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白居易不理解“色即是空”,看見小樹開花後大悟,寫下首千年妙詩

《心經》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看似很簡單的8個字,但理解起來卻難倒了不少人,一切都靠自己去領悟,至於怎麼個悟法則是一件既要靠運氣,也需要智慧的事。

當年宋代高僧圓悟克勤一直參悟不了,後來聽師父唸了首洞房詩後,才明白了這個道理,並寫下了一首28字開悟詩,流傳至今。而唐代詩僧德誠也一直看不破這個道理,直到一次釣魚時他才大悟,並寫出了《船子和尚偈》,最後兩句“夜靜水寒魚不食,滿船空載月明歸”,既有詩意又充滿了禪意,千年來備受推崇。

本期筆者要和大家說的,也是一首禪詩,詩名《僧院花》,作者“詩魔”白居易。白居易一向好禮佛,但卻一直不解“色即是空”的道理,他在一位高僧居所種了一棵樹,一日他於風中看這棵小樹花開後,突然就頓悟了。於是便欣喜地寫下了首七言絕句,全詩短短28個字流傳了千年,讓我們來品一品:

《僧院花》

唐。白居易

欲悟色空為佛事,故栽芳樹在僧家。

細看便是華嚴偈,方便風開智慧花。

白居易寫詩一向是明白如話的,據說為了讓大家都能看得懂他的詩,他經常拿詩給不認識的老婦人看,對方若是看不懂,他便改到她能看懂為止。這首禪詩從字面上來看,通篇也是無一生僻字,讀來卻令人受益匪淺。

前兩句講明瞭自己種這棵樹的目的,以及自己心中的不解。佛法的真諦從來就是不容易理解的,所以詩魔便將它融入進這棵樹中,方便大家理解。這種寫法在禪詩中很多,宋代一位尼姑也一直無法參悟,直到無意看見一朵梅花時,才明白了何為空,並寫下了千古名句“歸來笑拈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這位尼姑為了尋找春天,跋山涉水、翻山越嶺,最後還是一無所獲。回到家中後,卻發現一朵春梅已爬上枝頭。這種“踏破鐵鞋無覓處”後的頓悟,與白居易這首《僧院花》有異曲同工之妙。

詩的後兩句開始進入正題。這芳樹在風中開了花,令詩人十分歡喜。這花開得突然,昨日還沒有,今日卻立於枝頭,隨風搖曳,這是佛法裡的緣起;數日後,它卻將和其它春花一樣,再隨風而逝,這是緣滅。這陣風的起和滅本是無心,卻伴隨著花開花落,所以在詩人看來這一切都充滿了禪意,每一朵花都是智慧花,都體現著“色即是空”的道理。

客觀地說,論遣詞水平這首詩在白居易的作品中不算十分出彩的,但這種借景寫禪意的寫作手法,卻是極高明的,它把一件很難理解的事,寫出了美感,對後世文壇的影響不小。後來宋代志南和尚的“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其實也是把景物和禪意相結合,都有白居易這首詩的影子。讀了白居易這首詩,大家懂了“色即是空”嗎?歡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