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以勤治天下的雍正,弒父篡位的言論是真是假,他這麼狠心毒辣嗎?

“雍正”陷害兄弟,奪取弟弟的繼承資格;“雍正”毒害父親,篡改遺詔;“雍正”名正言順,繼承大統。那麼歷史上雍正到底是如何繼位的呢?我以史料為佐證,從客觀事實的角度出發,為大家剖析雍正繼位之謎。

胤禛出生於公元1678年,生母為德妃烏雅氏,但由於烏雅氏身份卑微,其便交於皇貴妃佟佳氏代為撫養。

公元1722年,康熙皇帝駕崩,混亂的九子爭嫡落下帷幕,胤禛成為指定的繼位者,年號雍正。

公元1735年,雍正去世,在位僅13年。雍正稱得上是整個中國史上最勤勉的皇帝,他作為康乾盛世承上啟下之人,穩定了康熙晚年的隱患,也為其兒子乾隆的“遊山玩水”打下了堅實基礎。

雍正在位期間,注重皇權集中,設定了中樞權力機關軍機處,進行了大規模的改土分流運動,廢除了雲南、貴州、廣西、四川、湖南、湖北等地的許多土司,間接加強了對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的統治。

雍正還實施了火耗歸公政策,由中央統一耗損比例來徵收賦稅,來打擊地方官吏的任意攤派行為,此舉減輕了人民的額外負擔,對整頓吏治、減少貪汙也有積極作用。

同時,在實施上面一系列鐵腕改革政策外,雍正還平定了羅卜藏丹津叛亂。

但對於清史而言,一直存在著三大迷案:太后下嫁、順治出家、雍正繼位。雍正真的是康熙指派的繼承者?他是否弒父篡位?這成為了民間關注的焦點,再加上民間的“藝術加工”、今人的各種穿越型別的清宮劇,更是讓這個謎案撲朔迷離。

在這些“藝術加工”中:

先從康熙傳位給雍正的詔書入手,上面是這樣寫的:

“雍親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即遵輿制,持服二十七日,釋服,佈告中外,鹹使聞知。”

我們可以看到,詔書清清楚楚寫著,康熙要傳位給皇四子胤禛,只是其中的理由“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太過於簡單,難以讓人信服。

故此野史上誕生了這樣的記載:康熙帝病重,留下遺囑:“傳位十四子。”當時,遺囑由國舅隆科多儲存,而隆科多恰巧是胤禛的死黨,私下將將“十”字改為“於”字,遺詔就變成了“傳位於四子”。

但是這樣的野史記載明顯是荒繆的,要知道清朝在稱呼皇子時特別注重次序,在“几子”前都要加上一個“皇”字,如皇四子、皇八子、皇十四子……假若康熙真要傳位給十四子,詔書上寫的就是“傳位皇十四子”,而不是“傳位十四字”,根本不會存在把“十”修改成“於”的謬論。

再則,作為滿洲皇族,清朝的傳位詔書再不濟也不可能只用漢字書寫啊,最起碼有滿漢兩種字型兩份詔書,就像故宮裡的宮殿匾額上的名稱一樣,既有漢文也有滿文。

漢字確實很容易取巧修改個把字,滿文就不是那麼簡單了,它歪歪扭扭,複雜之極,不是那麼好動手腳的。

至於有人說,雍正將康熙毒死,弒父篡位,這更是滑天下之大稽,九子爭嫡何其殘酷,一發而動全身,在其他皇子虎視眈眈的情形下,沒有十足把握誰敢越雷池一步?

結束語:

雍正的繼位應該是順理成章的,《清聖祖實錄》記載,在十三日時,康熙病情加劇,召諸子至御榻前,傳位於雍正。

同時,康熙晚年的幾次郊祀大典,都是由雍正代為主持,而這個大典可不是隨隨便便就能輕易代替的,這隻能由未來的接班人或者太子方可代行。由此不難看出,雍正確實是康熙屬意的繼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