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情僧不情:賈寶玉與甄寶玉,究竟誰是真正的石頭?

紅樓夢的作者,十分高明,他不但忽悠了當時的大清朝廷,以此躲避文字獄,同時,也忽悠了二百多年來的眾多讀者,特別是紅學研究者們。讓眾多學者,朝著考證作者、索隱史實這兩個方向努力,誤入歧途。

關於紅樓夢之作者,“成果”眾多,如曹雪芹,任過江寧織造的江南曹家之後人;納蘭性德,冒闢疆,吳偉業等等。

索隱派呢,成果也很可觀,有人認為紅樓夢影射的是大清宮闈秘史,有人認為是明亡清興的歷史。

後人之所以中毒這樣深,在歧路上走得這樣遠,皆是著了作者的道兒。紅樓夢的作者,絕不是曹雪芹,而是批評石頭記的脂硯齋,善男子已在前文中闡述過這個觀點,不再贅述。同時,脂硯齋姓甚名誰,年代籍貫,已不可考,會永遠成謎。

第二個,為什麼索隱一派,總是有人前赴後繼呢?這也是作者的忽悠之功。索隱派認為紅樓夢影射史實的理由,就是書中的“真事隱”和“假語存”。他們認為,紅樓夢的作者,隱去了一些真事。

其實,這還是作者設下的圈套,也是因為我們沒有讀懂作者所說的“真假夢幻”之意。下面,善男子就來分析一下紅樓夢書中所謂的真與假,看後,大家就會明白,作者根本沒有隱去什麼“真事”,其所用的,也不是什麼“假語”。

紅樓夢一書,開篇是甄士隱與賈雨村,結尾也是此二人。甄士隱夢幻識通靈,賈雨村風塵懷閨秀,這是第一回。甄士隱詳說太虛情,賈雨村歸結紅樓夢,這是第一百二十回。

甄士隱,名費,字士隱。賈雨村,名化,表字時飛,別號雨村。賈化,其實就是假話,甄士隱就是真事隱,這樣的諧音解釋,是不錯的。開篇的那段脂批,也證明了這一點:

此開卷第一回也,作者自雲:因曾歷過一番夢幻之後,故將真事隱去,而借通靈之說,撰此石頭記一書也,故曰甄士隱云云。

……雖我未學,下筆無文,又何妨用假語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來……故曰賈雨村云云。此回中凡用夢用幻等字,是提醒閱者眼目,亦是此書立意本旨。

既然作者自己都這樣說了,那紅樓夢一書背後,肯定有一段真人真事,書中肯定有所暗示。

其實,善男子以為,無論是脂硯齋,學是紅樓夢小說原文,有些話是真,有些話則是假;有些話是作者真實心跡,有些話則是假言假語,擾亂讀者視聽;有些話看似高深,充滿哲理,實則漏洞百出,經不起推敲。

總之,我們要在這真真假假中,仔細辨別,方能明白作者真意。否則,便會誤入歧途,在考證作者、索隱史實上浪費精力。

雖然作者在開篇說,隱真事,存假語,但是,作者也在書中其他地方,反覆提及一點:根本無所謂真假,一切皆是夢幻。

那補天不成的頑石,靜極思動,凡心熾盛,聽那一僧一道言及人世繁華,便想去歷練。可那僧道是怎麼說的:

那紅塵中卻有些樂事,但不能永遠依恃,況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磨八個字緊相連屬,瞬息間則又樂極生悲,人非物換,究竟是到頭一夢,萬境歸空,倒不如不去的好。

到頭一夢,萬境歸空——這才是此書之本旨,也是作者披閱十載,想要表達的真意。

然後,那僧又大展幻術,將一塊大石,變成一塊鮮明瑩潔的美玉。大家注意,是大展“幻術”,而幻術所變之通靈寶玉,在人世間,人人視為寶物,視為命根子。世人豈不是同樣生活在夢幻之中而不自知?

紅樓夢中所謂之真假,非真非假,人生皆是夢幻,因為此書,本就是寫人情,以證佛法。楞嚴經上說,真妄同二妄。我們所認為之假,是假,我們所認為之真,同樣是假。一切皆是夢幻,所以才說“罪福皆是幻”,所以才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或許有人以為,說紅樓夢是證佛法之書,有些拔高。其實,這也非是善男子胡說,書中自有根據。

那石頭在人世經歷一番之後,回到大荒山,把自己的經歷,刻在了石頭上。空空道人路過,將石頭上的字,“從頭至尾抄錄回來,問世傳奇”,後面的話,很重要:“從此因空見色,由色生情,傳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為情僧,改石頭記為情僧錄。”

空,色,情,情,色,空,這就是空空道人悟道、反歸本源的過程,也是佛法中的道理。依佛法說,每一個人,都是一顆心,一個靈識,最初的本源,便像那頑石一樣,無知無覺,後來通了靈性,才會凡心大動,入紅塵歷練。

頑石無知無覺的最初狀態,便是佛法所謂的明心見性、證到本源的境界。修道成佛,便是要回到最初那個無知無覺的狀態。

而我們現在每一個人,就如同在溫柔鄉中的通靈寶玉,忘了自己,為外界所迷。

忽然動了凡心,便是有了空與不空的概念,有了時間的概念, 接著有了物質世界,也就是佛法中所謂的色。然後是有情(生命)與無情(非生命)之別。

而空空道人,在看過石頭記之後,傳情入色,自色悟空,他又證到了本源,明心見性,回到了最初的狀態。他悟道,皆是石頭記一書之力,所以,才會將此書改名為情僧錄。也正因為此,善男子才會說,紅樓夢是以人情來證佛法之書。

萬境歸空,到頭一夢,便是人生的總結。那石頭在花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受享幾年,又回到了青埂峰,重歸寂靜。這說明什麼?還是佛法中說的,一切皆是夢幻。賈寶玉說:“你們是大家彼此,我卻是赤條條來去無牽掛”,正是此意也。

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就會懂得,紅樓夢中所謂的真假,無所謂真假,一切皆是夢幻。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不就是這個意思嗎?

為什麼書中要寫個警幻仙境呢?這是作者在警示讀者,一切皆是幻境。書中既已有一賈寶玉,為何又寫一甄寶玉?既有賈家,為何又寫一甄家?可惜寶玉不曾領悟警幻仙子之用意,你我亦未明白作者之苦心。

讀罷紅樓夢,我們還非要分辨個真與假,非要弄清真正的作者是誰,後面暗示的真人真事是哪個?豈不可笑?

其實,紅樓夢開篇那段脂批,已是漏洞百出,脂硯齋是在告訴我們,所謂的真事假語,不可當真。我們再看原話:

此開卷第一回也,作者自雲:因曾歷過一番夢幻之後,故將真事隱去,而借通靈之說,撰此石頭記一書也,故曰甄士隱云云。

這句話邏輯上就說不通,既然作者經過了一番夢幻之後,夢與幻,都是不真實的,可他又說“故將真事隱去”,這不是矛盾之語嗎?夢幻之事,本就非真,你又能隱去個什麼呢?

這段脂批的最後一句,方是作者之心聲:

此回中凡用夢用幻等字,是提醒閱者眼目,亦是此書立意本旨。

這句才是作者的真心話,大實話。可惜的是,我們卻自作聰明,以為作者是在此地無銀三百兩,結果和王熙鳳一樣,為聰明所誤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