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著名畫家「樊林」黃土地系列作品欣賞

樊林,1939年生,山西原平縣人。1966年畢業於西安美術學院國畫系。師從劉文西、陳光健、陳瑤生、羅銘、鄭乃珖諸先生。藝術思想創作道路深受以石魯先生為代表的長安畫派的影響。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市女畫家聯誼會會員,中國連環畫出版社、人民美術出版社編審。1994年出版《樊林畫集》。1996年,2007年分別在北京、廣州舉辦“蕭萬慶、樊林伉儷畫展”。2004年由人民美術出版社主辦在國際藝苑舉辦《樊林山水畫展》。其作品渾厚朴實,並富有意趣和時代感。她主編並參與創作的《詩情畫意》獲全國首屆圖書評獎銅獎,全國婦女兒童優秀圖書《日月花杯》最佳圖書獎。《黃河九曲度萬壑》被中國畫研究院收藏,作品《北國風光》(丈二)被人民大會堂收藏,2015年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中國近現代名家畫集一樊林》。樊林及其子蕭鵬

《鄉情》之一 68×90cm 1995年

《故鄉》 70x90cm 1993年

《綠塬牧歌》 45x70cm 2020年

讀《樊 林 畫 集》

文/長 城1994年 4 月,中國連環畫出版社出版的《樊林畫集》,共收入畫家 1990 至 1993年的山水畫新作 24 幅。瀏覽之間,獲益良多。尤其是女性馳騁於雄渾之間,最令人感奮。畫集給我的第一印象是∶石魯大師那壯懷與雄渾粗獷的精神又復活了。年屆知天命的樊林能將那溝溝壑壑、高低相類的黃土塬,表現得如此蒼雄而氣勢恢宏,將它的陽剛之美,質樸的品格,表現得如此淋漓盡致,簡直難以讓人相信!這冊畫集,題材專一,風格鮮明。經畫家自選的這些不多的作品,百分之九十都取材黃土高原,這說明了什麼呢?畫家在“自序”中作了回答∶是黃土地孕育我成長,是大自然陶冶了我的心靈,是對故鄉深沉的愛給予我創作的激情。她的根,深深地紮在黃土地裡;她的愛,也濃濃地傾注在這片土地上。記得大學讀書時,她曾三番五次地到陝西寫生;每次返回原平故里,都不輟手中的畫筆;連她那孩提時代各種美好的回憶——連綿起伏的山巒、縱橫交錯的溝壑、高亢豪放的信天游、遍染秋塬的紅高粱……無時不迴盪在她的思緒裡,魂牽夢繞而沉浸其中。筆墨浩蕩,發端於心;情趣濃烈,萌始於愛。譬如《故鄉》,那排列有序的紅高梁,掩映著坎坷的羊腸道;那滿山遍野的豐收果,鑲嵌著散落的窯洞人家;月柏草風,沿門綺合;日華雲翳,時明時暗;幽谷流煙,共霄雲而舒展;園圃掛果,並菜葵而雜陳——這就是畫家的故鄉。懷戀故鄉,確實是人們共有的一種特殊感情與心理。然而像樊林這樣久居首都卻始終熱戀著故土,實是難能可貴的。她寫道“它看似貧瘠、冷寂,卻似靜而動,似無聲而有聲,蘊蓄著無窮的生命力,呈現出勃勃生機。我彷彿感觸到它那脈搏的律動。每當我沉浸其中而不能自已時,奮筆作畫,方似進入一種心手相應、物我交融的狀態。”這冊畫集,體現了“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創作原則。五嶽擎天,或雄或秀,或奇或險,古今墨客愛莫能捨;而黃土高原,如無感情根基的話,則會感到跌宕無序,荒漠枯燥,故古往今來,為之提筆者寥寥。畫家樊林,鍾情既久,愛之尤深,不顧盛暑寒冬,一頭撲進黃土高原的懷抱,竟長達三十餘載,將那神秘難測的黃土魂,溶之於胸,化於毫端。譬如《秋塬》和《九曲黃河》兩幅,雲煙繚繞於溝壑,禾果點綴於陵塬,或用開合,列群山於左右;或平面構成,布田疇於峰巔;主次分明,映帶有序;鉤玄理微,曲盡其變;規模宏麗,氣象清新。其法度,師古不泥;其,異彩可擷。這正如陸機所云∶“趨時必果,乘機無法;望今致奇,參古定法。”沒有非凡的膽魄、超人的慧眼,出眾的才華,恢宏的氣度與堅韌不拔的毅力,是難以創造出如此獨具特色的藝術來的。故考其成因,約略如下∶絡繹黃塬,以表其衝騰宇宙之心;縱橫溝壑,以見其馳騁無疆之意;性本剛,故健壯而不虛;情至柔,故強悍而涵溫;積年綺粹,方能出一朝之清廓,放膽賦魂始見其標異之風采∶情附於物,雖遠而著;神藏於形,雖近而幽。總之,愛故鄉、天人合、性情真、作風實、功力深、品位高,故其宏博、沉雄、質樸、凝重、曠達、剛拔、寬厚與偉岸之氣,雖繪於咫尺之內,卻妙於筆墨之外,亦為畫壇昭然增峻也。

《月是故鄉明》 66x132cm 2011年

《朝牧》 43x40cm 2014年

《童年的記憶》 68x68cm 2017年

《家住黃土高坡》 68x68cm 2017年

《秋韻》 69x45cm 2020年

《鄉情》之二 68×68cm 2001年

《綠塬》 68x68cm 1995年

《金土地》之三 121x120cm 2003年

《金土地》之二 125x123cm 2003年

《莽塬金秋》133x133cm 1999年

《朝輝》66x66cm 1999年

《宜川人家》 67x67cm 1991年隨筆:我的家鄉是晉北典型的黃土高坡,我十歲前在農村長大,我父親和叔父都當店員,長年在外,家裡主要勞動力是祖父,我和哥哥就成了重要幫手。點瓜,種豆,鋤草,秋收時送莊稼。我很喜歡秋收景象金黃的穀子,殷紅的高梁,粉白的蕎麥花,大地仿似錦繡地毯。在西安美院附中及學院求學近十年,又到了距西安三十多里的八百里秦川的興國寺鄉間。常年面對神和塬,遠眺終南山,這是我的第二故鄉。我的童年和青年有二十多年時間生活在鄉間,我和黃土地結下不解之緣。我摯愛黃土地雄渾而粗獷的神韻和質樸無華的品格,黃土地看似貧瘠冷寂,卻似靜而動,似無聲而有聲,蘊蓄著無窮的生命力,呈現出勃勃生機。我彷彿感觸到它那脈搏的律動。

更多藝術家資訊,歡迎關注“望辰文化”公眾微信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