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作家朱自清,僅憑一篇散文,就成功挽回了失和多年的父子關係

家人和睦相處,是各個家庭都想擁有的理想狀態,因此,如何妥善解決家中已經發生的矛盾,就顯得非常關鍵與重要。

今天就向大家說一個巧妙解決家庭矛盾的故事,說的是:中國現代作家朱自清,僅憑創作了一篇散文,就成功挽回了自己與父親失和多年的關係。

下面就來敘述這一故事,並順便談談這個故事給我們的啟發。

一.封建禮教基礎上的父愛,埋下隱患

1898年11月22日,朱自清出生在江蘇省東海縣(今連雲港市東海縣平明鎮)。他6歲隨家人遷居揚州。在那裡度過了童年和少年時代。朱家是書香門第,朱自清又是家中長子,父親朱鴻鈞一方面對這個長子特別寶貝,盡力給他提供豐厚的物質條件,另一方面,父親對他寄予了極大的期望,尤其在學業上對他管教甚嚴。

朱自清很小的時候,科舉制度剛剛廢除,新學初步興起,父親擔心新式學校的教學內容和效果不理想,便把朱自清送到同鄉舉人家裡學習詩詞和古文。在對待朱自清的教育上,父親更是一向嚴苟。一次,父親對朱自清沒有按要求完成作文非常生氣,竟一把火把朱自清的作文字燒了。

朱自清對父親這樣的管教一時很不接受,但又懼怕父親的威嚴,只好認真求學。就是在父親這樣嚴苛的督促下,朱自清在古詩文和國學方面打下了非常堅實的基礎。這為他後來成為知名作家、高校教師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然而朱鴻鈞又是一個封建倫理觀念根深蒂固的家長,三綱五常、父為子綱的思想成為他處理親情關係的守則。他愛朱自清,卻不能與兒子太過親暱,因為擔心影響父子之間的尊卑關係。在孩子面前,他表現得板正莊重,不苟言笑,這樣的親情含蓄而若即若離。

1912年,朱自清14歲時,父親就給他定了親,對方是揚州名醫的獨生女武鍾謙。朱自清18歲中學畢業,剛考取大學就與武鍾謙結了婚,婚禮辦得隆重而體面。那時朱家的財力境況已大不如前,為辦這場婚禮,父親可以說是竭盡了全力。

但是,這種在封建禮教基礎上建立的父愛,卻給未來的父子關係埋下隱患。

二.因新舊觀念碰撞,父子失和

1916年夏,朱自清考入北京大學預科,第二年,父親失業賦閒在家無收入,造成偌大的家庭一下子失去了經濟來源,只能靠舉債度日,生活變得困頓拮据。朱自清得知家庭困難後,他決定儘快完成學業,早日為家庭承擔重任。

四年後,朱自清為減輕家裡負擔,從北大提前畢業,他在浙江第一師範教習一段時間後,就返回母校揚州八中任職。不久,就升任教務主任,有了穩定收入後,朱自清終於能為家庭出力了。但就在此時,父子間卻發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

父親憑藉與校長的私交,未打招呼就直接取走了朱自清當月的薪水。這件事成為父子矛盾的導火索。朱鴻鈞覺得父親花兒子的錢是天經地義,即便方式有不恰當處,也沒什麼可計較的。

朱自清當然也明白自己身為長子,有責任負擔家庭開支,然後他不能接受的是,父親不把他當作一個平等的個人對待,而是作為一個封建專制家長企圖完全掌控他。

在北大接受過新思想薰陶的朱自清,被父親的行為徹底激怒了,而在父子摩擦衝突期間,父親的妾侍又從中挑撥,使得矛盾愈演愈烈。導致朱自清憤然離開揚州,前往寧波、溫州執教,三個月後,他將妻兒接走,徹底脫離父母的管制。父子倆從此失和。

三.一篇散文,挽回了失和多年的父子關係

1925年10月,朱自清在北京大學任教期間,接到兩年多不相見的父親自揚州寄來的一封家信,信中寫的就是後來散文中引用的內容:“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厲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

畢竟父子之間生來就有血濃於水的親情,當朱自清看到父親的來信後,不禁悲從中來,回想著八年前自己離開南京到北京讀書,父親送他去浦口火車站,與其離別的情景,他提筆一鼓作氣寫下了那篇不朽的佳作《背影》。

《背影》一篇回憶性散文。這篇散文敘述的是作者離開南京到北京上學,父親送他到浦口火車站,照料他上車,並替他買橘子的情形。在作者腦海裡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父親替他買橘子時在月臺爬上攀下時的背影。作者用樸素的文字,把父親對兒女的愛,表達得深刻細膩,真摯感動,從平凡的事件中,呈現出父親的關懷和愛護。

直到朱自清創作《背影》3年後,在老家揚州,已經59歲的父親朱鴻鈞從報紙上看到了《背影》這篇文章。他讀完這篇文章後老淚縱橫,理解了兒子朱自清其實對自己是滿滿的愛。父子之間只不過是因所處不同時代受新舊思想的影響,從而缺乏有效地溝通罷了,父子之間的愛其實是永恆流淌在相連的血脈之中的。

父子之間的誤會至此冰釋。朱鴻鈞不再責怪朱自清的“不孝”,還不時去信鼓勵他,要朱自清努力工作,勿過多牽掛於老家。他在朱物華(朱自清的弟弟)陪伴照顧下,安度晚年,1945年病逝於揚州,終年76歲。

而朱自清則開始專心於自己的事業,最終成為中國近代集大成的散文大家,知名的詩人、學者和民主戰士。

四.筆者感悟:

中國現代作家朱自清,僅憑創作了一篇《背景》的散文,就成功挽回了自己與父親失和多年的關係。他的經歷啟發我們:

父子之間生來就有血濃於水的親情(其他關係親情同樣如此),永遠不會無法調和。朱自清應用他真摯的感情;結構嚴謹、筆觸細緻的高超創作手法,不僅創作了《背景》這篇名著,而且成功地挽回了他與父親的親情關係,令人敬佩與讚賞。

本文由“老wu侃國學今用”原創,歡迎關注,共同學習,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