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慢讀春秋左傳 隱公九年 盟約就是用來撕毀的

【經】九年春,天子使南季來聘。三月癸酉,大雨,震電。庚辰,大雨雪。挾卒。夏,城郎。秋七月。冬,公會齊侯於防。

有三條無傳的解釋下

一:“九年春……季來聘”:這年春天,應該是元月,大周天王讓大夫南季來魯國聘問。上國到下國訪問用“聘”字,如果用“朝”字那就是要出大事的,之後我們會遇到。

二:挾卒,也有做俠卒。三月份,挾去世了。挾是魯的大夫。能在春秋經上留名的至少是大夫級別,而且這個挾是魯國公室出身。

三:秋七月,我再次解釋下。春秋經上秋天沒有記載任何事,但為什麼又要把秋天寫上?春秋經這樣寫是在表示,我(春秋經)不是偷懶沒有記秋天發生的事,實在是秋天沒有什麼事值得我提筆寫的。

【傳】九年春,王三月癸酉,大雨霖以震,書始也。庚辰,大雨雪,亦如之。書,時失也。凡雨,自三日以往為霖。平地尺為大雪。

譯:隱公九年春天,周曆三月癸酉(十日),大雨成霖,還有雷震。春秋經記載了開始的日期。庚辰(十七日),下了大雪,也是記載了開始的日期。春秋經為什麼記載這些事情呢?那是因為這些事情違反了時節。一旦下雨,連續下三天以上的叫做霖,平地的雪深高達一尺的才能稱之為大雪。

注:已經是三月份了,還下大雪,而且是一尺深的大雪,老天爺可能了是抽,這雪下的不時啊!

夏,城郎,書,不時也。

譯:夏天,在郎這個地方築城,春秋經為什麼要這件事呢?是因為不符合時節。

注:城某地就是在某地築城。這個郎地和隱公元年費伯所築的郎城不是同一個地方,今年這個郎城在靠近魯國都城的地方。這時候應該是四月份,現在應該是農忙的時候,卻徵集民眾去築城,簡直是亂搞。春秋經寫出這件事了就是在貶斥當政者,這也是所謂的春秋筆法。

宋公不王。鄭伯為王左卿士,以王命討之,伐宋。宋以入郛之役怨公,不告命。公怒,絕宋使。秋,鄭人以王命來告伐宋。冬,公會齊侯於防,謀伐宋也。

譯:宋國的國君不朝見周王。鄭莊公剛好是周王室的左卿士,於是便以周王的命令討伐宋國。而宋國在遭到入侵時,宋國國君因為入郭之役怨恨隱公,沒有派遣使者來我國(魯國)通報,這讓隱公很生氣,以是斷絕了和宋的外交關係。秋天,鄭國人把周天王討伐宋的命令傳達到了魯國。冬天,隱公和齊國國君在防地會面,圖謀攻伐宋國。

注:所以說條約就是用來撕毀的。去年齊、宋、鄭、衛剛剛盟會休戰,魯國也宣佈支援和平,而今年鄭國就對宋國下手,齊國也在背後支援,魯國一看形式對宋不利,就再次拋棄了宋國。中原大地戰火再起。春秋為什麼亂?其中一點,諸侯之間無視周天子屢次會盟,又屢次敗盟,最終諸侯們將自食惡果。

入郭之役見隱公五年。

防地疑似枋(祊)地。

戎侵鄭,鄭伯御之。患戎師,曰;「彼徒我車,懼其侵軼我也。」公子突曰:「使勇而無剛者嘗寇,而速去之。君為三覆以待之。戎輕而不整,貪而無親,勝不相讓,敗不相救。先者見獲必務進,進而遇覆必速奔,後者不救,則無繼矣。乃可以逞。」從之。戎人之前遇覆者奔。祝聃逐之。衷戎師,前後擊之,盡殪。戎師大奔。十一月甲寅,鄭人大敗戎師。

譯:冬天北戎入侵鄭國,鄭莊公帶著軍隊前去抵禦。鄭莊公在陣前感到優患,說:他們大多是徒兵(步兵),而我們都是車兵(戰車為主)。恐怕他們侵襲我們側後方。公子突說:“讓一些勇敢卻沒有毅力計程車兵,進攻北戎之後趕緊逃離。國君您在設下三路伏兵等待戎人。戎人的軍隊輕率而且沒有秩序,貪心又不團結,打勝了啊爭功互不相讓,打敗了啊互不相救。前面的看到財物只顧爭搶,而一旦遇到埋伏,就一定會迅速的逃亡。後面的不會救援,就會沒有援軍了。這樣子我們的謀劃就成功了”鄭莊公聽從了。北戎走在前面遇上伏兵的果然趕緊的逃亡,祝聃追擊他們,把北戎夾在中間,前後夾擊,消滅了他們。在後面的北戎軍隊潰逃了。十一月的甲寅,鄭國軍隊追上了潰逃的北戎人,將他們又殺的大敗。

注:這裡是左傳第一次詳細的記載了戰爭的過程,有別於之前的某某敗某某那麼簡約。戰鬥的過程十分的精彩。鄭國先以詐敗拉長了戎人的戰線,又以伏兵將戎人一分為二,而後又根據戎人不互救的陋習,集中優勢兵力消滅其一部,最後在擊敗剩下的戎人。可謂是環環相扣。

鄭國的公子突也第一次顯示出了他的軍事才能。

在這裡請記住祝聃之名,他將一箭射落周天子威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