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織黎錦的"滴帕幔"

黃楊偉向黎族織錦國家級傳承人劉香蘭請教織造技藝。

在海南科技職業大學,黃楊偉給同學們上課,普及黎錦文化。

黃楊偉在店鋪裡幫顧客挑選黎族服飾。

黃楊偉在海南省民族博物館參觀學習。

黃楊偉要搬到五指山市區居住,母親和伯母幫他整理衣物。

黃楊偉向對黎錦好奇的阿姨介紹自己的隨身揹包。

10月16日,黃楊偉(前排左二)在東方市文化廣場與千名黎族婦女一起織錦。

按習俗,黎族傳統織錦技藝“傳女不傳男”,不過,隨著黎錦技藝進校園等活動持續推廣,學織黎錦的男孩越來越多。

23歲的黎族小夥黃楊偉,就是一個被黎錦改變命運的人。除了退伍軍人、在校大學生之外,他還有一個身份——傳承黎錦技藝的創業者。

黃楊偉一家住在五指山市毛道鄉紅雲村,家庭貧困,父母務農,無人織錦。

黃楊偉喜歡黎錦,是從高中開始的。在五指山中學就讀時,一次“非遺技藝進校園”課堂上,他“邂逅”黎族傳統織錦技藝,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高中畢業,黃楊偉棄筆從戎,兩年的軍旅生涯讓他快速成長。退役後,黃楊偉繼續在海南科技職業大學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就讀。

對黎錦技藝的學習,貫穿黃楊偉的校園生活。“課餘時間,我坐在宿舍地上,用踞腰織機練習織錦,五指山市能工巧匠優秀獎和黎錦國培非物質文化遺產優秀獎,都是在大學期間獲得的。”黃楊偉展示著自己的黎錦作品,“我一直與教過我的老師保持聯絡,沒有他們的貼心指導就沒有我的進步。”

儘管獲得不少榮譽,但黃楊偉卻不敢告訴家人自己喜歡黎錦。因為當地民間有個傳說:男人學織錦,外出打獵會空手而歸,下地幹活會顆粒無收。

不久前,黃楊偉和表姐在五指山市區開了一家名叫“滴帕幔黎錦”的小店。“滴帕幔”是黎族方言,它的漢語意思是“小男孩”,由此可見這家小店承載著他的夢想。

面對傳統黎錦技藝,身為“95後”的黃楊偉有著自己的想法——透過網路和“Z世代”交流,給黎錦作品融入新的元素。“希望黎錦服飾不只是出現在‘三月三’等民族傳統節日上,也能走進大眾日常生活。”

黃楊偉相信,透過自己努力發展黎錦事業,一定能滿足父親長久以來的期盼,讓家人過上好日子,同時也為傳承黎錦文化貢獻一份力量。(記者 王凱 袁琛)

【來源:海南文明網】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