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鳳去臺空紛寄情!社會各界深情懷念豫劇大師馬金鳳

5月29日,豫劇五大名旦之一、豫劇“馬派”藝術創始人馬金鳳逝世的訊息引起極大震動,社會各界人士、馬派弟子、戲迷紛紛寄託哀思。

馬金鳳 圖源新華每日電訊

鳳去臺空紛寄情

聽聞馬先生逝世,全省乃至全國的戲曲界一片悲痛。

第十二屆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河南省政協原主席、中華豫劇文化促進會會長王全書難過地表示:“馬金鳳同志德高望重,藝術精湛,一生辛勤耕耘在戲曲舞臺上,為我們塑造了諸如穆桂英等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為我們留下了‘穆桂英掛帥’等許多膾炙人口的戲曲唱段,為中華豫劇事業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廣大觀眾會永遠懷念她! ”

“馬金鳳老師是國寶級的戲曲大師,她獨具匠心地塑造了氣宇軒昂、雍容大度的巾幗英雄穆桂英形象,是新中國戲曲舞臺家喻戶曉的經典!”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尚長榮發唁電稱,馬老師一生深入基層、紮根人民、質樸坦蕩、平易近人,近百歲仍在“掛帥”演唱,一輩子痴迷豫劇,視戲如命,是每一位戲曲人學習的榜樣。

馬金鳳參與創作的《穆桂英掛帥》誕生半個多世紀以來,盛演不衰。

“馬金鳳先生一生為人低調、平易近人,藝德高超,她不僅創立了一個豫劇流派,她精益求精的藝術追求更是後輩永久的財富。她為河南的豫劇藝術,乃至全國的戲曲藝術都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5月29日上午,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河南豫劇院院長李樹建得知訊息後,在震驚、哀痛的同時,更覺惋惜,“馬先生曾想與我合演一折《清風亭》,現在本子已經寫好了,卻再也沒法合作了。”

河南省文化藝術研究院研究員、河南省劇協顧問譚靜波深入評價了馬老的藝術風格:“馬老師藝術有三大特點:創造了獨特的馬派唱腔,圓潤、清脆、明亮,吐字精確清晰,獨特的唱法既保持了豫東調的巧快柔,又融合了豫西調的舒展深沉,唱腔豐富多變,又簡潔通俗,讓人百聽不厭;創造了獨特的帥旦行當,馬老最有舞臺貢獻的形象當屬穆桂英一角,既融入了青衣的沉穩莊重,又擁有刀馬旦的英俊灑脫,還有武生的剛勁威武,透過唱唸做舞塑造了血肉豐滿的巾幗英雄形象;塑造了獨特的馬派人物,其代表劇目‘一掛二花’,融合花旦的俏麗活潑、彩旦的潑辣幽默、刀馬旦的豪爽英姿、武生的勇敢仗義,創造了‘混合旦’,人物形象呼之欲出。”

“為觀眾演出是最大的幸福”

“我的生命就在舞臺上,為觀眾演出是我最大的幸福。”——這是馬金鳳說過無數次的話。6歲登臺,馬金鳳唱了八九十年的戲,她將自己的一生,獻給了她深愛的戲曲事業,即使在耄耋之年,依然活躍在舞臺和講臺上,為傳播發展豫劇盡力。

“母親將絕大多數的時間都用在了豫劇藝術上,她的眼中只有戲。我記得小時候母親在洛陽,我常年跟姥姥一同生活,一年也只能見母親3天,那時候我無法理解母親為什麼將戲看得比自己的兒女還重要。”在馬金鳳的女兒馬泛浦看來,母親生前對於戲曲的迷戀已經到了如痴如狂的地步。“為了唱好戲,母親對自己的要求非常苛刻。她非常重視保護嗓子,煙酒不沾,從不吃刺激性的食物,她的‘金嗓子’絕非天賦,而是從痛苦的磨鍊中得來的。”

“母親不止一次對我說,能為群眾演戲是她這輩子最大的幸福,只要是為群眾演出,不管多遠、多累,條件多麼艱苦,她從不推辭。只要是戲迷有要求,母親都儘量滿足,她不止一次只為一個戲迷表演,那種認真勁兒誰見了都很感動。”“如果是晚上6點的演出,母親從下午2點就開始化妝,一化就是3個小時,然後換好戲服,一直站著候場,因為母親的戲大多是壓軸曲目,所以經常一站就是幾個小時,但是她從來不喊累。”馬泛浦說。

原河南省文聯副主席、河南省社聯副主席、評論家王洪應說:“俗話說‘仁者壽’,馬老為人為藝,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記得在省文化廳工作期間,我們搞河南省戲劇大賽、河南省青年演員比賽等各種活動,凡是有需要馬老出來幫助的時候,她都欣然允諾,克服各種困難積極參予。特別是對待青年演員,她都給予很高的期望並且悉心教誨、認真傳藝,對戲曲事業竭盡自己的全部精力,幫助戲曲人往前行、往上走。”

永遠在戲迷的心底裡

5月29日,“豫劇大師馬金鳳病逝”的訊息引發了廣大網友關注,在各大媒體平臺、微信群中,網友、戲迷紛紛發表評論,深切緬懷這位德藝雙馨藝術的藝術家。

“轅門外再無三聲炮,天波府痛失保國臣”“大師一路走好,繁花相送”“精神永存,藝術長青”……聽聞馬先生逝世的訊息,“豫劇馬派藝術研習群”微信群裡的豫劇“馬派”弟子悲痛不已,而在傷痛的同時,他們更深切地感受到弘揚豫劇馬派藝術的使命感:“馬先生光輝璀璨的一生!我們要化悲痛為力量,把馬派唱好”鼓舞大家化悲痛為力量,繼承好、發揚好馬金鳳大師的藝術精神。”

戲迷張秀華為馬老的逝世寫了一篇深情的祭文,哀悼之情浸透字裡行間:“今天是個天塌了的日子。那威風凜凜的穆元帥、那痴情一生的薑桂枝、那敢愛敢恨的七奶奶,伴著她曾經那些多舛的過往、輝煌的一生,一起,離我們遠去,遠去……用心、用情、用感動、用生命感覺您的存在,感覺您依然還在我們身邊!”

紅色詩人、鄭州市青少年詩書畫學會會長王林栓寫就《馬金鳳賦》:“百歲功勳,駕鶴西巡,千古帥旦,銘史長存。終身榮譽,德藝雙馨,國寶大師,天地共欽。青衣兼蓄,獨具匠心,巾幗英雄,不朽奇聞。剛健豪爽,蘊藉醇化,音質堅實,唱腔圓潤。牡丹泣兮,美與何論?梨園悲兮,藝向孰詢?馬派金腔,壯闊時代;掛帥英姿,笑傲古今。”

馬老逝世的訊息一經發布,廣大網友也紛紛表達了哀悼之情。“亳州老白乾”評論說:“一個河南人的豫劇啟蒙,就來自馬金鳳老師的《穆桂英掛帥》…… 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馬老師一路走好。”

網友“李改革1”在評論中說:“一路走好,謝謝您給我們留下了美好的回憶!”

網友“勇敢的青山3”說:“從小跟著母親聽馬老師的戲,不慍不躁、韻味綿長。”

網友“漪漣無痕”評論說:“馬老師為豫劇傾注了畢生精力,為豫劇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可嘆,可敬!願她優美的唱腔永遠縈繞人們的心頭,也願老人一路好走!”

……

斯人已逝,餘韻常存。馬老雖已離我們遠去,但她的音容笑貌,永遠留在了人們的心裡;她的豫劇“馬派”,永遠在中原大地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