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古代兩軍交戰後,為何士兵汗流浹背也不脫盔甲你看常遇春咋死的!

我們都知道在冷兵器時代,士兵們的在戰場上最後一道防護工具就是身上的盔甲。而盔甲大都是笨重又不透氣的金屬製成,士兵在盔甲中大都很熱。但在戰場上,即使是汗流浹背了,也不能將盔甲脫下。

究其原因這和盔甲的製作有關,一件可以防刀劍的金屬盔甲,裡面必須加上厚厚的內襯來緩衝敵人打擊盔甲所帶來得劇烈衝擊,同時也需要減輕金屬本身對人體的摩擦。所以中國的盔甲,大多在裡面還會穿一件棉甲。

中國棉甲的製作,往往是要取7-10斤的棉花。然後反覆的入水,晾曬,壓實,將棉花的蓬鬆感完全去掉,將其層層壓制。最終形成的棉甲會僅僅貼合住盔甲,但同時也會失去紡織物本身必定擁有的透氣性。

將這樣的棉甲穿在內,盔甲罩在棉甲之上,才是一個士兵上戰場最好的防具。更不用說金屬盔甲珍貴,有些士兵甚至還會在盔甲的外面再罩上一個棉甲來保護。所以想想一下,一個將士2在戰場殺敵,身上至少要捂上七八斤的大棉被,是不是很有畫面感?

更不用說這樣的棉被,還是完全不具有透氣性的,換句話說就算是“捂著”了。所以在古代的軍營內,一種可怕的疾病就沒有消失過——卸甲風。相傳明朝的開國大將常遇春之死,就是因為卸甲風。

五代十國時期有萬夫莫開之勇的李存孝,就曾因戰後立刻褪下鎧甲而患上了“卸甲風”,幸而最後好了。但明朝的大將常遇春就沒有這麼幸運了,洪武二年(1369)的七月,正值壯年的常遇春卻於柳河川一代暴斃,而其暴斃的原因就是因著患上了卸甲風。

而所謂卸甲風就是因為將士們穿上厚厚的鎧甲,在戰場上奮力作戰。身體必然散發出巨大的熱量和汗液,但其鎧甲內卻密不透風。想象健身房內的暴汗服,再在暴汗服外加上一層羽絨服,這就是將士們在戰場上體會的感覺。

鎧甲的密不透風導致將士們無法將自己的汗液及時排出,再加上戰場上生死之間腎上腺素狂飆,心跳加快。這種情況之下,將士們下了戰場後便一個個都急於卸甲涼快會兒。但猛然卸甲後吹風,汗液的急劇蒸發會導致身體的溫度自高到底極速下降。

身體手冷也會導致血管收縮,可心跳驟然由快到慢,很容易就會患上腦卒中。以古代的醫療手段,根本就沒有辦法對付腦卒中這種可怕的疾病。因此“卸甲風”這種疾病,也就成為了軍營中極為可怕的一種疾病。

當然在現代也有不少類似的疾病發生,比如說在大量運動後立刻去吹電扇或者進入冷空氣強的房間,也很容易導致“卸甲風”的發生。而這種情況在中醫中也有解釋,也就是所謂的風邪入侵,中醫著作《傳家寶》中就有這種記載:

“風邪之傷心也,入筋透骨,如油拌麵,進易出難。所以古語云:‘避風如避箭’,極言其害大,謹防也。”

所以大家若是極熱的情況下要降溫,千萬不要一下子就去吹風扇吹空調。可以先喝點涼開水,或者是用溫水擦身降溫,等身體的溫度降下來了,再去吹風扇也不遲。而雖說這盔甲很容易導致將士們患上卸甲風,但也沒有哪個士兵是不願意穿盔甲的。

紡織物盔甲雖是不透氣,但其與鐵甲結合起來帶來的防禦效果提升是巨大的。所以將士們寧願冒著悶熱又笨重的體驗感,也要穿上盔甲再去作戰。只不過事後會不會卸甲風,就看這將士貪不貪涼了。大部分的將士為了生命著想,下戰場後即使汗流浹背也不會立刻脫下盔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