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李白“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中的拂衣何意?詩詞大會高手答錯

還記得《中國詩詞大會》的冠軍雷海為說,他之所以愛上詩詞,就是因為無意中讀到了李白的《俠客行》。“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李白用幾句詩詞,就寫出了大唐的任俠之氣。後來金庸索性用這首詩,命名了自己的小說,可見其受到的認可度有多高。

所以在說本期詩詞大會的題目前,讓我們再讀一次這首詩:

《俠客行》(節選)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閒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不用看全詩,只這前半部分我們就能感受到那股俠氣。按說這麼有名的詩作,大家理解起來應該不難,但偏偏在詩詞大會上攻擂選手硬是答錯了。要知道能到臺上攻擂的都是品詩高手,這就讓人很不解了。我們來看看這道題:

李白詩“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其中“拂衣”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態度?

A。功成身退 B。憤然離去 C。潔身自好

攻擂選手答的是B選項,他的解釋是:按李白的個性來說,他應該不像是一個會功成身退的人,所以憤然離去更適合他嫉惡如仇的性格。

事實上,答案應該是A選項。其實這並不難理解,因為後一句已經寫了“深藏身與名”,就是指事成之後,連姓名都不留下,這也符合燕趙俠客的行事作風。很顯然,這位選手會答錯,是被所謂的“李白的個性”給困惑住了,他認為李白不是一個放得下“身與名”的人。

對於李白的個性,近些年很多詩詞鑑賞人士都做了深度的剖析。到了最後,甚至由剖析變成了調侃式的趣解。

比如讀了李白的《東山吟》,就認為李白性格乖張,帶著歌姬去名士謝安墳頭喝酒、跳舞,頗有種“小人得志”式的模樣,這是大不敬。比如讀了李白寫給楊貴妃的“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就認為李白就是一個媚俗之人,詩歌成了他溜鬚拍馬的工具。比如讀了李白晚年在獄中寫的求情詩《獄中上崔相渙》,就認為他其實並不灑脫,只是個貪生怕死之徒。

正是受了這些鑑賞的影響,李白灑脫、飄逸的詩仙形象,在很多人心裡多了一份“俗氣”。這也正是詩詞大會這位攻擂選手,認為按李白不會有“功成身退”式的俠士精神的根源。對於這種種對李白的解讀,筆者無法苟同,理由有三:

首先,對於一位詩人性格的判定,咱們決不能單從某一首詩得出結論。李白平生存詩千首,千年來古代文人給他貼的標籤一直是“灑脫”、“浪漫”,就是因為他們是把這些詩當成一個整體來看的。雖然這千首詩裡有一些為求官寫的應酬詩,但這並不影響其一生的主色調。《將進酒》、《月下獨酌》、《俠客行》之類的作品,仍佔大多數,咱們不能犯了以偏概全的錯。

其次,對李白詩的一些所謂的“媚俗”之作,其實很多人的理解並不深刻。比如他為楊貴妃寫的那幾首《清平調》,如果純粹地把它看成吹捧楊貴妃的詩作,則顯然小看了詩仙。詠美人一直是古典詩詞中的大題材,這幾首詩以花喻人,甚至用上了與漢宮的對比寫出了盛唐之氣,它的核心其實並非媚俗,而是盛唐。這幾首詩,宋、元、明、清的諸多文人,也都是極為推崇的。

最後,李白的人生觀其實一直是變化著的,這一點和我們一樣。年輕時他好任俠,寫下了很多遊俠詩。中年不得志時,他常借酒消愁,寫下了很多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名篇。生命的最後幾年,他幾經磨難,詩作態度也隨著遇事不同變化著。結合詩人的心境賞析他的作品,才是明智的。

回到詩詞大會的這道題,選手會選錯就是小看了李白的人生格局。李白雖曾一心想入仕途,但與古代絕大多數名士一樣,他所求也是能成就一番大事業後後再功成身退,這是古代讀書人的至高人生追求之一。

透過各種趣解讓李白更接地氣,讓他由“仙”變成“人”,筆者不反對。但以偏概全的解讀,又讓他由“人”變成了一個“俗人”甚至“小人”,則是一種不算負責的誤導。一己之見,歡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