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成都即將消失的美食,5塊錢3個,大爺不固定出攤,蹤影難尋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個龐大的,概括到各個種類的,又有嚴格執行標準的一種概念性的名字。凡是對,是人們認定的有文化傳承的,是民族文化歷史重要標誌的,是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的,經過相關申報流程和鑑定結果,可稱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對成為“非遺”的事物,都會被國家乃至世界“重視”,而被相關的手段保護起來。這也是人類,在對研究自己是誰這件事的上面,努力地留下一些相關的資料的一種方式。

儘管有些事物申請了“非遺”的保護,但卻離我們的生活越來越遠,你的記憶中有哪些東西,再也看不到了呢?

成都人的記憶,最後的蒸蒸糕

在過去,成都街頭巷尾無論春夏秋冬,只要聽見那種特殊的梆梆聲,你往外看去一定會有一個人擔著挑子從那附近走過。

只要你叫住他,用兩三分錢就能買到這種美味,它就是無論是老人還是小孩都愛吃的“蒸蒸糕”。

在今天,這種兒時的甜,幾乎消失在成都人都熟悉的大街小巷之中。唯有熟知“他”的本地人,才能偶爾在固定地方,找到這可能是成都最後的蒸蒸糕傳承者。

腳踏車,木頭做的箱子,蒸蒸糕獨有的炊具,這位白髮蒼蒼的老人,堅守著蒸蒸糕最後的回憶。因為是流動攤,很難在固定地方找到這個大爺,只是聽人說他平時有可能會在成都的青羊小區、市二醫院、外曹家巷和中道街菜市場這些地方出現。

非遺的蒸蒸糕是怎麼製作的?

蒸蒸糕的炊具是一種,合起來像葫蘆的一種木質模具,因為長期要經過高溫蒸煮,這種模具對木料的要求也是極高的。重點是現在幾乎沒有能製作這種模具的地方了,有蒸蒸糕炊具的人應該都是好幾代的傳承了。

蒸蒸糕主要的原料是糯米和糖,原料聽上去簡單,實際操作卻很費時間和體力。首先糯米要先炒制,把裡面的水分逼出來,在放到通風處晾置6-8個小時,最後磨成粉末。然後是搓糖,把相關的糖料用手搓勻篩細再搓勻。

最後把準備好的兩種原料,放進這種獨有的模具開始蒸制,蒸好了以後用模具的棍從下往上把蒸蒸糕頂出來,就算是完成了。

寫在最後

蒸蒸糕的甜特別單純,就像是孩子的笑容。白淨的外表和單一的糖餡,讓大都市裡吃慣了各種香精調味的人們,可以領略到最真誠的味道,這就是它的魅力。

這裡是木魚說美食,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