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重回童年這些小人書,童年的你熟悉嗎?看過哪幾本?

有一次外出回來,看到路邊有一舊書攤,舊書攤上竟擺放了不少舊舊的小人書,心中頓時湧上一種猶如遇見了多年不見的好朋友的欣喜,禁不住蹲下來,翻看了一陣,然後選了幾本帶回家。

如果小人書也算是書的話,那麼它們就是我童年時代所讀過的最多的書了。

生於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的鄉村孩子,哪個不是有著讀著小人書長大的童年?那時候,我們管小人書叫“huaben”,至於根據拼音寫出來的那兩個字,是話本呢?還是畫本?也沒有人認真去計較。

簡潔的文字,生動的畫面,一個完整的故事,小人書在閱讀飢渴的鄉村孩子眼裡、心裡,都是稀罕物兒。小人書有不少是成系列的,像《三國演義》系列的,《水滸傳》系列的,《西遊記》系列的,《聊齋》系列的,等等。因為是成系列的,所以你看了這本,會想著念著找下一本來看。小孩子哪個不好奇,誰不很想知道後事如何啊,若是看不到,那心裡還不整天跟小貓兒在裡面抓撓似的?《三國演義》裡像草船借箭、官渡之戰、火燒赤壁等的精彩篇章,我就是從小人書裡瞭解到的。

手繪的連環畫,還給了我們最初的美術啟蒙,繪小人書的畫家後來有不少成為美術界的名家,當然,大都是或改畫國畫或改畫油畫了了。早期的小人書大都是手繪的,後來逐漸有了影印的,像戲曲故事等連環畫,影印的就比較多。手繪的最好看,我最喜歡。鄉村的小學裡,沒有美術課,也沒有美術課本,更沒有美書資料,甚至都沒有美術老師。我上的村小學,只有一到四年級,要上五年級還要跑到兩華里外的鄰村。老師也大都是民辦教師。記得上二年級時,一位教我們語文的老師突然來了興致,要為我們上一堂美術課,大家都很興奮。其實那堂美術課就是老師一手拿著連環畫,一手捏著粉筆,在黑板上畫了一個人物半身像。那是我在鄉村小學以及中學上過的唯一一堂美術課。

課堂上的美術課稀奇,但是課下自己可以做美術的功課,臨摹連環畫上的種種人物,就是我和喜歡畫畫的同學們經常做的功課。披盔戴甲的古典英雄人物、俠女十三妹、觀音菩薩、寬衣博帶的古代人物等等,我都畫過不少。當然,這些,也要偷著摸著地幹,畫畫在當時的父母眼裡,是不務正業的,在學校裡學習、回到家裡要做家務,才是正事。

說來我也是老實聽話的乖孩子,愛學習,愛勞動,但有一次我卻鬼使神差偷偷拿了家裡的兩角錢,託趕集的同學買了一本小人書。事情不久就東窗事發了,因為趕集回來的同學把買來的小人書和剩下的錢送到了我家裡,而我當時又正好不在家。大概因為我一直是品行端正老實聽話的好孩子,父母並沒有因此呵斥我,我的父親居然看得比我還津津有味,這小人書買得也值了,一家人每個人都至少看了一遍,這本小人書叫《真假孫悟空》,是改編自小說《西遊記》系列裡的一本。

小人書也不那麼容易看到。班裡如果誰帶了一本新的小人書,可就成了班裡的“大紅人”、“權威人物”了,自己班的、外面班的,都在排著隊等著看呢。那一天,帶新小人書的權威人物可威風八面了:想給誰看就給誰看,想不給誰看就不給誰看,說兩大堆好話也不成。有的同學還想出來歪招,借小人書看,不難,但要拿空白作業紙一張或者兩張來換。稀奇好看的小人書,要三張空白作業紙來換。那時候誰家不缺錢啊,用我母親的話來說就是大人們一分錢恨不掰成兩瓣花,作業本都是大人花錢買來的,在大人眼裡金貴著呢。一本好端端的作業本平白無故地被撕掉了幾頁,有的家長如果盯得嚴,晚上回到家一檢查作業本,自然是免不了要吃巴掌的。

我看小人書的主要來源是同學,因為我學習好,看書也比較愛惜,有不少同學樂意借給我看。偶爾到外婆家去,還能看到舅舅蒐羅的一些小人書。大約是上小學四年級的時候,班裡的一位男同學不知為什麼交給我足有二十多本小人書,讓我替他保管,那些小人書在我家裡存放了一段時間,讓全家人都過了看小人書的癮。特別是我那愛看點書報的父親,每一本都翻了個遍,還經常眉飛色舞地講給不識字的祖母和母親聽。至今,在老家的一個小木箱子裡,父親還存著十幾本小人書。那也是我們姐妹童年的精神財富了。

小人書雖然勉強沾著點書的邊,但在書籍無比匱乏的年代,還是給了孩子尤其是鄉村的孩子們無窮的樂趣,給了童年生活一點點文化氣息。再說,那時小人書的內容,用一句時髦的話說,還是能傳遞正能量的,沒有烏七八糟的東西,沒有對傳統古典名著的顛覆和惡搞。對於我來說,正是那一本又一本的小人書,豐富了我的童年生活,也點燃了我童稚的心中,那文學與美術的星星之火。

壹點號雨蘭詩文書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