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古書對黃帝、炎帝和蚩尤是怎麼記載的,究竟誰是中華民族的始祖

關於中國遠古時代的歷史,除了透過考古發掘,發現了像“藍田人”、“北京人”等我們祖先的遺骸和一些原始文化遺址,給大家揭示了中華民族祖先早期的形象和生活情景之外,在流傳下來的許多古書中也保留了不少關於我們祖先的神話和傳說。

這兩方面的資料,從不同的角度幫助我們瞭解自己祖先的過去和歷史。

黃帝、炎帝和蚩尤是古書記載裡中國遠古時代的三個部落首領

——黃帝

現在流傳下來的關於黃帝的記載和傳說相對比較多,這可能是因為定居中原地區的氏族和部落中,黃帝一族的力量比較強大,文明程度也比較高的緣故。

年深日久,黃帝一族就成為中原文化的代表,黃帝也就成為了漢族神話性的始祖,很多文物制度都追溯到黃帝。當然,從古書記載的這些神話傳說中,我們也可以瞭解到黃帝一族的一些發展情況和脈絡。

實際上黃帝族和炎帝族,最早都居住在陝西一帶。

黃帝一族的發祥地在陝西北部,後來向東遷徙,沿著北洛水南下到今天的陝西大茘、朝邑,再東渡黃河,順著中條山和太行山向東北走,到達今天山西南部的黃河之濱,最後定居在今河北涿鹿附近地區。

黃帝族的後裔主要是姬姓部落,所以這一帶曾有過不少姫姓的方國部落,其中有的建國比較早。他們在逐漸向東北方向遷徙到定居的過程中,生產生活也由遊牧發展到從事農業,開始馴養家畜、種植植物。

傳說中的黃帝姬姓,號軒轅氏,也叫有熊氏。魯迅先生的《自題小像》中有一著名詩句“我以我血薦軒轅”,就是用“軒轅”來象徵我們偉大的祖國,表達了他對祖國的無比熱愛和忠誠。

——炎帝

炎帝一族的發祥地在陝西岐山東面地區,炎帝族向外發展的路線和黃帝族不同,他們的路線偏向南邊。

大約是沿著渭水東下,再順著黃河向東,到了河南西南部,最後到達今山東地區。

傳說中的炎帝為姜姓,號神農氏,這可能是由於他們最早從事農業的緣故。

——蚩尤

蚩尤是九黎族的領袖,九黎族原來是居住在我國東部的夷人部落。

九黎族活動的地區,大約北自山東南部,極盛時期可能達到山東北部,西至河南東部,西南到河南南部,南下達到安徽中部,東面一直到了海邊。

由於後來九黎族與炎、黃兩族相爭,一部分九黎族人南下與南方的土著苗蠻集團所屬部落居住生活在一起,因此後人也認為蚩尤是南方苗蠻的祖先。

三族相爭,定居中原

——涿鹿之戰

蚩尤的九黎族是最早進入中國中部地區的,當炎帝一族向中部地區推進時,與九黎族相遇,雙方發生了衝突。

雙方進行了長期的鬥爭,最後九黎族取得了勝利,炎帝族被迫逃往涿鹿地區,也就是今天的河北杯縣或涿鹿縣一帶。

後來炎帝族聯合黃帝族與九黎族對抗,雙方進行了一次大戰,九黎族的首領蚩尤在戰鬥中被殺了,這就是史書上所說的“涿鹿之戰”。

當時九黎族與炎、黃兩族的鬥爭很激烈,時間也很長久,最終九黎族寡不敵眾失敗後,一部分加入了炎、黃二族,一部分就南下到達後來叫做荊楚的地方,同苗蠻部落居住生活在一起了。

——坂泉之戰

炎、黃兩族在共同擊敗九黎族之後不久,他們之間又發生了巨大的衝突,雙方在坂泉地區(今河北懷來)接連發生了三次大戰,最後炎帝一族被打敗,這就是古書中所說的“坂泉之戰”。

從此以後,這兩個從陝西一路東下的部落便進一步結合在一起,與九黎族的一部分,在我國中原地區定居生活了下來。

——小結

涿鹿之戰和坂泉之戰,說明了定居中原地區的遠古居民,是由黃帝族、炎帝族和部分九黎族(即夷族)組成的。

他們互相融合的過程,當然絕不會這麼簡單,融合的途徑與方式必然是多方面的。在後世流傳下來的記載中,之所以只提了這兩次衝突,那是因為這是兩個最為突出的重大事件。

炎、黃兩族和部分九黎族結成一體定居中原後,共同開發了黃河中下游的兩岸地區,使這個地區成為了中國古代文化的搖籃,讓中華文明得以延續與發展。

△黃帝陵全景圖

華夏兒女,炎黃子孫

歷史進入到階級社會之後,這些原本不同祖先的居民,都自認為是黃帝的後代。

春秋時中國自稱為“諸夏”或“華夏”,有時也單稱“華”或“夏”,“華夏”就是漢族的前身。因此,後世漢族人也將黃帝奉為始祖,自稱為“炎黃世胄”、“黃帝子孫”。

古時候,人們認為中原地區居於四方之中,居住在這裡的人又是華族,所以便把這個地區稱為“中華”。

後來華族和其他各族不斷融合,華族活動的範圍也日益擴大,他們與東方的夷族,以及南遷的九黎族、苗族、蠻族等各民族在經濟、文化上互相影響,關係也日益密切。

於是,中原文化逐漸擴充套件到全國各地,“中華”二字便成了代表整個中國的名稱,中華民族也成了中國境內各民族的總稱。

關於黃帝、炎帝、蚩尤的傳說故事,正說明了我們這個多民族的國家歷史是多麼的源遠流長。從遠古時代起,中華各民族的祖先就共同為他們的家園和人民努力奮鬥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