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十墓九空,屢禁不止的民間文物走私,流失海外的那些國寶

我們都知道,世界上有三大文物輸出國,其中希臘主要以輸出地面古建築和雕塑等文物為主,埃及的金字塔自始以來就是世界盜墓者們的目標,而在我們中國的古墓當中,可以說是擁有了所有的盜墓者們在全球古墓當中想要得到的所有東西。在巨大暴利的驅使之下,喑夜中,在一個個的荒冢上,黑影重重,盜洞頻現,而且是十墓九空,無數的中國國寶就這樣流出國門,至今都不能歸來。

大多數盜墓者盜掘古墓的目的都是為了金錢,可無論盜掘的隨葬品如何精美、古老,都不能在市場上作為金錢流通。這樣,盜墓者就必須透過文物市場,將盜竊所得的文物轉賣。國家法令明令禁止地下文物的買賣,文物都是在黑市進行交易,於是就產生了屢禁不止的文物走私。

然而,文物一旦流入市場,便彷彿進入一條廣闊的江河,何去何從誰都難以預料。這些文物中很大一部分在高額暴利的驅動下,最終流入了海外市場。

中國古代文物質地考究,造型精美,工藝精湛,有極高的藝術觀賞價值和收藏價值。自古以來,與中國交流密切的日本、中亞、西亞等國家,都以能夠獲得一件中國文物為榮。中國文物在海外可謂價值連城,這中間包含的不僅僅是文物本身的價值,還包含了外國人對中國文物的推崇。

元代的《馬可·波羅遊記》將中國這個東方古老而神秘的國度帶入西方世界,歐洲一時之間也掀起了中國熱,那些社會地位高的貴族學者競相收藏中國文物。而中國文物在西方的稀缺,使得這些文物洛陽紙貴。

19世紀末,帝國主義的堅船利炮在開啟中國國門的同時,也打通了一條中國文物流向海外的通道。文物走私之風悄然興起,許多國外收藏家和古董商人來到中國的文物市場,以高價收購中國文物。而這些文物的主要來源便是盜墓所得的隨葬品。在文物走私浪潮的刺激下,中國的盜墓行為日漸猖獗。

中原、山東、江浙一帶大批古墓被盜,尤其是中原地區,盜墓之風盛行,墓中的隨葬品源源不斷地透過文物市場流向海外,掀起了文物流失的高潮。20世紀初,殷墟遺址的發現成為中國考古學開創性事件,但同時也為盜墓提供了新的滋生環境。據不完全統計,河南安陽小屯村出土甲骨共計20萬片,其中竟有近3萬片流失海外,被12個國家和地區收藏。

為了阻止文物流失海外,國家三番五次明令禁止盜墓和地下文物買賣,但在巨大利益的驅使下,盜墓者和文物走私犯無視國家法令法規,文物走私之風愈演愈烈,國家每年用於追回流失海外文物的投資就有數千萬人民幣之多。