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郭沫若不僅僅是位大詩人,還是有名的歷史學家,他有哪些成就?

林徽因跟梁思成夫婦我們很熟,拋開那些亂七八糟的花邊新聞來看,這兩位對於中國建築行業的貢獻無疑是巨大的。郭沫若不少人也很熟悉,雖然私生活方面挺遭人詬病,不過就才華而言,的確是中國詩歌的領頭人之一。

但是很少人知道,郭沫若不僅僅是位大詩人,還是有名的“歷史學家”。這裡的歷史學家為什麼要打上引號?因為他在理論上對歷史的研究,的確是非厲害,他有著非常崇高的學術地位,在歷史學、考古學、古文字學、古器物學上面都有很深的造詣。

但理論知識強悍不代表他的一些做法是正確的,比如說他當年在沒有良好的條件下,強行要拆明皇陵,拆不了朱棣的皇陵就像萬曆帝下手,雖然出土了冠絕古今的金冠,以及找到了很多珍貴的金絲玉帛、古玩字畫,但他卻壓根不注意文物保護工作。

不僅導致萬曆帝的陵墓因受到過多氧化,很多珍貴文物再也無法復原;甚至將萬曆帝的棺槨很隨意的丟在院落中,兩三年了都不管不問,導致萬曆帝的棺材板被附近村民拿去當柴火燒,萬曆帝的屍身也因此損毀。

但此後他依舊不知悔改,還想重蹈覆轍去拆了武則天的陵墓。但他對明定陵文物的破壞實在是太大了,國家因此下令“十年內再不拆任何皇陵”,千古第一女帝的陵墓才得以保全,不然這下場,估計跟萬曆帝差不多。

拆不了皇陵,郭沫若就把視線轉到了其他地方上,比如說北京城的古城牆。北京古城牆始創於元代,建成於明代,完善沿用於清代,風風雨雨經歷了700多年,卻沒想到成為了建國後發展交通的最大阻礙。

這裡就不提當初修建如今的北京時,摧毀了多少古建築了,我們常說的“九門提督”,掌管的就是內城的9個城門,這也是古城牆的一部分。清朝時的古城牆共有“內九外七皇城四”20個城門——內城九門、外城七門以及皇城四門。而如今,北京明城牆遺蹟僅餘兩處,崇文門至東南城角樓一段是現存最長的一段明清北京城牆,全長僅1540米。

而當初一力主張要拆除北京古城牆的,正是郭沫若。他憑藉著自己在歷史學以及文壇上的崇高地位,完全不顧林徽因、梁思成夫婦的反對,就是要拆古城牆,為首都交通讓行。但其實當時梁思成已經跟另外一位建築專家陳佔祥提出了“梁陳方案”,也就是在北京城在建造一座新城,將長安街作為新舊兩城的通道,新城是政治中心,舊城則是歷史博物館。

但這份提與1950年2月,的《關於中華人民政府行政中心位置的建議》,在以郭沫若為首的“拆除派”的反對下,最終沒有透過。1952年,北京外城牆陸續被拆除,梁思成痛心疾首,林徽因氣到哭泣,卻始終無力挽救。

到了如今,等人們終於想起我們的古建築,想起我們的古城牆,想起我們的歷史遺蹟時,他們早已消散在歷史中,後悔莫及;如今我們只能在繪畫作品中,懷念那些逝去的歷史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