人也不是蠢人。他們深明只有手裡有兵權,自己地位才會穩如泰山,所以這些降將是絕不肯在兵權問題上退讓半步的。

兩方意見達不成一統,自然而然就會針鋒相對了。於是在1673年,當時的康熙只是個19歲的少年,而且沒有任何軍事鬥爭經驗。但是吳三桂就不同了,他是身經百戰、狡詐如狐的沙場老將。

戰場上,吳三桂兵分兩路,他自己率領大軍,從西南一路南上,直撲北方。而吳三桂的心腹干將王輔臣,則在西北的平涼地區起兵進取關中,準備從關中出兵,一路東進。吳三桂的這一計策和當年諸葛亮的隆中對如出一轍。

諸葛亮的毒計就是厲害,戰爭剛起,以吳三桂為首的藩王一方就佔據了絕對的優勢。清朝人心惶惶,滿人王公貴族已經做好了捲鋪蓋逃回關外的打算,漢人大臣則暗中與吳三桂書信往來,忙著給自己留後路。康熙已經陷入絕望狀態。吳三桂的這次出擊,可謂是把差點把清朝給覆滅了。

但是誰知道吳三桂只想著蠅頭小利。他劃江而治,給了清朝巨大的反敗為勝的機會,最後三藩兵敗,康熙穩坐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