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宋代“綠嫁衣”有多貴重?就算是嫡女也穿不上

“牲酒賽秋社,簫鼓迎新婚。”這是宋代陸游在《秋夜感遇十首以孤村一犬吠殘月幾人行為韻》中的一句詩。

其大概的意思是,當婚禮舉行的時候,場面比秋季的祭祀還要隆重,鼓瑟笙簫此起彼伏。

想到這一場面,許多人的腦海中也許會浮現出穿著紅色衣服的新娘和新郎在拜高堂。

然而,在幾千年的婚禮之中,我國古代的漢族結婚的時候,新娘穿的不一定是紅色的衣服。唐宋時期,婚禮中的新娘有的還穿著綠色婚服,並且無論是貴族還是平民,就算是嫡女也可能穿不上。那麼,為什麼會穿綠色的婚服呢?

在明朝的《大明律》頒佈以前,我國古代漢族中流行的婚禮服飾並不僅僅只是紅色,在唐宋時期,一些女性出嫁了,是必須要穿綠色的婚服的。從脈絡上看,“男紅女綠”的婚嫁起源於唐朝,在宋朝流行。

儒家的社會等級思想雖然開始於漢朝,但是真正得到強調的,還是在唐宋以後。有的史學家認為,唐朝極為開放,不過從都城的規劃來看,社會等級還是很嚴重的。而到了宋朝以後,關於社會等級的劃分就涉及到方方面面,包括人們的吃穿住行。

其中,穿是區分社會等級的一個主要形式,原始社會時期,古人們就用刺青、戴不同顏色的首飾、穿不同顏色的衣物等表明自己所處在的階級。

進入封建社會以後,顏色在社會等級方面被利用的更廣泛。比如,唐高祖就明令禁止,只有皇帝才能使用黃色的物品,包括穿戴、器具和出行工具等。

在婚禮中,顏色所代表的含義和社會等級也得到應用。唐朝雖然沒有規定,但是當時人在進行結婚的時候,一般都流行“男紅女綠”。有人將其理解為,這是“綠葉襯紅花”的用法,體現了社會中的男尊女卑主義;有人不認可這個說法,認為紅色代表的是權威,綠色代表的是富貴,所以兩者的結合應該是“大富大貴”。

很顯然,後一個含義更貼近切現實。到宋朝,婚禮之中的顏色被壟斷,“男紅女綠”不在是普遍可行的婚禮禮儀,穿綠色的嫁衣成為了一些特殊人群的專有。

比如,近期很流行的另類霸道總裁與傻白甜題材的古裝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盛明蘭(趙麗穎飾演)結婚的時候,所穿的衣服正是綠色。在相關的記載中,這種婚服才是最正統的顏色,不過有時一般是青色。

青色與綠色之間雖然辨識度不高,但是所代表的含義卻有著天差地別的差異。青色是普通老百姓流行的顏色,其取材和做工都沒有多大的講究,基本上可以實現批次生產;所以,青色象徵不了富貴與尊貴,用青色的服裝來結婚的,也只能是普通老百姓在做。

綠色不一樣,不僅材料和做工很複雜,社會上也很少有人穿得上,所以在物以稀為貴的消費心理促進下,綠色成為了尊貴的代表,是有錢人或者貴族結婚的時候,可以穿的衣服。

在《宋史》中,曹皇后(慈聖光獻皇后)與宋仁宗大婚時,穿的衣服正是綠色。在她所留下的畫像中,那個紫黑色的服飾被還原以後,應該是綠色才對。

綜上所述,唐宋時期的婚禮制度中,並沒有要求一律穿上紅色的婚服。綠色和青色的婚服為當時社會所流行,其意義也比較深刻。那麼,哪些人能穿綠色的嫁衣呢?

從大型電視劇《海瑞罷官》中就可以看出,嘉靖帝的滿朝文武基本上穿的都是紅色的衣服,儘管他們沒有辦喜事,平日裡穿的就是這個。

而這裡也可以透露出一個資訊,明朝時期的制布行業很發達,人們可以批次地生產出紅色的衣服。在元朝以前,似乎很難做到這一點,隋唐以前就更不用說了。

生產力受到限制必然導致生活方式出現差異,這也可以用來解釋唐宋時期流行穿綠色婚裝的現象了。當時的人們之所以沒有普遍地使用紅色來作為結婚時的服飾,極有可能是因為生產力不足,不能夠批次的生產出這些東西,從而用青色或綠色代之。直至明朝以後,婚禮的儀式才出現轉變。

所以,綠色的婚裝應該被少數人所專有,或是為某一種獨特的社會階級或社會規定所服務。

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還透露出一種社會現象,盛明蘭本來是一個丫鬟,在最後的結局中,她的身份出現轉變,成為了侯門主母和封為一品誥命夫人。

能夠享受到這樣的待遇,只有正妻才可以,在與顧廷燁結婚的時候,她也算是坐了第一夫人的位置,穿的衣服正是綠色。由此可以得知,無論是貴族還是平民,正妻的婚禮中,女方所穿的衣服就是綠色。

因此,如果嫡女出嫁的時候,坐的不是夫人的位置,而是側夫人或小妾等,那麼就只能穿大紅色的衣服,用以表示與正妻的不同。

有人認為,綠色嫁衣的消失,與《元典章》和《大明律》中關於“綠帽子”的規定有關。

根據《元典章》的規定:“娼妓穿皂衫(黑色短袖單衣)…親者裹青頭巾。”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直接下詔,讓在青樓中賣藝的女子頭戴“青字頂中”,不許和普通的民妻相同;同時,他還讓這些妓女的男性親屬穿綠色的服裝和戴綠色的帽子,“以別士庶之服”;後來,這個規定被錄入《大明律》中,成為明朝人所遵守的法律。

僅是這兩條法律,就足以讓一種婚俗改變,因為以往人們所遵從的概念,已經隨著時代的改變而改變,其含義不再是“生機盎然”和“如意富貴”,還添加了“娼妓之家”的文化符號,為人們所避之不及。

明朝人郎瑛在他的《七修類稿》就寫道:“今吳人罵人妻有淫行者曰,綠頭巾”。由此可以看出,當時在江南地區,人們對於綠色的認知已經有了改變,認為偷奸者是“綠頭巾”,換如今的話來說,就是“綠帽子”。

所以,人們對綠色的概念出現轉變以後,綠色的服裝和婚裝等也隨之被淘汰。在唐宋時期,就連嫡女都有可能穿不上的婚裝,到了明朝以後,就變成了人人都不想穿的服飾。

無論是綠色的衣服還是帽子,其實它們本身並沒有什麼含義,只是人們將社會的含義賦予在它們的身上,從而為人們所喜歡,或者討厭。

比如,三國名將關羽穿的就是綠衣服和戴綠帽子,不過這在後人看來必不違和,因為當時的社會背景之下,綠色的含義通常指的是富貴如意,而不是像唐朝以後出現的“綠帽子”和“龜公”的含義。

唐宋時期,綠色的衣服仍然很流行,綠色的婚紗更是成為獨特的人群專有,就算是嫡女出身,也不一定能夠穿得上。

而到明朝之後,隨著社會等級規定越來越重,顏色所象徵的等級含義也得到突出,從而讓人們摒棄綠色的婚裝。

參考資料

《大明律》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